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世界充满着神秘与挑战,从“禅”的视角,创业是一个更加神秘的领域,我曾经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创业抱持着最麻木的认知(看法),“创业”是不可能“教”成功的。
多年来,当我想传授“空性管理”有关创业心得时,我经常自我怀疑:“会”创业的学生是不是已经会了,不会的,怎么教也是不会?
这听起来令人泄气,但仔细回想自己这么多年在咨询行业的道路,我觉得自己也是从不会,慢慢摸索到会的,所以,我认为“创业”应该有方法教“成功”的,只是还没找到……
前些年在研习《金刚经》时,突然对这个问题有一种新的认识。
我感到现在创业教育都在商业科学和技术的领域中进行,但太多跟创业有关的学习必须在商业科学以外的领域中发生才对。
其实,我们的创业教育并不完整,一直忽略了一大块不应当忽略的范围,不只中国,也有国外,可以这么定论:全球创业教育都存在着明显的缺憾。
在现实世界里,任何事物都以二元的方式相互依存着--冰与火、黑与白、高和低、远和近……商业世界“战略”与“战术”、人生中的“哲学”与“科学”……
如果说创业也是一种修行的话,“智慧”与“方法”则是这种修行中两种不同,但却不可分割的能力。
任何的修行训练,如果只有智慧而没有方法,就不会有具体的方式来表达和呈现;如同创业者只有Idea,创意,却没有计划方案和行动实施,绝不可能有成功达成的一天;同样,如果只有方法而没有智慧,就如同一个修行者每天只知诵经持咒,却丝毫不能了悟其真意,虽,不能断言这样有什么不好,但至少这样,很难有所成就。
这样的道理运用在任何商业领域、甚至,任何生命中的现象上,都可以揭示最深刻的秘密----缺乏理论,任何实践方法,运用于创业都会迷失、障蔽了前进的方向;没有了方法,任何理论见地都只是空谈。
对于创业而言,如果没有“方法策略”,一切想象中的创造都不可能实现;而如果没有智慧,这些创业的想法、点子就不会发生,至少不那么精彩……
回到现实世界,对“智慧”的定义太多,我特别用引号,以免造成误会。
用这一名词最接近我所感悟和最想说明的。其实,它就是“方法”“行为”“策略”的对称能力,无论在“禅修”与“创业”过程中的任何阶段,祂都发生在“方法”、“行为”甚至“决策”之前。当今大部分的创业教育和引导的重点都在后者--“方法”。
于是想做餐饮的学开店;想做美容的学技术;想做互联网的学营销;想做农业的学种植、养殖;想做投资的学金融、学政策……有人会质疑,这听上去不是很正常吗?这是大家所熟悉的方式,有什么问题呢?
然而,问题恰恰就在于此,在于这些教育整整缺了一半的训练。
而“方法”的另一半--“智慧”该如何教呢?现代的商业培训体系并不讨论,似乎认为那只有靠个人去体会,感悟。
这样的思维却剥夺了一半的创业训练……
正如我所言,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其实并不相同,然而,正是因为视角不一、观念不一、关注点不一,所看到的结果也就完全不一样。
关于“创业”,是近年来大热的话题,然而众人所常议及的,仍不过是如何赚取更多的钱,如何在创业和创利之间建立通道,到最后反而让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创意从什么地方产生?要去到哪里?
甚至,“我们为什么要创业?”都成为被搁置在一边,然却根本性的问题。
究竟,我们为什么创业???
这个问题的答案与生命本身一样神秘。或许,我们不应该固守地向经济学家学习,而应从生物学家进化的思维探讨,则有其缘由……
然而,所有伟大的公司(甚至那些失败的企业)对于人类社会,美好生活的贡献究竟有何价值,这则是非常复杂的议题……我当时的心得是创业成功固然神秘,只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它的元素,就有可能掌握它、学习它。
我把这些突如其来的想法和感悟都记在了卡片和餐巾纸上,于是就演变成“空性管理”的系统论。
回了成都以后,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在星巴克把这些新的意识、想法讲述给一些创业的朋友和学生听,他们反应很热烈,并把我演讲整理成简单的稿子。后来在一些机缘下,几位早已毕业的“我能飞”(创业者提升训练课程)学员希望继续上我的课,我就根据这些琐碎的片段,设计了一系列的课程--《创业无畏--无名小卒的力量》《创业禅·认识我们本来的自己》……定期在“我们飞”创业俱乐部和一些企业孵化平台里讲解、分享创业·禅(学员们也称自己为“释放们”) 。
我看到他们汲取营养,日后各自在自己的创业领域中突破、进步,逐渐,我发现这些心得是有效的。正是通过这过程,及后来有机会在“返创”(返乡创业者)研修班开设的《心·品牌力量》的课程时,我也伺机审视、完善了自己的创意与想法。
(待续)
禅悦无极·空性管理智慧分享
创业·禅
--
认识我们本来的自己
释放们Just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