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父母,无论有钱没钱,都心甘情愿让儿女啃老
文/姚志芸
(当您打开这篇文章时,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网络里,姚志芸坚持正能量的导向,或许微不足道,但您的关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编的全部动力。)
笔者写过多篇反对啃老的文章,曾片面的抨击啃老的年轻人,希望可以通过自己有限的能力对这一现象有所批露,进而有所改变,毕竟啃老不成长,处处依附父母的孩子,很难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一个人如果不成长,影响的范围太广。小到自己的小家,中到双方父母的家,大到国家。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情达理,学有所成还孝顺有加。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现实往往相反,
老李家儿媳妇闹腾得一家人不得安稳,
老邓家的孩子不务正业吃喝嫖赌,
赵阿姨的儿子大学毕业家里蹲着啃老,
标准的"一玩三不",不找工作不出门不结婚只玩电脑打游戏……
虽然老李老邓赵阿姨家孩子的情况特别普遍,为什么家长虽然生气?还是默许着儿女们的不断啃老?培养巨婴的是他们,埋怨心里不甘心的也是他们,默默承受被啃的也是他们……最后一边埋怨着,一边承受着。
为什么中国父母,无论有钱没钱,都心甘情愿让儿女啃老?
压力,生活成本太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和享受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这一点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中国人的婚姻。
六七十年代结婚几乎没有买房单另居住的小两口,
更不要提买汽车,自行车都没有多的。
2000年左右买房单另居住的小两口也很少,
但是结婚了,一家人会存钱买房,等孩子四五岁时会按揭一套房子。
现在年轻女孩结婚,不但要求买房单另居住,还需要买车方便出行,
更有彩礼,婚纱,蜜月旅行,戒指金手镯……
一系列的结婚附加项。
经济条件好了,人还是曾经的人,物早已经不是曾经的物。同样都是结婚,成本相差万里。试问有几个年轻人能靠自己在30岁左右结婚时实现财务自由?买车买房有彩礼钱?
小丽读大学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还不错又是独生子女,她的潜意识里就没有兼职打工赚生活费的意识,觉得念书花父母的钱理所应当。后来大学毕业考研究生,读研究生时一直问父母要生活费,后来出去实习,每个月也有一些收入,但远远不够自己所花。
毕业后工作了两年,小丽还是住家里,吃喝都没给过父母钱,就是过节过年包个红包。现在结婚了,她说她要是不啃老就太难了,房价是每月工资的10倍,房租就占到了她月工资的一半,等以后有小孩就更惨了。
小丽说虽然她老公待遇还可以,但是要买房,估计还要奋斗7,8年,还要父母赞助才可能付的起首付。她知道啃老不好,也不想啃老,但是真的做不到,生活成本太大了。
知道自己孩子没出息,心甘情愿让他啃老,要不有什么办法。
刘阿姨说起自己的女儿,表情很丰富,不是因为女儿能带给她多少荣誉,更多的是女儿带来的无奈。女儿研究生毕业后,就在家带孩子,房子,车子,都是婆婆,公公买的。
房贷婆婆在还,他们小两口就生了个孩子,日子过的特别紧巴巴,两口子脾气一个比一个大,一致对外,对外包括婆家和娘家。没钱了生活还讲究,家里鲜花不能断,用什么都要买大牌子的品牌货,有时候没有钱花,女婿问他妈要,女儿打电话问自己要。
你能有什么办法?不给吗?女儿是自己生的,也只有她一个孩子。给吧,心里总不是滋味,好歹也供她研究生毕业了,挣钱本事没有排场还死大,自己女儿自己看见都烦,更不要说她婆婆怎么看她,好好说好好劝,她不爱听,说多了就得吵架。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长大后的差强人意总能让人很失望。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让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无论你有多么希望孩子能改变命运,活成改变历史的英雄人物,恰恰相反的是,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最后活成了平凡人,接受平凡才能更好的面对孩子。
说太远了或许太抽象,就拿我们自己为例,
20岁前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总拿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干事,
30岁时才发现真正成功的人寥寥无几,
更多的人把自己活成了路人甲路人乙,
当年的雄心壮志在多年以后看来,充满了稚嫩和无知。
无奈以后,知道自己孩子没出息,
心甘情愿让他啃老,要不有什么办法。
祖祖辈辈的人都这样过着,没有人能例外。
好在传统的中国人给自己留了退路,子女拉扯不成人,任务就没有完成,为了完任务,年轻人心安理得的啃老,父母心甘情愿让儿女们啃老。
你单纯说它是陋习,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啃老是长不大的表现,啃老的孩子忍受力差,承担责任的能力可以说是直线下降,这样看来啃老的确是陋习。
笔者曾经也坚持啃老是陋习,并且一再的写文章抨击它。直到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起这个问题,他反问我,
要是中国的年轻人不啃老,现在老年人的家庭里还有人气和孝顺可讲吗?
