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帮助过很多高新企业创业成功,一直活跃硅谷的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说: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将能够创造巨大的财富,并且帮助消除困扰人类多时的贫困和饥饿问题,让我们所有人有更多时间与自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困扰。正如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由于人工智能将会取代目前一半的人力工作,许多人会因为失业和人生目标的缺失而倍感沮丧。我们应该如何创造足够的岗位来安置丧失工作的人们?人工智能在特定的狭义领域只会持续赶超人类,让人类望尘莫及。我们与人工智能如何共存,取决于我们如何将机器无法取代的人类特质真正发挥出来。而人类能够提供给彼此的最佳特质,是我们具有爱的能力。
人类对自己的心灵还欠缺认识,更谈不上去复制它。但我们都知道,在爱与被爱的能力上,人类是独一无二的:当看到新生儿的第一眼;在陷入爱河的那一刻;朋友的倾听所带来的温暖,和帮助别人时所体会的自我实现。所有这些爱与被爱的感受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意义。人工智能工具或许会在很多情况下发挥关键作用,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我们面临人生很多重大事件、需要有人倾听与关怀时仍然至关重要。
是的!爱、创新、思考、互动、沟通、情感就是我们人类与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这些能力不是显性的,不像学习成绩,不像孩子能背首诗、弹个曲子一样,能看到,但是这些能力,恰恰是未来的世界所需要的,一个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而这些能力,恰恰就是孩子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培养出来的。每个孩子一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孩子的心理成长取决于家庭,主要是妈妈,每一个孩子早期和父母的关系,都会内化成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人生的命运。所以,妈妈的心理健康,也就是妈妈的内功是决定孩子核心竞争力最关键的因素!
每一个妈妈心理发展的状况,对于关系的处理、沟通相处的模式、焦虑释放的模式,深深地根植于妈妈自己的原生家庭,一代代重复,鲜有击断。如果妈妈们不能洞察原生家庭关系模式在自己身上形成的烙印和伤疤,就会在无名的情况下,用相同的模式对待孩子,给孩子造成同样的伤疤!所以妈妈们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发育、成长,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有竞争力的人才,必须先要让自己成长,修练自己的内功!
但是,现状是,妈妈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放在了身体健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上。
妈妈们重视孩子的身体,从怀孕开始,就研究如何科学喂养,如何让孩子长得高,长得壮,不得病,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学做菜、做可口的饭,只要孩子想吃,只要我们觉得吃完对孩子的身体好,就会毫不犹豫的购买回来。
妈妈们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上早教班、各种兴趣班,弹琴、画画、做手工等等所谓的素质教育,花多少钱,也再所不惜。再大了,更是狠抓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到了母子(女)反目的程度,大家都认为孩子只要身体好、学习好,将来就肯定能成功、幸福,因为学习好,就能考上好的大学,考上好大学,就能找一份好工作,孩子的人生就无忧了呀!
可是,妈妈们偏偏缺少了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和了解。妈妈们都知道多大给孩子填加辅食、知道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作用和用量,可是有多少妈妈了解过孩子心理发育和成长的规律呢?
我们都知道“拔苗助长”的故事不符合植物的生长规律,会让植物受到损害,甚至死去,可是,我们很多的妈妈却每天都在做着“拔苗助长”的事儿,以“孩子早走路、早说话、说得多”为荣。特别爱早教的父母,不停地跟孩子说话,要孩子辨别颜色、形状,教给孩子各种事物的名称,反复要求孩子懂礼貌,说“你好”“再见”“阿姨好”。
我们以为孩子懂事、不爱哭就是独立坚强的好孩子;
我们每天都教育孩子要听话,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
但实际上,这些恰恰是违背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的,这样的培养方式已经不符合人工智能时代对妈妈的要求了。
《妈心理》的课程就是将欧美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的孩子心理成长的内在规律,结合中国的国情、传统文化后,传递给妈妈们,让妈妈们象了解何时添加辅食、哪个奶粉的牌子好一样,了解孩子心理发育的规律。同时,帮助妈妈们看清自己的童年故事,透过对孩子心理发育规律的理解,觉察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促进自己心理的成长,从自己内在的痛苦模式中解脱,深刻认知到“妈妈心理成长的健康,来自原生家庭的心理创伤得到疗愈且不再传递,才是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最根本的保障”。对自己和孩子多一分允许,少一分评判和要求。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修练自己的内功,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