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上海教育“大厂”离职的间隙,我曾经有段时间是没有工作的。或者说暂时“失业”。其实在我的大学四年生涯中,我并不了解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未来有什么样子的打算。我基本还是一个随波逐流,混混沌沌的状态。在上海教育类“大厂”工作的期间,我也不是说有多么的爱好教中文这个,并以此为职业发展追求。我只是单纯的觉得钱多,我想参与竞争,并且蜜汁自信的认为自己能做好。但是在这些经历中,虽然我并不清楚自己爱好什么,擅长什么。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到底是知道了自己不喜欢什么,我认为这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必要基础和前提。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我深刻的意识到,我并不喜欢和编程相关的工作。在我看来,这项工作非常的枯燥,而且需要及其大的天赋和耐心。我并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当然了我也不笨。我只是有点“小聪明”而已,我一直认为,编程或者说做IT这类工作,就是需要很大的天赋,属于老天赏饭吃的行业。不然做起来及其吃力,还可能赚不到很多钱。认定我不喜欢我所学习了四年的专业以后,我并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我只是觉得我擅长英文类考试,所以当时收到我表姐的影响,我开始学习翻译。我买了很多翻译的书籍,开始在家自学。那个时候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多补习班或者说考证班,也可能我比较闭塞,没有那么多那么广的社交圈,所以我只能自学。在那段没有工作的时间,我一方面觉得自己要做些什么来缓解焦虑,另一个方面我期望能通过学习证明自己。其实我对于学习,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热情,我只是觉得要做点什么才能不浪费时间。毕竟别人都在热火朝天的工作,而我呆在家里。
做出这么一个决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母亲的建议,我在那个时候并没有很强的个人意识。我在后来很长时段时间也没有一个人生规划或者未来的概念,所以基本上我目前说什么,我觉得有道理,就回去做。当时因为我的工作不是很高,而我又有点厌恶社会的一些现象,所以母亲建议我不如静下心来学习,或者学到了点什么尤其是考了什么证书,就可以找到相对来说更好的工作。所以在将近半年的时间内,我除了做了两个家教外,并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平时我起来就看书,然后就去做家教。我的房租这段时间是由我父亲支付的,一开始他就并不满意我和我母亲做出的这个决定,但是他也没有强烈的反对。他在家里一直都是这样子的角色,他没有自己强烈的个人主观意识,他是一个比较稳重成熟的社会人,也就是说他非常乐于“随大流”,而我目前在家里相对强势一些。在后面的几个月里面,每次我母亲问他要钱打给在上海的我的时候,都说他非常的不乐意,甚至开始骂骂咧咧。这在我心中,和那个温和宠爱我的父亲相差甚远。而且在这段时间,我发现我并不是一个学习达人,或者说我不适合在家里工作。我每天懒懒散散,天生没有什么竞争意识,也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子”。在明确了这个以后,我还发现这个考试的过程耗费很大的财力和精力,因为半年后我急急忙忙的寻找了家附近的一份工作。
当时促使我又回去工作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并不是一个很勤劳的人,有的人就算整天呆在家里,也能自得其乐。我在家里就像一个蛀虫,或者说像个熊猫或者树懒。我不会像草原上的狮子一样主动去狩猎,我只会等在哪里。这类型的人不适合在家里工作或者学习,我们是需要社会规则的。虽然一份工作不见得多喜欢,但是它可以让你定时起床,按时吃饭,维持最基本生存秩序。而我作为一个并不是很“自觉”的人,我非常需要这种生存秩序来帮我更好的生活下去。在想明白这些后,我以最快的时间找到了一份我认为离家比较进的工作。
当时还有一个重要的额原因就是我妈妈一直想要投资房产,我母亲虽然读书不好,但是我一直认为她又非常高的经商天赋。她胆子很大,而且不惧与规则,思维活跃。这类人,擅长经济类的活动。她这个时候正好提前退休了,手里有一笔公积金,她想改变我们家庭这种只能温饱的现状,改善我以后未来的生活。我现在想一想,八成作为她的孩子,她早就看书我未来肯定是懒懒散散,没有什么职业建树,所以预期担心我的未来,不如在有限的时候为我多积累一些财富。我后来认为,我的妈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所以我当时去了上海,并且因为是本科毕业,符合当时贷款购房的条件。因为受到她的影响,我也在留意房市,当知道当时学校附近是新开发区,并且又一快廉价的商品房在出售后,我算了算自己的租房和购房的性价比,果断的用了我母亲的钱,贷款买了一个房子。现在看来,这八成是我母亲做过的非常正确的决定之一。
