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过了22岁的生日。
这些年来,总觉得要过一个比较最难忘的生日。事实是,细数过往每年的这一天,在脑子里留着最深痕迹的仍停留在十二岁那年。
十年前的这一天,我被带着去参加了一场比赛,日子巧合得让我妈连连觉得我这个寿星在这天会被眷顾。刚开始的气氛很凝重,当然,这多半是参赛者和家长的紧张造成的。
这凝重的低气压正好让我这个号数靠前的人当了回炮灰,上台时我用余光瞟了一眼评委们,不看还好,一看吓得我把演奏前的开场和我妈千叮咛忘嘱咐一定要对评委老师鞠躬的事,全抛之脑后了。
唯一发挥出色的是,以前老师三令五申的坐姿,我终于在这几分钟的演奏中用“正襟危坐” 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一次。
我下台的时候也没鞠躬,匆匆忙忙的着急样直让站在台下的我的母亲大人嚎叫:这孩子怎么这么缺心眼啊。
“你急什么呢?为什么不鞠个躬再下台。”我的母亲大人板着脸开始对我一顿数落,我绞着手默然,我自然不会告诉她: “因为今天我生日,我急着和你去拿已经订做好的生日蛋糕啊!”
大人和孩子的思维是不同的,也许同龄人之间也会有无法理解的事。
我妈觉得,领一个已经订好的生日蛋糕怎么能和一场重要的比赛相提并论呢?她无法明白我对蛋糕的执着,就像我怎么也理解不了我那酷爱打游戏的表弟,可以一边嘴里喊着这些“猪队友”一边又坐在电脑前从不挪身。
我想尽早离开的想法自是没有得逞,望穿秋水终于等到结果公布时,我竟然得了一个不错的名次。
不管是幸运还是什么,反正十二岁的生日就这样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记忆。
往后的每一次生日,蛋糕越来越只是充当仪式感的意义,那本我在比赛中所获得的证书每年都要被我妈镌刻一次,我所想的事也不再只执着于蛋糕这件事。
好像什么都没改变,好像冥冥之中又有些改变。
❤
这几年我都是和朋友们过的生日。
大家各自拾掇拾掇后开始聚集,预定个平时垂涎已久的地方,回头再扎进包厢高歌,就算是对这一天的“特别对待”了。
我享受着这样的热闹,也习惯了各自散去后的独处。
从失落到习惯甚至是喜欢一个人的独处,一开始我以为是孤独让我麻木,后来才发现,是我学会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
和自己独处未必都是充斥着寂寥和孤独,反而有更多的时间想更多的事,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改变。
1、专注自我。
年轻人交友圈活动的丰富直接会导致自己的时间被分割和流失。这样的你,其实很难做到专注自我。
一个人独处的话,时间和精力足够给你专注自我的成全。像我每次写稿时,就喜欢一个人独处。你的效率会更高,思维不会被旁人轻易阻碍、打断。
多数时候,人都是很需要一个静心独处的时刻。这样,你才有更多心无旁骛的时刻去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连自己都无法正确认识的人,不免会对他人和世界的解读有狭隘之处。
2、既温和、也强硬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差距,周围的同龄人、或一步之遥或相去甚远。学会不把这种差距当作较量,温和对待,正确认识,最后努力追赶。
对待一些不公的事或者遭受一些委屈,如果真的错不在自己,也无须忍让,我们的退而求其次有时只会助长别人的嚣张。以强硬的态度抵制不公,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懂温和,知强硬,学会适时变换。
3、不再执于结果
这一年来,我经历了很多的面试,好的坏的都有。刚开始会像在意考试成绩一样,计较结果。
从耿耿于怀到看淡,这中间不是我越来越佛系的心态,是勇气在发生变化。有些结果固然对你很重要,可能即使你努力了也没能心想事成,可此时才纠结也于事无补。
别让结果变成束缚,年轻人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你值得更好的。
4、多尝试、去建设
我在想不到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努力尝试了自己想做的事。
问别人多少遍“我很迷茫”、“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别人最多轻描淡写地安慰你——加油。
其实,你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你才能为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可我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权利轻易交给别人,我们渴望别人用经验之谈为我们指条明路,这样自以为是的捷径,才是最远的弯路。
你的人生需要你亲自去建设,你才知道修补和防御。
6、 无忧亦无惧
去年,我对二十一岁的自己说—— 二十一岁的你,要更无忧亦无惧。
诚然,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心愿。现在我二十二岁了,依然想继续完成这个目标。想从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努力追求人格上的自主自立开始。想从学会斩断以往的怯弱和犹豫,重新建设自己的性格开始。
道长且阻,我仍然会一点一点克服。
❤
写到这里,我还是想再说一次,时间真的好快,怀念十八岁时的青涩单纯,也期待着一步步长大的自己。
没什么得与失,失去了青涩,也意味着收获了成长。
那些内心的呼唤,随着年龄的增长,音量越来越大。就带着这股力量,在未来的人生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