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腾讯上一个很火的视频,哥哥辅导6岁妹妹的作业,妹妹总是不停的拖延,不停的擦作业本,哥哥怒吼“你再擦本子都要擦破了”,很多人为负责任的哥哥点赞,觉得男孩很有哥哥范,羡慕两个孩子的好感情,也有很多父母有相同的感受,还做做作业总是磨叽,拖延,现在辅导孩子作业要有足够强大的心脏,不然会被气出病来
早上起床喊了一遍又一遍,不拖到最后一秒,永远不会起
作业总是拖到很晚,不催着赶着,永远不知道有作业,好不容易坐到了书桌上,5分钟上三趟厕所,不停的咬指甲,总是拖着作业不做...
每逢节假日更是拖到假期最后一天,才匆匆忙忙拿出作业胡乱应付
这些场景,各位家长是不是很熟悉 ?
那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磨叽,拖延呢 ?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孩子告别拖延症呢 ?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到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追本溯源,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孩子的拖延症呢?
1:生理因素:注意力不集中,专注度不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分心
2:缺乏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从小缺乏时间概念,对时间快慢观念模糊,孩子的感官对自然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感知能力很弱,具体地说就是家长说的10分钟对孩子来说是没有准确的概念。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小的时候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拖拖拉拉,规定时间内很难完成指定的任务,而且也经常会有迟到的现象发生,小的时候,大不了就是错过几堂课,要么被老师罚站,要么老师会请家长,但是当孩子长大以后,时间观念不强,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经常无法按时完成工作,领导会觉得这个人不可靠,便再也不会将重要的工作交给这个人来做。还有经常拖拖拉拉时间观念不强的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会让别人觉得不被尊重,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失去人生一些重要的机会
3:家长经常排满孩子的“时间”,让反抗和叛逆心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中国家长的共识,也是最大的焦虑,于是为了自家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给孩子报满了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不给孩子留出一丝玩耍的时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当家长用各种特长班和各式各样的作业将孩子的时间剥削干净,孩子就会用拖拖拉拉的方式来提出抗议,这种抗议是无声的,但是也能让家长感觉到自己的不情愿,这也是孩子在做最后的抗争。尤其是是在青春期的孩子,更有叛逆心理,家长越催,他就越唱反调,越拖拉
5:没有兴趣: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往往会觉得无聊、乏力、提不上兴趣
6:父母影响:父母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孩子有样学样,也变得磨磨唧唧。
例:妈妈你能给我讲个睡前故事吗?
——等一下,妈妈把手头上的事情处理了再说。
——我现在很忙,没时间,晚一点再说吧!
有些孩子为了期待得到满足,学会了耐心等候,但有些孩子则学会了:以后遇到我不想做的事情,我也要让事情等一下。
找到孩子喜欢拖延的原因后,怎么来解决好这个问题呢 ?
1: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 和“时间感”:
先要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就需要借助一些道具,比如钟表,最好是带有指针和数字刻度的,能够一目了然很直观的看到分针和时针的那种,这样家长在给孩子安排任务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这项工作需要在分针走到哪个位置的时候完成,这样孩子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剩余时间和已用时间。
还有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最好给孩子制定一个规律的时间表,在哪个时间该做什么事情,都要在时间表上标注清楚,这样孩子就不会浑浑噩噩的度过一天,孩子会清楚的知道什么时候该写作业什么时候该玩。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闹钟,到那个时间点闹钟会提醒孩子该做什么事了。
2: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好奇心是每个人的天性,不仅孩子,大人也容易受外界新鲜事物的诱惑和影响。
当做一件事情时,如果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注意力就很容易发生转移,当孩子回过神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做事的效率自然低下。
所以,家长应该尽量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给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生活中很多家人一边大声的搓着麻将,一边呵斥孩子专心做作业)。桌面上不要摆放太多东西,因为会让孩子分神,环境一定要舒适,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孩子的关注点就会从某一件事转移到感官上的不适。
措施:舒尔特方格训练法
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 1cm × 1cm 的 25 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 ~ 25 等共 25 个数字。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 1 ~ 25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父母在一旁记录所用时间。数完 25 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每次数字顺序都打乱重新填写)
2、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它买不着借不到,留不住,回不来,你要磨蹭它就会悄悄溜掉,只有珍惜它,抓紧它,才会“延长”它。
可以试着在书桌及卧室张贴一些时间类的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
3、让孩子知道做事拖延的后果,让拖延付出代价
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改掉拖延的坏毛病,一方面又忍不住出手帮助孩子,纵容孩子。其实,某些时候,让孩子吃吃“苦头”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后果承担法。
例:孩子老是拖延不做作业,一而再再而三,这种情况家长就不要催,让他尝尝不能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的苦头。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会自己加快速度。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拖拖拉拉,家长可以拒绝给孩子的家庭作业签字,第二天孩子去学校,跟老师说明具体的情况,至于该做什么样的惩罚,让老师去决定。只有让孩子切切实实地得到了教训,他们才会用心的去改正。
4、让孩子体验到“快的好处”
只有孩子发自内心的觉得做事快,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他的动作才能够“快”起来。
生活中,当孩子积极的完成了作业之后,家长总是更为积极的为孩子搜刮来更多的试卷、习题、练习册,美其名曰:熟能生巧,多做题。
殊不知,在孩子看来,做事情快,非但没有为自己赢来更多的自由时间支配,而是更多的任务加身,试问他又怎么会继续快马加鞭,提高速度呢?
所以,将孩子提速之后赢得的时间,真正交由他支配,他才会积极主动的“快”。
5、让孩子学会制定计划
拥有拖延症的人最讨厌或者最不习惯的就是定计划,他们普遍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没有什么用。
事实上,计划会让你的生活井井有条。
为什么拖延症患者会那么质疑计划的有效性,因为他们往往会认为把日程表排得满满都是学习就是个好计划 (可是臣妾做不到还是不做计划了吧),事实上错了,会制定计划的人一定会有效的安排学习和休闲的时间,而不是一味的只知道学习。
6.分解目标,只做一件事
把大的目标分割成小的任务(task),分重点,分时段,与其他事交替进行着做,单一时段只做一件事情,多时段可以切换事情来做。
至于确定目标和目标分解SMART原则就不用啰嗦了。
7.坚持,坚持,坚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1天习惯定理”大家都有听说过吧,确实,有些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不如借由以上几点慢慢变成自己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比如早起,一旦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身心会自发像吃饭睡觉一样习惯去做,就无所谓坚持不坚持,拖延不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