因为买了房子,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装修,并马不停蹄的搬离了我租住的小区,搬进了新家。因为当时我的房租租金是800元,而贷款则是2600一个月。虽然比较多,但是总归是自己的。相当于自己再给自己打工,而且中国人,骨子里面就是根深蒂固的要拥有自己的房子,所以我很赞同并且促成了我妈的心愿。搬进新家以后,其实对于我找工作是由难度的,我的新家因为价格便宜,那么相对来说地理位置在上海就非常偏远。他非常接近当时的教育类“大厂”但是我已经离职,而且因为需要送校车的缘故,本来我家离学校近的一个优势,现在变成了一个劣势。我每天上班不但要花费大量的通勤时间,而且通勤路上并不逾越。我至今仍然记得我很多时候都是被挤上公交车,有的时候甚至从上车到下车,都是站在别人的脚上。我母亲后来曾经和我住过一段时间,她后来在我回家乡工作后也告诉过我,其实她并不赞同我会家乡工作。她仍然觉得在大城市又更好的发展,但是有一次我吃完早饭,从家门口窗户看到我那么小一个人被一群人群淹没,然后挤上门口的情景,她觉得心酸而难过。我当时还很年轻,也并没有觉得那么劳累。现在想来,我是肯定做不了那份工作的。
所以在“间隔月”后,我找工作的范围就不那么友好了。因为我想找在家里附近的教育类“大厂”,而且我也知道了相比较别的学校来说,真正的这类学校选择学生相对严格,老师资质审核更加规范,同时素质相对比较高。那么我可以选择的范围就更急少而窄了。而且那个时候,网上招工的软件入雨后春笋一般,甚至我记得那个时候中国还出现了很多类似于薪资和对雇主评价的网站。且不论那上面的评价是否真实可靠,但是确实对于求职者来说是一大利好。毕竟我一直觉得找工作就像找对象,应该是一个双方选择的过程,而不是劳资方站在制高点去选择或者说挑选青菜萝卜一样的选择求职者。我们应该也有更大的权力,这样对于工作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因为如果是自己选择的,大家可能会更加积极的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而不是采取消极抵抗的行为。因为这些对于求职者友好的网站,我知道我愿意选择的学校并不多。那么我为了省钱和节约时间,毕竟时间也就是金钱,我选择了家附近的一所X类学校,很幸运的是,他们很快就要了我,我也很幸运的还是留在了“系统”内。
当然了知道今日,我还是觉得留在“系统”内的学校又诸多好处,比如说没有那么多压抑的会议和内卷的同事,也没有那么繁冗的考评体系。当然,凡事都有利弊。对于我而言,我的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单纯,不喜欢内斗和冲突,在当时,我觉得一个人为了自己爬上去而踩着另外一个人的利益是可耻的。相对来说,外企这类问题更加少见,他们职位之间又明确的划分,薪资也有比较完整的体系。更加不会论资排辈,所以我一直觉得,我踏入这个行业,也是因为我的性格促使我更加了解这方面的构架,从而做出来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而当时,我并不是很能明白这些道理。
我短暂的在家附近的X学校工作了两个月。我清楚的记得这两个月是接近暑期,当时给我的职位仍然是在幼儿园做助理老师,其实当时另外在分配任务时候,外方校长问过我们的意见,我当时仍然胆小,而且脑子转换较慢。我至今仍然羡慕那些能快速理清利害关系,并且勇于为自己争取利益,做出快速的判断和决策的人。所以我可以说在懵懂,被动的情况下分到了那个部门。我虽然反应较为迟钝,但是并不代表我愚笨。所以得知这个结果以后,我其实是不太开心的。因为当时我已经果断的意识到自己并不擅长,甚至是厌恶做一位幼儿教师。但是当时我没有更好的选择,我并不能在在家里用父母的钱。所以可以说我是被迫接受了这个职位。而且更加糟糕的是,虽然我心里早有准备,这所学校的薪资,福利和待遇和人文环境都不如前一所学校。我当时宽慰自己的是换一个环境,我也是接受的。没成想到心里接受和预期和实际接受又很大的鸿沟要跨越。所以当时我并不是很积极的工作,而是很积极的去寻找下一份工作。幸运的是,我稍微经历了一些挫折,就回到了家长一所较为著名的X类学校工作了。
在这两个月的工作经历中,我意识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由一定道理的。所以我更加佩服那些能在大起大落中,克服种种困难继续前进的人。也就是现在流行的一个词语,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