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篇跟大家讲一个有关俞敏洪的故事。
在北京的中关村腹地,有一座新东方大厦,里面写着新东方教育集团的校训: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而这句话的最好诠释者,就是国内知名的外语教育机构,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一个被称为“留学之父”的人,一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富有的教师。
俞敏洪来自江苏农村,从1978年到1980年高考考了三年,后来考上了,北大西语系,而这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荣耀,因为他的外地口音常常遭到别人的讥笑。在多数人眼里,俞敏洪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对他来说是那么遥不可及,毕业后的同学们纷纷出国,他却被大使馆屡次拒签。
后来他开始在外面做培训,却因此被北大处分,他觉得,呆下去没有意思,选择了离开。之后他开始自己办学,1993年,在漏风的违纪建筑里,新东方开始充满艰难的发展历程。
那个冬天,俞敏洪自己拎着浆糊桶,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夜去贴广告,广告还没贴上去浆糊就冻成了冰。
在1995年,凭着逐渐积累的口碑,新东方终于发展起来,开始急速的膨胀,除托福,GER培训之外,先后开辟了出国咨询,口语培训,大学英语培训等业务,并逐渐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向现代公司转变的过程。
如果我当年落榜,留学失败,被处罚后,接受大家的劝说,安静的过日子,现在我可能是个农民,可能是个外语系副教授,我可能和很多人一样,过着单位,社会为我设计的被动生活。对此俞敏洪认为,绝境成就了他,成就了现在的新东方。
俞敏洪是这样谈及新东方精神的。他说,这对他而言,是生命中一连串刻骨铭心的故事: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校区学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
俞敏洪说,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绝不低头的努力,在颤抖之后,不屈不挠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同样的故事,在14世纪时蒙古皇帝莫卧儿身上也发生过。当时他的军队被敌军大败,溃不成军。敌军正在大搜捕,莫卧儿躺在一个废弃马房的石槽里,垂头丧气。
突然他看见,一只蚂蚁努力扛着一粒玉米,试图爬上一堵垂直的墙。这粒玉米比蚂蚁的身体大许多,蚂蚁尝试了69次,每次都掉了下来,但最后在第70次的努力中,蚂蚁终于把那粒玉米,一直推过的墙头。
莫卧儿大叫了一声,跳了起来,他也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后来他重建军队,终于把敌人打得四散逃窜,他的帝国也从黑海之滨,伸展到了恒河。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却只有极少数人成功地步入自己的理想领域。由此说来,多数人缺少的便是这种永不绝望的信念。
我们必须承认,生活中的挫折有时的确可怕,但被重大的挫折压倒的。只是人的躯壳。永不绝望的信念,是永远不会被压倒的。
只有永不绝望,我们才能用忍耐去等待机遇,寻找机遇,创造机遇,才能走出迷茫,提升自己。
所以,人不管被生活的浪涛冲到什么位置,都不应看作是自己的终点,而应该看成是起点,只要心中不绝望,就会有希望。我们可以把眼前遭遇的困难挫折,甚至不幸,看着是“天降大任”之前的考验。
人生的通理,往往是穿越卑微,困境和风雨而产生的。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碎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起点。”
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就要有永不绝望的信念!人总是在挫折中学习,在苦难中成长。
让我们记住这句话,雄鹰的展翅高飞,是离不开最初的跌跌撞撞的。
即便是创造了丰功伟绩的人。他们也失败过,正因为有无数次的失败,才会得到更多的经验。我们要正视失败,不要老是强调客观原因,抱怨他人,那样只能使自己处于失败和不幸的漩涡之中。
作为最为平凡普通的人。我们或许不会经历,像俞敏洪那样的磨难,但我们也一样需要,像他们那样,有坚定的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到达自己的理想境界,过上惬意而又幸福的生活。
把“永不绝望,才会有希望”当做你的人生格言吧!不试试,怎知你的潜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