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当高考临近,我们总会看到各地考生撕书的新闻。学生们将书本、试卷撕碎,从高楼抛下,伴随着一片欢呼,满地雪白,好不热闹!家长老师虽觉得不妥,但为了给考生减压,也表示理解。
其实我们都知道,考试的结果并不会因为撕了几本书,发泄了情绪而提高。学生如此痛恨课本,不仅反映了应试教育的压力,也体现了现代教育体系的不合理。
现代教育是课本授课,考验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课程多是与人生无关的几何、历史等,因此学生只能理解概念,却不知道如何与现实生活关联,自然觉得无趣。再加上各种考试,肯定会觉得痛苦。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方式呢?
原尻淳一在他的《高效能阅读》中写到了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原尻淳一认为,想要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关键就是要激发内在动机,而现阶段教育的根本问题正是缺少“内在动机生成机制”。
单方面传授知识的“直接教育”是死读书,不会长久。我们要把目光投向“间接教育”,通过现实世界激发好奇心,当好奇心成为内在动机,就会趋使我们通过学习寻找答案。
只有当学习使人兴奋、产生认知喜悦的时候,学习才能变得高效和长久。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是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同时还是日本知名畅销书作家、Bloom Concept股份公司董事、"赫曼全脑模型"推广人、企业培训师、生存技能培训教练。
原尻淳一在信息泛滥的当今社会身兼数职,仍能从容不迫,得益于他牢牢地掌握了书中所写的“阅读技术”。原尻淳一通读了百余册讲述读书术的书籍,结合自身的经验,将其中亲证有效的内容,与本质上能够产生共鸣的内容,著成了《高效能阅读》。
《高效能阅读》是一本阅读术的综览。它按照读者的成长阶段,将内容划分成了读书初级篇、读书中级篇和读书高级篇这三个阶段,任何人都可参照自己的阅读水平按需阅读。
每一阶段的内容,又由三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主轴,不同阶段的主轴代表了读者需要寻找的内在动机,另外两方面是阅读技巧、阅读环境。
下面我们就从读书的三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三个方面,来看看原尻淳一是如何掌握“阅读技术”的。
一、读书初级篇
这一阶段目的是要引导不擅读书者”入门“。
1、主轴
这一阶段的读者,大多不知道为何要阅读。就好比学校的学生,知道要学习、考试、上大学,却并不明白到底有什么意义。
同时对读书有一些思想的误区,比如觉得书一定要从头看到尾。原尻淳一以前也是如此,觉得书必须通读,因此觉得读书麻烦,痛苦,令人讨厌。直到他读到法国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的“读者权利十条”才解了毒。
“读者权利十条”并不是说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是打破了读书难的心理壁垒,给了人读书的勇气。
当然光有勇气还不够,还要有动力。
擅者与不擅者之间有一道门,擅者在门内声嘶力竭地呼唤,不擅者若不愿意即使勉强进来也不会呆久。而当不擅者自己发现门内有他喜欢的风景,有能解决他疑惑的答案,他就会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跨过这道门,进去看一看。“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引用林望先生的话:”读书应该等待时机——当某种内在动机涌上心头,自己从书架上抓出自己想读的书。”
换句话说是要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寻找感兴趣的部分,产生好奇心。当好奇心成为内在动机,驱使我们行动寻找答案,就是不擅者入门之时。
2、阅读技巧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介绍了两种契机管理。
一种契机是”绕道读书“,在读书之前先去关注作者,寻找兴趣点。
相比没有生命的物件——书本——人是活生生的个体,更加的鲜活和丰富,更能引起我们的同理心与兴趣。
对作家产生兴趣,就会渴望了解他的思想、经历、趣闻等,而看他写的书就是了解他最快捷、最全面的方式。
这时候读书的欲望来自内在的好奇,读书就变得顺理成章。
另一种契机是掌握通过五感技巧进入专注状态的开关。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h,除去睡眠、工作、娱乐之外给阅读剩下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仪式感等技巧快速进入专注状态。
此外原尻淳一还提到了”游牧读书“、”选择名人薄书“、”刷牙读书“等有趣又实用的小技巧,就留给大家阅读探索吧。
3、阅读环境
《高效能阅读》一书中写到”不管做什么,先整顿环境都是第一要务“。
环境是否舒服,直接决定了你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然而太舒服也不行,我就无法在家中读书,特别是出于获取知识和信息为目的的研究性阅读,家中有温暖的沙发和床,可爱的小狗,冰箱里的零食,实在无法专注。
我只能去图书馆或是书店,伴随着一丝紧迫感,阅读会特别的高效。
如果你家里特别大,你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不受任何人打扰的家庭图书馆。如果你和我一样,就需要在家庭周围寻找有趣的书店、咖啡厅、公共图书馆等。要知道,在书店间游走,有时会邂逅一些偶得的珍品,这种喜悦感是网上买书所不能体会的。
阅读环境因人而异,最重要是找到让自己”上瘾“的阅读状态。
二、读书中级篇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读者掌握速读术。
1、主轴
为什么要学习速读?
