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舟之誓来源于《诗经》中《柏舟》一诗,是指为了心中的恋人宁死也要在一起的誓言。
《诗经》中有两首诗都叫作《柏舟》,一首来自于《国风》中的《邶风》,而柏舟之誓则来源于《国风》中的《墉风》,大家不要搞混。传说周武王灭商国后,将商王畿的属地一分为三,北为邶(今河南汤阴县东南),南为墉(今河南淇县东北),东为卫(今河南淇县)。墉风就是墉地的民歌。让我们来看这首诗。
《国风·墉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dan)彼两髦(mao),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柏木舟儿,河中飘荡。垂发少年,是我心仪,誓死相恋。母亲大人,为何不允!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te)。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柏木舟儿,河边摇晃。垂发少年,是我伴侣,誓死不变。母亲大人,为何不谅!
《柏舟》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性格率真、刚烈的姑娘,她喜欢上了河中泛舟的少年,为他两鬓垂下的秀发而着迷,为他舟上的身影而左右。虽然自己的妈妈不同意这段交往,但姑娘仍矢志不渝,誓死也不愿改变自己的感情,定要追逐自己心目的爱情和爱人。这首诗歌在当时就是古时的民谣,相信一定是姑娘群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歌曲,是年轻人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有点像小时候听过的印尼民歌《哎呦妈妈》,歌词是这样的:“河里青蛙从哪里来,是从那水田向河里游来;甜蜜爱情从哪里来,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哎哟妈妈,你可不要对我生气!哎哟妈妈,你可不要对我生气!哎哟妈妈,你可不要对我生气,年轻人就是这样相爱”。
在古代,非媒勿娶、父母为媒是天经地义的约定,在这样的传统下,姑娘喊出“之死矢靡它!之死矢靡慝!”的毒誓,更是显示出了姑娘的无比刚烈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但最后姑娘还是限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只能悲哀地向妈妈哭诉,“天地啊,妈妈啊!为什么不能相信和体谅女儿的心呢?”
不像印尼民歌里的年轻人,只是劝阻妈妈不要生气,最后还是不顾妈妈的反对找到了心怀里的爱情。
这首诗的另一种解释,是说春秋时期共伯妻子共姜的故事。卫世子共伯和共姜夫妇感情恩爱。后来共伯去世,共姜的母亲想要共姜改嫁。共姜坚决不答应,她要母亲打消这个念头,自己宁死不愿改嫁,只愿终身独居,用余生去思念他心爱的丈夫共伯。
这也是“柏舟之痛“和“柏舟之节”的来历。共姜忍着柏舟之痛、发着柏舟之誓、守着柏舟之节,孤独终老。
总之,不管是共姜对亡夫“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思念,还是年轻姑娘对恋人“之死矢靡它”的誓言,“柏舟之誓”都是对专一爱情和忠贞恋人的歌颂,都是对心目中唯一恋人的死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