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甘南藏地,迭部县扎尕那。
有文章评价它是“石门阻隔的秘境”:前往扎尕那,需要经过三道石门,随后眼前便豁然开朗,一片山峰耸立,直插云霄,村落庙宇依山面水,田林屋舍错落有致,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类似场景。
当我们背负重装,踩着泥泞,伴着风雪,翻过层峦叠嶂的迭山,终于看到真实的扎尕那,对所有关于它的美好形容,便有了格外强烈的感同身受。
不愧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秘境!都怪在网络上与扎尕那相关的图片,太过平庸,让本来对景色没有太高期待的心情一下子被惊奇塞满。
既然是秘境,通常难以接近,鲜为人知。
书上说桃花源中人,原为避秦乱而入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相隔,其后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相比之下,扎尕那人类活动的历史,则悠久得多,甚至早在三千年以前,这里就已经出现了畜牧业文明的萌芽,华夏先人在这片天赐的土地上自给自足,繁衍生息,鲜少与外界来往。
如今道路网四通八达,天堑变通途。从兰州到扎尕那,不过八小时车程,曾经将扎尕那与外的阻隔的道道山石,都被一一贯通,探访这个被称作“石匣子”的隐秘藏家村落,已经不再是难事了。
然而扎尕那景区仍然是一个相当冷门的旅行目的地,即使在十一黄金周期间,都不必担心出现游人如织的情况。这要归因于景区的半开发状态,门票仅收十元,配套设施十分有限,如果游客想看到更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就必须深入大山,要么骑马,收费不菲;要么徒步,道阻且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三天重装跋涉六十余公里,刚刚从大山另一侧穿越而来的我们,疲懒的倚坐在景区入口的场地上,安心的享受着太阳,恢复几近耗尽的元气。
(2)
对扎尕那了解越深,越发现它的与众不同。
扎尕那所在的迭山,南临岷山,东接秦岭;毗邻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三大地貌。不仅正处在一、二地势阶梯的交界线的边缘,还牵手秦岭西延的余脉,区分着西北与西南,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兼容并蓄的风土人情。
中国的美景多分布在三个地势阶梯间的分界线上,如昆仑山脉的克勒青河谷,太行山脉的嶂石岩地貌、大兴安岭山脉的阿尔山原始森林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慢步中国》特辑中,提出走“棱线”的国家步道规划,据此理念列出的七大走“棱线”徒步区域中,岷山-大雪山-横断山脉一线赫然在列,八十多年前,中央红军途经这里,“爬雪山、过草地”,激战迭部天险腊子口,然后经甘肃南部辗转抵达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全新局面。
2017年,民间自发组织完成了“横断天路”的国家步道勘线,这条徒步路线南起云南大理,北到甘肃合作,全程长达2230公里,将滇、川、甘三省诸多知名徒步路线和景观如珠链般串起,如玉龙雪山、虎跳峡、哈巴雪山、洛克线、贡嘎线、雅拉雪山等等,不一而足。而扎尕那,无疑是这条史诗级路线华美终章。