我们都知道现在信息泛滥,唯有速读才能快速把握有用的信息。
速读的关键是要挖掘关键词,并带着假设去验证阅读,换句话说就是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只有你先产生疑问,你的疑问驱使你去书中寻找答案,阅读的时候你的大脑才会和书本发生碰撞,迸发灵感。
而挖掘关键词、产生假设(问题)的过程也是我们寻找内在动机、对书本产生好奇心的过程。
没有这样的过程,等你合上书本两眼一翻,依旧不记得书讲了什么内容。
2、阅读技巧
关键词的挖掘是通过对书本的目录、黑体字部分进行扫读获取的。
假设验证型读书是以跳读的方式,在书中觉得必须读的位置粘贴便利贴,留待后面进行精读。
原尻淳一把用便利贴粘在感兴趣的位置做标志这一行为称作”打桩“,他可以称得上是便利贴达人,因此从便利贴的形状、颜色、材质都给出了十分实用的购买建议。
精读时候,浮现任何创意和想法可以立刻写在书上,不要舍不得。要把书当成”文本化的笔记“,想象书本上写满了你的创意,特别有成就感!
3、阅读环境
曾经读书是一件”独乐乐“的事,你的阅读感受只能和身边的朋友分享,前提是你的朋友也喜爱阅读。
如今网络发达,各种社交应用层出不穷,读书成了可以”众乐乐“的事情。
比如微信读书,你不仅可以看到好友在读什么书,还能看到好友分享的读书心得。大家可以在网络上就阅读讨论交流,互换经验。若再你主动些,组织三两读书好友线下聚会聊书,定能收获不一样的兴奋与感动。
三、读书高级篇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要将知识立体化。
1、主轴
生活中我们常会说某人有”职业病“,比如设计师逛商场先看装修,音乐家一听歌就在脑子里画五线谱,整容师一看脸就知道有没有整容,这些就是他们“思考的主场”。
主场就像一根轴,沿着这个轴,你可以不断深入,不会跑偏。由一个点,发展到一根线(轴),随着思考的深入扩张到其他事情而发展到一个面,继而从面变成了一个立体。
之前在职的公司招聘财务,有两位应聘者引起了注意。其中一位6年内跳槽1次,从成本会计到会计专员再到总账会计。另一位从未跳槽,在一家公司同时兼任人事主管、销售、和会计主管的职位。如果你是HR,你会录取谁?
企业付给你薪资,就是希望你回报同等的专业价值。如果你想要在企业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应该确立自己的主场,深入发展,成为自己所属部门的专才。
2、阅读技巧
若想成为专才,需要进行垂直型阅读。
原尻淳一十多年来始终专注于“市场营销”,思考任何事情都是从营销思维出发,所读的书也大多是在市场营销领域内的品牌管理论、媒体论、市场调研等等。经过不断实践总结,不知不觉形成了“思考的主场”。因此,想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才,就要在这一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读书。
与垂直型阅读相对应的是水平型阅读。
水平型阅读适合那些想成为通才的人,就是阅读所有专业领域的书籍。然而人的金钱与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需要考量自己的能力进行有效地投资。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引入了“70:20:10模式”的“投资基准”,将它应用在读书上。70%用于相关领域的垂直阅读,剩余30%用于水平阅读。
这一投资基准由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公开,70%用于现有服务,20%用于周边服务,10%用于全新未知领域
总是读专业领域的书总会乏味,30%的非专业领域的阅读会帮助你激发思路,获取灵感。若能在30%的客场阅读中洞察本质,就能在主场引起更加积极的反馈。
3、阅读环境
近几年,思维导图十分流行。思维导图是利用人脑的思考原理,将信息通过一个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很多人在读完一本书之后会画出思维导读帮助理解和记忆,也有人会在汇报工作前在PPT上画出思维导图来梳理思路。这些思维导图都是停留在平面上,有没有想过把思维导图摆放在书架上?
原尻淳一曾经任职的编辑工学研究院的书架的摆放就十分有意思,不是按照书的大小、新旧摆放,而是按照主题进行摆放串联,形成了类似“文脉”的“书脉”。
依照书脉来摆放书籍,书架便是一张体现你思路的思维导图。当你想要阅读某一主题的书时,只要找到该主题所在的书脉就可以找到所有相关书籍,不需要一本一本去找。
是不是很有意思,赶快动手打造你的书架吧!
教育家约翰杜伟说过"教育即生活”,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高效能阅读》就是这样一本既教你学习方法,又提供经验的书。书中共有89个阅读技巧,都是作者原尻淳一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能用的教训”。并且每一个技巧的内容篇幅都不多,十分合适阅读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如果你正在思考教育与成长,或是需要学习阅读技术,就一定要看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定能给你启发。再配合实践进行验证,将书本内容转化成自己的教训与经验。如此便形成一个学习的增强回路,人生的成长之路定会生生不息地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