这也是中国人的父母,为什么被啃老也心甘情愿的原因。
说白了,就是对父母还有需求,
因为有需求就会常回家,
就算回不了家也会打个电话给父母讲需求,
这种需求就是啃老,
啃老无形之中加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度,增加了互动的粘性。
这种需求无关子女是否成人,只是一种索要的需求。
如果对年老的父母没有需求,有几个儿女愿意踏进父母的家?如果对年老的父母没有需求,又有几个儿女会打电话问候父母一声?如果对年老的父母没有需求,城市农村多少人为了父母的财产争得不可开交?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只有更多的人在人性面前选择了钱。老话说扶上马送一程,这一送往往就是父母的一辈子,父母不死,子女永远都长不大。
社会对啃老的宽容的,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更多人的默许。
啃老没问题,这是现实存在,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但你既然啃了,那么就得承担老人的养老,他们把积蓄给了你,把自己棺材本掏出来补贴你。
到了他们卧病不起的时候,你能站出来帮助他们吗?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不是个例。面对一位躺在病床上受尽病痛折磨的亲人?有多少人倾尽所有的付出去维持老人最后的路程呢?
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啃老上,
网上有各种文章教老人如何防啃老,
鼓励年轻人不要啃老享受生活。
其实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啃老后的养老问题,有谁会正视?
有多少儿女给父母说,
今天我啃老,明天无论生老病死我都养你老?
为什么中国父母,无论有钱没钱,都心甘情愿让儿女啃老。从人性出发,父母还是留存着一丝的希望,那就是啃完老还能养老。
既然父母帮子女天经地义,那么啃完老后,子女孝顺父母是不是也该天经地义,水到渠成?
【原创作品】敬请点击头像关注,作品持续更新,非常喜欢您的认可欢迎朋友的点赞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诗韵点缀平淡的生活,拿抑扬顿挫的文字,给生命注入激情!
原创创作品,各平台同步发布,未经容许,请勿转载!57
为什么中国父母,无论有钱没钱,都心甘情愿让儿女啃老
文/姚志芸
(当您打开这篇文章时,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网络里,姚志芸坚持正能量的导向,或许微不足道,但您的关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编的全部动力。)
笔者写过多篇反对啃老的文章,曾片面的抨击啃老的年轻人,希望可以通过自己有限的能力对这一现象有所批露,进而有所改变,毕竟啃老不成长,处处依附父母的孩子,很难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一个人如果不成长,影响的范围太广。小到自己的小家,中到双方父母的家,大到国家。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情达理,学有所成还孝顺有加。
-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现实往往相反,
- 老李家儿媳妇闹腾得一家人不得安稳,
- 老邓家的孩子不务正业吃喝嫖赌,
- 赵阿姨的儿子大学毕业家里蹲着啃老,
- 标准的"一玩三不",不找工作不出门不结婚只玩电脑打游戏……
虽然老李老邓赵阿姨家孩子的情况特别普遍,为什么家长虽然生气?还是默许着儿女们的不断啃老?培养巨婴的是他们,埋怨心里不甘心的也是他们,默默承受被啃的也是他们……最后一边埋怨着,一边承受着。
为什么中国父母,无论有钱没钱,都心甘情愿让儿女啃老?
压力,生活成本太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和享受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这一点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中国人的婚姻。
- 六七十年代结婚几乎没有买房单另居住的小两口,
- 更不要提买汽车,自行车都没有多的。
- 2000年左右买房单另居住的小两口也很少,
- 但是结婚了,一家人会存钱买房,等孩子四五岁时会按揭一套房子。
- 现在年轻女孩结婚,不但要求买房单另居住,还需要买车方便出行,
- 更有彩礼,婚纱,蜜月旅行,戒指金手镯……
- 一系列的结婚附加项。
经济条件好了,人还是曾经的人,物早已经不是曾经的物。同样都是结婚,成本相差万里。试问有几个年轻人能靠自己在30岁左右结婚时实现财务自由?买车买房有彩礼钱?
