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社会关系中,也依赖着社会关系,一定程度上,我就是别人,而别人就是我。这种关系让每个人都成为构成他人社会环境的要素。而这个环境越优良,个体的幸福指数便越高。因为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我们终究需要别人的帮助,或大或小的帮助。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帮助往往是“举手之劳”。
出门在外,人们总要携带东西,因此,要么背着大包,要么拖着行李箱行走。在将行李箱放置火车或者飞机的货物架的过程中,男士往往不是问题,但女人通常就显得有些吃力了。
我一女同事经常出国,她说,在遇到需要帮助的情况,例如在飞机上放行李箱,外国男人通常会很主动地提供援手,但中国男人通常不会。
说实话,这种情况似乎不是个例。
这两年,我频繁出行。或坐飞机,或坐火车。身背手推,有时行李很沉,在放置或者取它们的时候,总有几分吃力。有几次真担心控制不住砸到人。而无论我如何窘迫,印象中好像没有人主动伸出援手。当然,这里有一点必须强调,那就是如果我求助,总是会得到男士们的积极帮助的,这一点确实令人感到欣慰。
2018年女儿从京城返家,她瘦小的身躯提着的却是大号行李箱。北京地铁站上下虽然多是电梯,但总有个别地方是必须走楼梯的。在奔赴机场的地铁辗转中,她将如何应对这大号行李呢?后来得知,行李很沉,上下楼梯时她根本搬不动,后来幸亏一位阿姨帮助了她。
我个人的习惯是力所能及时该出手时就出手,也就是拥有爱管闲事的性格。前几日奔赴火车站,在地铁站的人流中看到一个女孩,拖着大行李箱,在楼梯上吃力地一步一挪。因为她的缓慢,行进的人流遇到了阻碍,呈现出了几分拥堵。即便如此,也无人帮助她破除困境。
我身后背着一个大包,身前挎着一个小包,手里同样提着行李箱爬楼梯。
也许只有女人才能对女人的无助和无力感同身受。我一手提着自己的行李,把另一只手伸向了她,说:“来,我帮你拿。”
真的只是举手之劳。二十几级的台阶,两个女子合力便快速攀过。
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只是我有些不解,当看到柔弱之人明显陷入无助的时候,那些身强力壮的身影为什么会无动于衷呢?他们是有什么顾虑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种顾虑的背后有着多重因素。
首先,我们是几千年的封建国家,文化精华璀璨,社会流毒也很深。尤其在男女关系的处理上,瓜田李下,人们总是有几分顾忌。从另一个角度说,男人们也承受着来自这方面的压力:在帮助女性时,万一被认为心怀不轨怎么办?
其次,社会治安环境导致。因为一些恶性事件,例如碰瓷、抢劫、诈骗等时有发生,人们心生惶恐,更缺乏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既是对别人,也害怕别人对自己。因此,在帮助别人时便多了几分顾虑。
再次,压力下的无视。大家都是旅人,都承受着生活的压力,都有着自己的不得不奔赴的目的地,脚步匆匆间,既无暇欣赏路边的风景,当然更不可能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有所洞察。
最后,冷漠心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必须承认,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人的热情等等都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打造文明社会、塑造“有爱、担当”个体的这条路上,我们要走的路仍很长。
其实,社会发展到如今,人们心中的很多顾虑是可以去除的。例如文中所提到的场景都是在封闭的环境中,无助之人的尴尬也是明显的,所以,这时的帮助通常不会被恶意曲解。如果是在开放的环境,例如在马路上,主动帮助别人提行李这样的事情还是要慎重的。
另外,主动帮助别人拿东西可以,帮助抱孩子这样的事情还是免了吧,因为这是不可碰触的红线。
基于此,我们一定程度上理解那些匆匆而过的高大身影对无助者的无视,当然,我们更希望人们心中的顾虑更多地被信任和坦荡所取代。
“出门有难不用愁,身边无数助人手”,这是多么好的社会环境,它将给予我们多么强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在“伸出援手”这件事上,不分男女。在此为什么更期待那些“高大身影”的“举手之劳”呢?因为,强壮的身躯里承载的一定是更多的社会责任,对“弱者”的帮助一定程度上是对“强者”的最好的解读和诠释。
上了火车,抬头望着行李架高高地压在头顶,我向身边的一位男士发出了求助,他爽快地帮助了我。我开心极了!
我知道,在帮助别人这件事情上,我们的男同胞一向是不迟疑的,这是他们的可爱之处。如果明显窥见了别人的窘迫,给予主动的帮助,他们的形象定会越发高大,也会让帮人这件事更提升个层级。
“可爱”和“高大”,有时也会在机缘来临时成为激发化学反应的关键要素。一位女孩告诉我,她的男朋友就是在帮助她提行李的过程中认识的,一段良缘在“无助”的化解中悄然缔结。那行李真的是行李吗?那一刻俨然成了月老的红线!
心怀坦荡,这世界便一片澄明。“举手之劳”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本文绝无道德绑架之意,只是希望多些“举手之劳”所生成的温暖。做好事不必刻意,一切发乎本心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