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这孩子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成绩都是极为优秀的。怎么到了初中就越学越糟糕了?”
“老师,这丫头在一年级时还当班长呢,现在怎么会突然变得如此厌学呢?”
“老师,你说这娃儿怎么一上初中就迷上了上网呢?”
这是家校联系时家长对我说的最多的三句话。是的,在许多家长眼里初中教师宛如神仙一般,在短短的一两个月或是一两年内硬是把他们眼里的好孩子打造成了坏学生。而这些叫苦连天的家长,基本都没有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尽到监督陪伴的职责。他们的一句“我们都相信老师”,便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万能的学校和无助的老师。
“老师,我觉得我的家庭是属于那种特别缺少温暖的家庭。”当我拿出办公桌上笔筒里的小剪刀,为班上一问题女生A剪去她衣服上那扎眼的线头时,她哽咽地告诉我,“我妈妈生了三个孩子,我是老二,她每天似乎都把心思放到小妹身上,对我姐也是疼爱有加。唯独对我似乎冷若冰霜。而我爸爸,每天都早出晚归地忙他的生意。每天晚上我都进入梦乡了,都还不见他回来,而我到学校来上课时,他总是还在睡觉......”
“老师,我爸爸妈妈都出外打工了,家里就剩下我一人。上次发烧都40度了,身边都没人知道,还有一次差点煤气中毒了......”问题学生B心有余悸地跟我提起了他的可怕经历。
“我妈妈在我十二岁时去世了,爸爸又娶了一个新的阿姨,然后又生了个小弟弟。现在他们三个人在农村里生活,爸爸种植柑橘,阿姨带着小弟弟。爸爸在学校附近买了套单身公寓让我自己居住,偶尔周末的时候会来看我,有时我也会在周末时回老家看他们......”问题男生C接过我手里的纸巾擦去脸上的泪滴。
“老师,我明天早上要请一上午的假。”夜里十点多时手机里传来了问题男生D歇斯底里的哭声,“刚才我爸爸喝醉酒了,把我妈妈狠狠地打了一顿,明天早上我想好好陪陪我妈,带她去看医生......”
这些都是平时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学生向我倾诉的。班级里有诸多的问题学生,每天都有让科任老师各种头疼的事情。每一个深入的了解,都会带给我一种无力的心痛——每一位科任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背后其实都有一个问题家长。
我跟A说,妈妈疼爱小妹是因为她还太小不懂事,你可以在周末和爸爸一起吃顿早餐说说学习和生活的趣事;我告诉B,爸爸妈妈或许是迫于经济上的无奈,你要学会处理好邻里关系,有时远亲不如近邻,关键时他们会帮你一把;我安慰C,你的生身母亲会一直在天堂里看着你,她会因为你的懂事而欣慰,她最不愿意的是让别人从你邋遢的外表一眼就看出你是个没妈的孩子;我提醒D,你已经是个小小男子汉了,要学会冷静地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切记注意和父母的交流方式......
当父母在苦叹孩子的变化太快,却忘了他们在孩子的成长中缺少了必要的陪伴。他们从不关心孩子的今天在学校学了些什么,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也从不过问孩子最近结交了哪些新朋友。他们甚至误以为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物质基础是他们最终的奋斗目标,却忘记了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精神上的陪伴更能温暖他们那一颗稚嫩的心灵。
孩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用心陪伴。婴儿时代,吃着母乳长大的孩子身体素质肯定比那些吃配方奶长大的孩子要好得多,人的身体素质应该是人生最初的起跑线。儿童时代,父母的爱足以给孩子们带来一个美好的童年,这是孩子们一辈子最温暖最宝贵的回忆。青少年时代,父母适当地干预和指导有利于孩子们正确三观的形成,这最终决定了孩子们的做事风格和人生路线。
曾经在班上做个一个早餐的调查,发现虽然班上每一位同学都知道“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真理,但是没吃早餐的同学占了近三分之二。回想起自己在求学的年代里,每一天早上睁开眼睛就看到父母亲忙着为我们张罗早餐的情形,每一份早餐都饱含着父母无尽的爱和殷切的希望。厨房里的炊烟袅袅,客厅里的书声琅琅,一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
当我跟孩子们提起父母的爱心早餐时,他们笑了。在他们眼里,有的父母起得比他们还晚,有的父母压根就不在身边。最后只能自己打圆场,说他们也已经是个小大人了,应该懂得父母的各种艰辛和不易,既然父母起得比他们晚,那么不妨当个孝子或孝女,每天起来给父母做一份早餐,给父母一份欣慰;而父母不在身边的更应该学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毕竟自己做的早餐比小卖部的那些垃圾食品好上几百倍。
语音落下的那一刻,内心其实是苦的。《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尹建莉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林格说“人在该教育和照顾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管理。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我无法预测眼前这群孩子将来会让多少父母的晚景惨淡,我只是深深地知道他们中有好多过失的父母。
人到中年经常会感慨“父母在,不远游”,而为人父母的你是否也明白“孩子小,不远游”的道理? 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你看着我长大,我陪着你变老。我们用心用爱用情相伴短暂而又温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