小丽读大学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还不错又是独生子女,她的潜意识里就没有兼职打工赚生活费的意识,觉得念书花父母的钱理所应当。后来大学毕业考研究生,读研究生时一直问父母要生活费,后来出去实习,每个月也有一些收入,但远远不够自己所花。
毕业后工作了两年,小丽还是住家里,吃喝都没给过父母钱,就是过节过年包个红包。现在结婚了,她说她要是不啃老就太难了,房价是每月工资的10倍,房租就占到了她月工资的一半,等以后有小孩就更惨了。
小丽说虽然她老公待遇还可以,但是要买房,估计还要奋斗7,8年,还要父母赞助才可能付的起首付。她知道啃老不好,也不想啃老,但是真的做不到,生活成本太大了。
知道自己孩子没出息,心甘情愿让他啃老,要不有什么办法。
刘阿姨说起自己的女儿,表情很丰富,不是因为女儿能带给她多少荣誉,更多的是女儿带来的无奈。女儿研究生毕业后,就在家带孩子,房子,车子,都是婆婆,公公买的。
房贷婆婆在还,他们小两口就生了个孩子,日子过的特别紧巴巴,两口子脾气一个比一个大,一致对外,对外包括婆家和娘家。没钱了生活还讲究,家里鲜花不能断,用什么都要买大牌子的品牌货,有时候没有钱花,女婿问他妈要,女儿打电话问自己要。
你能有什么办法?不给吗?女儿是自己生的,也只有她一个孩子。给吧,心里总不是滋味,好歹也供她研究生毕业了,挣钱本事没有排场还死大,自己女儿自己看见都烦,更不要说她婆婆怎么看她,好好说好好劝,她不爱听,说多了就得吵架。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长大后的差强人意总能让人很失望。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让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无论你有多么希望孩子能改变命运,活成改变历史的英雄人物,恰恰相反的是,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最后活成了平凡人,接受平凡才能更好的面对孩子。
- 说太远了或许太抽象,就拿我们自己为例,
- 20岁前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总拿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干事,
- 30岁时才发现真正成功的人寥寥无几,
- 更多的人把自己活成了路人甲路人乙,
- 当年的雄心壮志在多年以后看来,充满了稚嫩和无知。
无奈以后,知道自己孩子没出息,
心甘情愿让他啃老,要不有什么办法。
祖祖辈辈的人都这样过着,没有人能例外。
好在传统的中国人给自己留了退路,子女拉扯不成人,任务就没有完成,为了完任务,年轻人心安理得的啃老,父母心甘情愿让儿女们啃老。
你单纯说它是陋习,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啃老是长不大的表现,啃老的孩子忍受力差,承担责任的能力可以说是直线下降,这样看来啃老的确是陋习。
笔者曾经也坚持啃老是陋习,并且一再的写文章抨击它。直到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起这个问题,他反问我,
要是中国的年轻人不啃老,现在老年人的家庭里还有人气和孝顺可讲吗?
这也是中国人的父母,为什么被啃老也心甘情愿的原因。
- 说白了,就是对父母还有需求,
- 因为有需求就会常回家,
- 就算回不了家也会打个电话给父母讲需求,
- 这种需求就是啃老,
- 啃老无形之中加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度,增加了互动的粘性。
- 这种需求无关子女是否成人,只是一种索要的需求。
如果对年老的父母没有需求,有几个儿女愿意踏进父母的家?如果对年老的父母没有需求,又有几个儿女会打电话问候父母一声?如果对年老的父母没有需求,城市农村多少人为了父母的财产争得不可开交?
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只有更多的人在人性面前选择了钱。老话说扶上马送一程,这一送往往就是父母的一辈子,父母不死,子女永远都长不大。
社会对啃老的宽容的,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更多人的默许。
啃老没问题,这是现实存在,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但你既然啃了,那么就得承担老人的养老,他们把积蓄给了你,把自己棺材本掏出来补贴你。
到了他们卧病不起的时候,你能站出来帮助他们吗?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不是个例。面对一位躺在病床上受尽病痛折磨的亲人?有多少人倾尽所有的付出去维持老人最后的路程呢?
- 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在啃老上,
- 网上有各种文章教老人如何防啃老,
- 鼓励年轻人不要啃老享受生活。
- 其实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啃老后的养老问题,有谁会正视?
- 有多少儿女给父母说,
- 今天我啃老,明天无论生老病死我都养你老?
为什么中国父母,无论有钱没钱,都心甘情愿让儿女啃老。从人性出发,父母还是留存着一丝的希望,那就是啃完老还能养老。
既然父母帮子女天经地义,那么啃完老后,子女孝顺父母是不是也该天经地义,水到渠成?
【原创作品】敬请点击头像关注,作品持续更新,非常喜欢您的认可欢迎朋友的点赞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诗韵点缀平淡的生活,拿抑扬顿挫的文字,给生命注入激情!
原创创作品,各平台同步发布,未经容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