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与外界互动时,首先通过五个外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搜集信息,同时通过三个内感官(内视觉、内听觉、内感觉)去储存和提取信息。
内视觉接受的是外界图像信息,你闭上眼睛还能看到一些画就是内视觉。
内听觉出来听觉信息,例如你现在没在听国歌,却能马上回忆起国歌的第一句是怎么唱的,就是运用内听觉。
内感觉处理味觉、嗅觉和触觉信息,也包括本体感觉(冷热)、空间感觉(位置)、情绪感受等,比如跟爱人第一次拉手的感觉,就是通过内感觉获得的。
内视觉、内听觉、内感觉统称为“内感官”(VAK),虽然内感官与当下的外观官没有任何联系,但是大脑可以随时把它们重新启动起来。
不同的人与外界互动,三种内感官的参与比例是不一样的,各个内感官参与比例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特性,以及她与外界互动的模式,清晰孩子是属于哪种类型,就更容易与孩子互动并达成一致了。
怎样知道孩子与外界互动时,哪种内感官参与比例高呢?可按照以下两种方法去观察了解孩子:
1、 通过与孩子交谈,从孩子的词汇运用上去捕捉判断。
2、 快速通过孩子眼球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内视觉多—眼球向上转动多;向下—内感参与多;横着动—内听多些)
弄清楚孩子内感官的参与类型,父母与孩子间的互动会更有效。
1、 可以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 可以有意识的提升孩子相对较弱的内感官。
3、 可以帮助孩子清理一些负面情绪。心理学技巧出来父母情绪就是基于内感官的原理设计应用的。(电视机法)
内视、内听、内感之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概念不是特别清晰,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在不断的应用,也是形成每个人与外界沟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今后会有意识的关注自己的内感官模式,同时去观察孩子的内感官参与模式,对自己和孩子了解的越清晰,沟通起来的有效率就会提升,同时也明白了一些心理学技巧也是源于内感官对信息的处理特点所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