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脑血管病、常见有哪些疾病?
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譬如口眼歪斜、偏瘫、半身麻木等,甚至伴发意识障碍,又称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中风。
包括缺血性的和出血性的两类,出血性占20%左右,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的占80%左右主要是指脑梗死,就是通常说的脑梗,也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平时所说的“腔梗”全称叫“腔隙性梗死”,是梗塞面积比较小的脑梗死,在CT上表现为直径<1.5cm的梗塞病灶。
2.脑血管病危害大吗?
脑血管病危害很大。有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特点,目前已成为导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万,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目前,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费用估计要在100亿元以上,加上各种间接经济损失,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200亿元人民币,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3.脑血管病有哪些症状?
特点:1)发于50以上,男多于女 2)发作突然 3)可留下后遗症,也有部分完全恢复 4)常反复发作;
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单侧肢体的瘫痪、偏身感觉障碍(麻木、感觉丧失);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或失语;眩晕、复视、吞咽困难;也可有:失明、偏盲、精神症状。
4.脑血管病能够预防吗?
预防很重要。我国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居世界最高水平。脑血管病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和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所谓一级预防是指还没有发病,但已经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人,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所谓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脑血管病的患者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和其他措施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脑血管病的预防策略就是寻找和去除各种危险因素。
5.脑梗死有哪些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性别之间的明显差异,从总体看,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1.5∶1。此外,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有种族和家族遗传性。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
6.什么是脑血管病、常见有哪些疾病?
包括所有卒中患者(伴或不伴卒中症状、体征);TIA患者:也称为小中风;有高危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AF、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有中风的先兆:头晕、肢体麻木、口唇麻木、短暂乏力。
7.脑血管意外如何预防?
首先要认识到卒中是是可预防的,有证据表明,通过预防能改善卒中危险度、降低死亡率、减少卒中复发。若实施最佳预防措施,卒中患者将减少50%。
预防方法:卒中的一级预防包括4个生活方式(吸烟、饮酒、活动和饮食)调整和6个危险因素(高血压、AF、MI、DM、高血脂和颈动脉狭窄)的控制。二级预防则应在此基础上加抗血小板药物以及他汀类药物使用。
8.头痛、头晕是脑血管病吗?
头痛、头晕是脑血管病吗?这个问题较复杂。头痛、头晕是脑血管病的症状之一,但并不具有特异性。头痛、头晕的原因很多,需要对外伤性头痛、脑肿瘤性头痛、偏头痛、颈源性头晕、耳源性头晕进行鉴别。
9.脑血管病治疗状况如何?
脑血管病不同时期治疗策略不同:
a.急性期(一般是指2周左右)缺血性卒中目前有效的有两种方法,溶栓治疗和抗血栓治疗,疗效有限,出血性卒中以控制并发症为主,基本没什么针对性治疗方法,这是脑血管病死亡率、致残率高的原因。
b.恢复期(急性期后半年内)治疗目的有两个,一是康复治疗,主要通过康复训练,恢复神经功能;二是控制危险因素,预防脑血管病再次发作。
瑙源-可以口服的神经节苷脂!
GM1即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哺乳类神经节苷脂的主要种类,脑灰质中含量最高。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内源性 GM1 不足,需补充外源性 GM1。外源性 GM1 可通过血脑屏障,聚集在受损脑区,嵌入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中,从而模仿内源性保护细胞膜活性,稳定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加强营养因子对神经细胞的作用,促进神经再生和恢复,减少病灶周围神经细胞的死亡。外源性 GM1 是迄今为止被确认的、唯一能进入人体脑血屏障的大分子药物。
口服神经节苷脂的适用人群:
成人类:颅脑损伤、脑补手术神经损伤、弥漫性轴损伤、脑梗死、脑出血、脊髓损伤等
儿童类:新生儿缺血性脑损伤、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宫内发育迟缓儿、小儿脑瘫、儿童发育迟缓等
老年类: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
健康与亚健康人群:中高考生或学龄儿童等用脑多的健康人群,失眠、饮酒多导致记忆力下降的亚健康人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