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看过赵丽蓉老师的一个小品,是跟自己的孙子争论究竟过年要不要吃饺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跟母亲大人也有类似的争论。
众所周知,北方的食材相比南方要匮乏不少,很多蔬菜水果都是长大了才认识的,到了冬天更是只有白菜、萝卜、土豆可以吃,还记得小时候冬天要挖菜窖,囤白菜,还要提前做咸菜腌菜。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种蔬果,很多饮食习惯慢慢也改变了,可是各种节日的习俗还是从古代延续到今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食材的匮乏,北方过节吃东西的习俗也同样匮乏,除了元宵、粽子、月饼,基本上只有饺子了。至少在我们这里,真的甭管大节小节婚丧嫁娶,啥都少不了饺子,一年到头隔三差五就是饺子。
我的母亲大人就格外喜欢包饺子,而我就很不喜欢吃饺子,为此我俩没少交锋。每到这种时候她总会说我忘本,然后跟我忆苦思甜,说她们小时候没东西吃,吃一顿饺子就跟过年一样blablabla...还说饺子是最方便的食物,说是比饭菜简单。
每每她这么说我都黑人问号脸,要是说这是一种情怀我还能理解,扯什么忘本扯什么简单?我又不是没从冬天只有老三样吃的日子过来的,她的年代比我小时候更苦我明白,或许小时候没怎么吃过饺子导致现在报复性吃饺子来补偿心里的阴影,可是那个年代各种食物都少,也没见现在疯狂吃肉。而且什么事都往忘本上扯,吃个饺子就是不忘本?那我是不是应该学学河姆渡猿人茹毛饮血一下?
如果说上面我还能体谅,那说包饺子简单这点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我来叙述一下她包饺子的过程:一大早起来摘菜洗菜,通常是一种蔬菜,比如韭菜、茴香、白菜,再加一种肉,或者鸡蛋。接下来处理食材,把蔬菜全部剁碎,肉是一整块冷冻的那种,化了同样剁成肉末,鸡蛋的话炒成鸡蛋末,全部都是手动。第三步开始和面,或许南方的朋友对面食不太明白,和面揉面是挺费体力的一件事,不使劲和出来的面没有劲,包的饺子不好吃。和好面要醒一醒,这时候就要趁这段时间给饺子馅调味,蔬菜放盐肯定会出水,少不了要把水挤出来,不然饺子馅是稀的,一大盆菜都要挤好,才能放肉或者鸡蛋拌在一起。面醒的也差不多了,需要揉成长条揪成小块(我们这里叫ji子,那个字从小到大我都不知道是哪个字),擀成皮,包饺子。这一整个流程在我的帮助下都要至少四个小时,从早上忙活到中午,煮好饺子有时都一点多了,这叫简单?
就算每次包饺子通常都会多包一点,可以再吃两三顿,在我看来那也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把后面几顿做饭的时间都挪到一起。基本上平时炒一两个家常小菜也就半个多小时,我家也不怎么大鱼大肉,以素菜为主,包饺子的时间怎么看都不划算。而且刚出锅的饺子的皮有弹性有嚼劲,剩下的饺子再吃时,可能因为上锅蒸时吸收了水汽,那个皮用北方话说都浮囊了,软趴趴的很难吃。至于煎饺子就太油腻了,而包好的饺子如果不煮就直接冷冻的话,再煮的时候饺子皮极易煮烂。
长大后认识了南方的朋友,才知道南方有饺子皮卖,可以节省和面擀皮的步骤,确实轻松了不少,然而我们这里直到现在依旧只卖馄饨皮,饺子皮见都没见过,母亲大人依旧保持了纯手工的传统,这让我如何认可饺子是一种简单食物?
或许饺子唯一的功能就是一种团圆的氛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