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爸妈一吵架,我妈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要不是为了两个孩子,我早跟你离婚了”。
往往说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我爸就不再吱声了。
我不知道当时他们是怎么想的,是真不想过了,因为我和弟弟才将就着在一起,还是根本不想离婚,只拿我们两个当借口。反正我跟我弟都已经结婚有孩子了,也没见他们去过一次民政局。
可能他们那一辈的人就是这样想的吧——无论婚姻多糟糕,为了孩子也得把日子过下去。根本不去想离婚后会有什么可能。
我小时候,感觉“离婚”是特别丢人的一件事。村里凡是离婚的家庭,之前肯定打得激烈,全村的大人孩子都会聚集到他家院子里看热闹,从没听说过谁和谁是“和平分手”。至于财产的分配,也没有说协议的,都是能多抢就多抢,哪怕是一床被子也要抢。但也仅限于财物,在农村孩子基本是没有人抢的。
到了95年以后,似乎人们的观念改变了,你说是进步了也好,说是资讯发达、人们“司空见惯”了也好,反正不再那么激烈的打架了。我还上着高中呢,放假回家就听说这个初中同学嫁了,那个家里出了什么变故,谁和谁离婚了,女方没要孩子......
我当时对父母跟孩子的感情不十分理解,我一直认为农村家长对孩子都有一种特别不好的控制欲,就是道德绑架。孩子必须得听父母的,否则就被指责不孝顺、不知道理解父母的难处.......
我小时候的农村,家家都有几个成年子女,父母的责任就是养你到成家,不管是闺女还是儿子,也不管你有没有独自养活一家人的能力,只要他们觉得年龄到了,有合适的结婚对象,就会抓紧时间、想尽办法把婚事办了。
我觉得那些年轻男女婚后的不和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父母的。
一是他们并不具备自己养家的能力,尤其在农村,没有工作,只靠种几亩地的收入,怎么够追求时尚、追求美的年轻小夫妻一年的花销?
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导致他们缺乏对金钱的掌控能力。在父母那一辈,钱是永远不够用的,不是你想要什么就可以给你钱去买的。你非想要那他们就可以打你,打到你不敢再要。年轻的小夫妻突然手头有了钱,怎么能管住那撒欢的心?
三就是父母也经常打架,他们在父母身上没学到别的,就学会了怎么挖苦对方,以显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而这种“争地位”式的吵架背后,往往都有双方父母的影子。
时代进步了,人们的思想也更开放了。处于时代变革期的那一代年轻人,离婚率陡升,也就造成了更多的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这些家庭之中的孩子,面临着更严酷的生存考验。
我并不是危言耸听。网络上爆出的继父、继母虐待孩子的事不少,甚至在我们自己心里都觉得“那是一定的”,所以才会在看到“重组家庭和谐美好”的时候,去不由自主的点赞。当然这是两个极端,更大一部分是普通模式——“当孩子不存在”。
正常家庭孩子有什么事儿,可以找爸爸说、也可以找妈妈说,而离婚家庭的孩子,会不停的琢磨“这事儿我跟谁说”。本来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他要纠结好久。
我认识一位以评论著称的网络大咖,他前妻是农村的,俩人有一个儿子。离婚时他还什么都没有,前妻不跟他了,带孩子走了。去年孩子高考,只得了350多分。
高三之前他除了给前妻钱,没怎么过问大儿子的事,他以为当妈的总不会亏待孩子,后来他再婚又生了个小儿子。
等孩子高考分数出来,他细致了解一下才知道,网课期间,孩子一直用手机上课,家里没电脑、没书桌,把他气的暴跳如雷。
果断给孩子报了复读班,一切费用他出。
刚刚孩子的老师让买一套卷子,他到群里求助,我让他网购,他说不会。前妻不管,现在的媳妇也不管,只能他想办法。实际没多少钱的一套卷子,就把他难住了,还是我从网上帮他拍的。
这还是比较负责任的父亲。离婚后不给抚养费、找不着人影的爸妈都不在少数,更别说教育这么大的投资了。这几年他也赚了点钱,但是在大儿子未来的教育和成家问题上,依然是他最大的心头患。
他当然希望儿子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有个好工作,想在大儿子身上多投入一些,但是还有个小儿子才上六年级,马上也要进入教育大投入阶段,就是现在的媳妇不说什么,他也不能把钱全给了大儿子,所以两难。
他说,当时离婚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现在才知道孩子的难。父母是都过上舒心的日子了,可孩子怎么办呢?
他说,后悔当时年轻太冲动,说离婚就离婚了,没能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