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印象重现
初识井冈山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里,那是上世纪七〇年代中期,有一篇课文讲述井冈山革命故事,班主任韩老师让我们用一句话归纳总结本文的主线条和中心思想,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但老师都不满意不够精练,最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大字:红,火,血,并解释说:“整篇课文主线就是由这三个字串起来的,红,是井冈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火,是星星之火燎原全中国,血,是革命烈士洒下的鲜血,我们的国旗就是先烈的鲜血染红的。”这堂课,几句话,一直都在我的记忆深处,包括老师的音容笑貌。
上世纪八〇年代参加工作后,有机会一次次“重上井冈山”,团员党员教育,陪同出差学习,无数次踏足也无数遍聆听井冈山光荣的革命斗争史。
五百里井冈因山高路险相对封闭,清朝以前的历史人文景观似乎空白。当时这里是湖南、江西两不管之地,就成了屯兵养息、打游击的好地方。
1927年10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将红旗插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4.8万余名烈士为了崇高理想献出了生命,其中有名有姓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在井冈山本地人的口口相传里,红色的井冈杜鹃,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
当年我们闺蜜几位同为韩老师弟子,同堂聆听韩老师精彩的讲课,由此结下深厚情谊。如今,昔日同窗都已退休赋闲在家。月初,闺蜜们聚集在玲玲家讨论夏季避暑计划。今年夏天特别热,连日高温,大家一致同意上井冈山,作为江西人都去过多次,但希望闺蜜结伴“重上井冈山”。于是,在约定的时间,闺蜜们和特邀嘉宾(先生兼司机)一行8人驱车前往。玲玲的先生是井冈山人,他打前站提前上山安排我们在山上的吃住玩。
一到山上,玲玲的先生老姜设酒宴为我们接风,老姜一家人(老母亲和弟妹)和洪都老同学们欢聚豪饮唠嗑释怀~
夜游天街~
天街坐落在井冈山茨坪风景区中心,现已成为井冈山的城市风景名片~
三十年前,这里是一大片稻田,十几年前,这里只有一长条狭窄的商业街,现在已建起了现代化商业步行街。
第二天是农历六月初一,习惯熬夜的老姜破天荒起了个大早,带我们去厦坪镇赶圩集吃早酒。
不知从何时起,井冈山各乡镇开始流行逢圩,如今依然流行这一习俗。逢圩的时间是错开的,厦坪镇的圩集是逢农历1、4、7。很多村民大早赶来逢圩,把当季自家田里的农作物拿出来卖,东西新鲜不贵。故而,逢圩集吃早酒也就成了流传下来的习惯!
据方志记载,古代江西物阜民丰,资源丰富,所以江西人很重视早餐。早上吃的好,干活才有力气!从而形成了早酒文化!
江西人吃早酒,吃的就是一个“鲜”字,大早去市场买最新鲜的菜,直接在集市附近的小馆子里开炒,约上三五好友,大家小酌一下。
我们喝的酒是本地米酒,下酒菜相当丰盛:大盆新鲜的杀猪菜,大盆清炖牛筋牛杂牛肉,大碗红烧本地豆腐,大碗清炒豆角,最后来一大盆汤面,吃起来是相当的辛辣过瘾。
早酒不讲究就餐环境,烟火气旺盛的地方最佳。路边的早酒摊、街边的小馆子、菜市场里的小棚子皆可。要的就是边喝酒边体验市井风情。
早酒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心态。这么多年,来了井冈山这么多次,还是头一次享受这么快意而酣畅淋漓的生活。
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了南山公园。
南山公园位于茨坪镇南面,海拔高度865米,始建于1968年。2017年,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之际全面完成升级改造。
从南山公园的“红色道路”拾阶而上,山顶火炬广场上矗立着“星火相传”雕塑。火炬高34米,两侧有89个小火炬,加上主题火炬一共90个。
登上南山火炬广场高台,可以远眺雄伟的井冈山主峰——五指峰(海拔1586米)。站在火炬广场上俯瞰茨坪镇,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旧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以及四面环水的挹翠湖公园等景观。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培育出了星火相传的井冈山精神。
从南山公园回程,在挹翠湖公园漫步赏景,突遇大雨,急忙就近躲进了湖中一间茶室,顺势坐赏雨中翠湖。
镶嵌在茨坪镇中心的挹翠湖是一个人工湖,原称南湖。著名书法家陆俨少题写“挹翠映波”,故名挹翠湖。
公园精致,曲径通幽,垂柳依依,波光潋滟,翠蓝色的湖面风雨飘摇,点缀着拱桥、栈道、亭台楼阁。在古色古香的亭台茶室,眺望远山近水,体会宁静悠远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