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喜欢和像自己一样的人打交道,所以,我们应该和沟通的对象自然匹配、和谐,通过自己的五官直觉,判断对方是哪一类喜好的人,就可自然加强自己的那一方面,使之与对方匹配。
研究发现,人与人沟通时,肢体动作对人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语音语调,最后才是词语。
运用镜像原理
观察他人的表现并用与之相似的方式与其沟通,可以快速获得对方的认可。观察对方的动作、站姿、身体和握手等细节,可以把握对方的特点,并快速与之相匹配。
三种感知方式专业研究发现,人的沟通有三种典型的方式:视觉感知(V)、听觉感知(A)和触觉感知(K)。
如何判断每个人的感知方式呢?可以观察沟通时眼睛和手的移动方向。
视觉(V)的人看世界,听觉型(A)的人听世界,感觉型(K)的人感受世界。有趣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用何种方法沟通——因为这些都是潜意识行为。当然没有人只采用其中一个方法而将另外两种完全摒弃。虽然我们的脑袋会随着外界的刺激而自动在三种方式中不断“游走”,不过我们都会有一个“优先采用方式”:在VAK当中,有一种自己较能乐在其中,感到舒畅的方式。当我们和自己相同“优先采用方式”的人一起时,会感到大家有共通语言,故此比较乐意接受他的意见或建议。故此能“解读”别人,找出他的“优先采用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人际沟通工具。
V——视觉型感知
视觉型的人习惯通过“视觉”来获得信息,讲话语速较快,活泼好动,眼见为实,以结果为导向,经常以貌取人,喜欢图表,爱用的语句有“太清楚了”,“看一看”,“直观一点”,“这图怎么样”等等,他们爱望向上方,因为他们在看自己脑海中的图像。
视觉型的人处理事情时都先用双眼去看,而眼睛的学习能力快,可以在同一时间里接受到很多项讯息,日子久了,发挥视觉的能力熟练了,其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特征:
(1)头多向上昂、行动快捷、手的动作多而且大部分在胸部以上。
(2)喜欢颜色鲜明、线条活泼、外型美丽的人、事或物。
(3)能够在同一时间中兼顾数项事物,并且引以为荣。
(4)喜欢事物多变化、多线条、节奏快。
(5)要求环境清洁,摆设整齐。
(6)坐不定,多小动作。
(7)衣着得体,颜色配搭很好。
(8)说话简短轻快、声调平板、不耐烦冗长的说话。
(9)批评的说话多针对速度、时间、烦闷、单调。
(10)说话一开始便切入正题,两、三句便说完。
(11)说话大声、响亮、快速。
(12)在乎事情的重点,不在乎细节。
(13)呼吸较快而浅,用胸之上半部呼吸。
与视觉型的人沟通,除了多用视觉型的词语外,还要多用书面资料、图表、录像或手势辅助,诀窍就是:不要光说,要展示资料,让他看。
A——听觉型感知
听觉型的人习惯通过“听觉”来获得信息,工作时不喜欢被打扰,能够准确表达其信息,在讲话前内心常有对话,故语速较慢,爱用的语句有“听起来不错”,“我们来讨论一下”,“听不清楚”等等,他们的眼睛多数水平望向两边,并且容易被外来声音影响而分神。
听觉型的人处理事情都先用双耳接收和运用文字,日子久了,发挥听觉的能力熟练了,其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特征:
(1)说话内容详尽,或会有重复的情况出现。
(2)在乎事情的细节。
(3)话多,而且往往不容易打住。
(4)重视环境的宁静,难以忍受噪音,注重文字优美、发音正确等。
(5)对用字很注重,不能忍受错字。
(6)喜欢事物有节奏感。
(7)做事情注重程序、步骤,注重按部就班。
(8)说话时常用链接词,例如:“为什么这样呢?那是因为……”
(9)常用描述性或象征性的声音,例如“雪雪声地喝汤”。
(10)说话声音悦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往往善于歌唱,喜欢找聆听者,本人亦是良好的聆听者。
(11)头常倾侧,常出现手按嘴或托耳下,手或脚常打拍子,走路时不徐不疾,间中表现出规律。
(12)坐着眼球多转动(内心在自言自语),常有节奏性的身体语言。
(13)呼吸平稳。
与听觉型的人沟通,除了多用听觉型的词语外,可以多引用具体的权威人士的观点,还要多用注意改变语调、声调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K——触觉型感知
触觉型感知的人习惯通过“触觉”来获得信息,比较情绪化,注重自身的感受而且很容易表达出来,说话很慢,爱用的语句有:“感觉不错”、“很难受”、“很亲切”等等,他们大多经常望向右下方,接触自己的内在感觉。
触觉型的人处理事情都是用他的内心的感受去领航,日子久了,发挥触觉的能力熟练了,其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特征:
(1)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注重感受、情感、心境。
(3)不在乎好看或好听,而注重意义和感觉。
(4)头常向下做思考状,行动稳重、手势缓慢,多在胸部以下。
(5)坐着时静默、少动作、头多倾下、呼吸慢而深。
(6)说话低沉而慢,使用有深思熟虑的感觉,多用价值观的字眼。
(7)不善多言,可长时间静坐。
(8)说话多提及感受、经验。
(9)往往不能说完一句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