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偶成》
北宋 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首联“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表面在说自己生活悠闲,常常能睡到日上三竿,其实强调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以儒家的话来说,叫“君子不忧不惧”,也是儒家的静定功夫。首联在全诗中是“起”,即点题。
二联首句“万物静观皆自得”,静观之下,一草一木,皆蕴无限生机,此所谓“物物有一太极”,自然世界鸢飞鱼跃的境界。“四时佳兴与人同”重在说明万物一体,人与自然流通不隔的境界。此句涉及自然季节与人的情感关系问题。
在中国哲学史上,曾讨论过圣人是否有情的问题,庄子认为至人无情,而其所谓的无情,是指“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并非无情感。
王弼则以为圣人有情而无累,即虽有情感而不为情感所拖累。
程颢对此问题又作进一步的发挥。他说:“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答张子厚横渠先生书》,《二程集》)春夏秋冬是一种自然规律,生生而有条理,春天过去,夏天自然就来了。人之喜怒哀乐与此类似,自然应物又过而不留。这与无门慧开禅师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联为“承”,境界阔大。
“道”是一种普遍的事物法则,体现在天地之间有形的大千万物上,甚至还通透于无形的宇宙,就在风云聚散无常、形态变化多端的现象中,人便可以从中参透道的奥妙。
而且,当一个人已经可以领悟到“道通天地有形外”,也有能力“思入风云变态中”,那他就一定不会浮于表象,因为他看到了一个更完善的世界。那么,这个有限的现实世界里,被大家以为很重要、甚至最重要的富贵贫贱,就一点儿也不会影响到他了。确实,一个心灵充满了“万物自得”“四时佳兴”这巨大的、正面的力量,那就不会再关心富贵贫贱了,因为富贵已经不能再满足他,所以也就不会被富贵所腐化;贫贱也不会阻碍他,所以能够自得其乐。这么一来,不就达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境界了吗?程颢甚至直接引述了孟子的原文,《孟子·滕文公篇》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只是程颢为了押韵,把“大丈夫”改称为“豪雄”,最后的这一联诗就以“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来收尾。
从一开始睡很晚的悠闲,一路写到大丈夫的境界,这个脉络实在是非常特别。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整首诗的布局:程颢从一个很简单的日常生活写起,说他早上起得很晚,借此表达出一种从容自在的心态,告诉人们,其实闲暇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别人施舍的。这已经足以显示程颢是一个很有自主性的人,可以轻松自如,也可以严肃认真。然后就扩大到精神的境界,一颗平和坦荡的心可以收纳整个天地万物的美,洞察到每一个存在的圆满,既然如此,拥有这颗心的人就不会受困于浅薄的人间世,而能够顶天立地做真正自己的主人!
所以我们必须说,这首诗实在很有意味,并不是前后莫名其妙地跳跃,把好好的生活趣味转向了迂腐的道学,而是很深刻地展现了有血有肉的学问家是怎样地提升自己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这首诗确实清楚反映了宋代诗歌的特色,一个是日常性,一个是说理性,而道理就在日常生活中!
再从诗题上来看,我们还可以注意到,《春日偶成》《秋日偶成二首》都是“偶成”——偶然写成的作品,表示诗人的题材是在生活中信手拈来的,不是刻意去探索的。因此,这些诗就更是心灵品质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摆出来的样子,也就更能显示其真实的全貌。
原来,程颢告诉我们一个美妙的道理:一个伟大的理学家,同时也可以是一个伟大的生活家!谁说“存天理”就一定要“灭人欲”呢?理学就在生活里,它让生活不会流于世俗,变成无聊又无感的柴米油盐、争名逐利,而是能够作高一层,让人的心更豁达,眼睛也看得更高、更远,于是领略到万物的自得、四时的佳兴,也享受到云淡风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