生活啊!生活!有时候它把现实变成了梦想,有时候它又把梦想变成了现实!这是高加林实现梦想时,作者为之感慨。当看完《人生》这本书,我有些许对人生的思考。高加林是生活在底层却有着壮志的年轻人典型。撇开社会背景不谈,就人性而言,我觉得高级林是一个普通人。他是贫穷的知识分子,想靠着自己的努力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但是造化弄人,好不容于得来的民办教师饭碗,被有权有势的高明楼占给他的懦弱儿子,这是毁灭性的打击啊,简直是对他此生以来的全盘否定,刘巧珍的出现就像给他的伤口撒上了蜂蜜,让他痛得窒息的时候,有一股甜甜的滋味。伤口在流血,谁能置之不顾,只是沉浸在蜜的甜美中,没有了体面的工作,高加林就像是赤裸着身子与刘巧珍太恋爱,没有未来,有的只是无尽的耻辱和痛苦。相比于天真的浪漫的爱情,此时高加林更需要的是饱食和体面的衣着,对于这个读过很多书的年轻人来说,那股高傲和自尊是更加珍贵的。与其说高加林唯利是图,倒不如说他享受不起巧珍的爱,就这样毫无舍予、毫无自尊、毫无物质基础的爱正是他理想的对立面。而此时的巧珍从另一个角度就是生活对他的嘲讽。为什么这么说呢?巧珍的行动在默默诉说。当高加林还是老师时,巧珍只能远远地看着他,那是高不可攀的理想啊。当高加林变为农民,巧珍欣喜若狂,因为高加林再也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了,同为农民,她反而有了与高加林谈恋爱的资本,毕竟自己家境殷实。暂不论刘巧珍多么纯洁和善良啊,对于高加林来说,巧珍的心理不正是在对他自尊的奚落吗?这种无声的奚落和同情,正是加林内心的隐痛,所以加林是不会忍着这样大的侮辱苟活一生的。也难免他叔叔的关系重新做回记者,他不去深究是否名正言顺,因为他就是这样名不正言不顺地被打击的,何必在这混沌之世保持清醒呢?糊涂糊涂有时候更舒心。这样的高加林无可厚非,特别是当上记者后,那样的努力和出色,可见时代欠他一个平台,他只是利用时代的手段 给自己讨个公道,这样的高加林甚至是可爱的。
之所以说高加林普通,在于他获得了自己的理想之时,他有了野心,有野心是无可厚非,大可成为前进的动力,错就错在他已经将人脉关心视为理所当然的了,错就错在社会的大染缸已经把高加林的心染黑了,他不再是那个拿才华当利剑使用的高加林,他不再是那个唯能力至上的高加林,他已然把黄亚萍当成自己的上升阶梯,尝过一次甜头的他觉得他能力是有的,只是缺少人脉阶梯,有人给他铺路,他就能趟出一条光明大道,他的理想如今建立在捷径上,而这样的捷径曾经也是别人绊倒自己的利器,普通的高加林哪里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他是怀着重拾的自信重新站起来的,内心千万个意念在呼唤,阵地必须稳固,不进则退,抓住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加油努力。他是穷怕了,他是被害怕了,他的自尊心却在一次次跌倒与爬起之间更强大了,他的野心随之吞噬了那颗宝贵的良心。抛弃巧珍,高加林痛彻心扉,但还是抛弃了,他的男儿志在四方的理想实在太强大,一个农村不识字的姑娘怎么配得上他的雄心壮志?自信心自尊心膨胀的高加林已然错把梦想当现实了,他哪里知道得罪了善良的巧珍,巧珍会不计前嫌地保护他?他哪知道社会上其他人也和他一样是个普通人,睚眦必报,张克南的母亲揭发他是通过叔父的关系得到记者这个职位的,就这一点,敏感而多疑的社会是毫不留情的,直接又把高加林打入地狱,他一切的野心和幻想灰飞烟灭了。这样的高加林既是可悲之处也是他可恨的报应。总之,高加林的选择我是能理解的,自尊和自强改变命运是他奋斗的主线,被埋没的人才重新被重用,有多么患得患失只有当事人能明白,我理解。但是他在得到自己想要的,还想得到更多不该属于自己的,甚至不惜抛弃爱他无私的巧珍,这样的决定无疑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路遥也似乎在说人生有因果报应,不要太贪心,不要太无情,见好就收,把生活过成理想是人人追求的,在心里是美好的;要当真把理想过成现实,心理上总是患得患失,惶惶不可终日的。
人生啊,就是这样,步步需谨慎。想要自尊地过着,就洁身自好;想要浑浑噩噩地活着,就要有所取舍,如果想一般糊涂一半清醒地生活,那就得万倍的谨慎,人生啊,它不易。切莫拿真情去交换任何本不该属于你的东西,这样很可能万劫不复,到了两手空空,再后悔有什么用?“我亲爱的人啊!”这句话饱含了加林多么痛彻的体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