依据地理学上的大横断概念,甘南高山草原被视作大横断北部草原带的一部分,它与川西北的若尔盖湿地草原相邻,共同构成了横断山区相对平易近人的前厅。这里水草丰美,适宜畜牧,往南则逐渐向峡谷过渡,农牧兼作,山脉水文均由北向南,众多古道集结纵横,历来是北方游牧文化、中原农耕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的交汇融合的要冲地带。完整保留至今的“迭部扎尕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中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便完美的印证了这一点。
所以,对任何想要深入感受横断山脉魅力的人们,都不宜错过扎尕那。
(3)
按领队燕子张哥的说法,尽管来之前做了困难的心理准备,扎尕那穿越的艰苦程度仍大大超出预期,让我们扎扎实实的领悟到迭山的“迭”字用得有多么精妙。
走过了一程又一程,翻过了一山又一山。我们常为脚下的泥泞不堪的松软土地苦恼,为不期而遇的山野景色赞叹,讨论起这条路线与洛克线的异同。也曾驻足于高山草甸上一方绿油油的青稞田旁,向赶马归家的牧民们问路,顺便抱怨着我们那位不太靠谱的马夫兼向导。
我们雇的这位马夫,虽然是藏民,却市侩的紧,中间还言之凿凿的、以抄近道的名义把我们带上了歧路,多亏燕子张哥对照轨迹,及时拔乱返正,我们才知道他已有多年未进深山,是在凭着模糊的印象为我们带路,这简直太扯了,以我们每天都在崩溃边缘挣扎的体能状态,压根试错不起,之后我们便在路线决策上彻底抛弃了他,老实的循着轨迹前进。
徒步起点选在卓尼县木耳镇的三角石直沟,路牌上竟使用中英藏三种文字来标示地名,联想赶来途中碰到的正在施工的工程车辆,给人一种当地政府努力挽救旅游经济的印象。这里海拔接近3000米,周围山坡上林木丛生,葱葱郁郁,沟间两三处屋舍和田畦,草甸上散布着几只藏香猪,体肥毛黑,正悠闲的觅食,一切生机盎然,又安静和谐。我们的闯入,像投入深潭的石子,除了引来藏家女孩隔着栅栏的好奇打量,再激不起任何涟漪。
进山越久,天气越发阴沉。高山地区自有它的小气候,茂盛植被涵养的丰沛水汽,是干劲十足的骚动分子,它们不会苛求太多的阳光,便迫不急待的告别泥土、溪流、绿茵和树林,向上升腾积聚成大块大块的乌云,以催逼之势压迫在群山之巅,静待发作时机。长时间行走在这样的山地间,遭遇到降水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件,最恶劣的情况,莫过于强风裹挟大雨,很容易诱发失温危及生命。
不过,当降水以小雪的形式降临时,反而更能为赶路人增添兴致和豪气。几乎每天,大山都不吝啬于以这种方式激励我们。雪粒总是猝不及防的袭来,打在冲锋衣上沙沙作响,像警觉的卫兵在反击擅入者,却无法掩饰火力虚弱的尴尬,勉强鼓捣出一番动静,又悄无声息的退去。
或许是不甘心就此作罢,重新纠结力量的降雪卷土重来,这一次纷纷扬扬,笼罩四野,片刻间万物白头,自然稍稍彰显它的力量,就足以唬得我们收起闲情,仔细整理防护装备,抓紧赶路为上。
最好的天气出现在第一天翻越“栈尕业”垭口(3726米)之后,这是我们攻下的第一个垭口,垭口处横亘一片砂砾岩巨石,像从草地中生长出来一般,带着不羁的野性,直愣愣的刺入天空。其时天蓝云淡,阳光炽烈,雪落草原。我们并排半躺在草地上,遥看迭山群岭风云际会,享受着难得的安逸,想想全程需要翻过的18个垭口,征途其实才刚刚开始。
标准四天的徒步路线,因时间关系,压缩为三天,平均每天至少徒步二十公里,累计爬升千余米,对每个人都绝对是场不小的考验。好在全程基本上都在草地上行走,牧民转场踩出的马路清晰可辨,虽然泥泞缠足,相当烦人,走起来也比遍布碎石沟壑的路线省心太多,而且途中景观的丰富多变,同样远远超出预期。
在甘南这条路线上,秦岭、川西的典型风貌融为一体,高原山地和湿地草原相伴共生,牧场和田园相得益彰。我感佩于自然的造化,它应该是位技艺高明的调酒师,东西采撷,南北寻材,将中华各地的迥异风格汇聚一堂,恣意挥洒,最终调和成一樽叫做扎尕那的美酒,迷醉了前来探访的众生。
之于我们,因为经历过辛苦追求,才更珍惜这同力同行,更铭记这所见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