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聪明吗?我的智力怎么样?我无数次问过自己。
但后来那些大大小小的考试,那些无数次被学霸碾压的瞬间,不用去问任何人就有一个观念在我脑海里深深烙下烙印:我没有别人聪明。
这个观念一直如影随形的跟着我很多很多年,我总是觉得自己是那只笨鸟,得用很大力气才能达成别人几乎不用费劲的事。
但当我看到《让天赋自由》的时候,我有一种特别爽快的被救赎的感觉。
因为这本书告诉我。标准化考试的成绩以及智力测验的结果,无法衡量一个人的智力。
那这么说我的智力不差呀。
工作后我自己也发现,考试成绩出来,两个同学明明数理思维差别很大,但是考试成绩却一样,如果只看成绩去衡量一个人,是极不准确的。
我曾经做过一次智力测验,是在大学时,当时站在我旁边督促我做智力测验的是吉林大学计算机系的男生,他测出来的智商是120多,所以他拼命的想让我测。
我当时很有压力,做到后面的题目时候开始心浮气躁,所以测出来的结果还不到100,作为一个学数学的人,这个结果让当时我有点无地自容。
在肯.罗宾逊的这本书《让天赋自由》里专门说到了智力测验这件事情。
他说工业革命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大众教育也因此逐渐发展并产生了对快捷简便的评估和选拔形式的需求,智力测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智力的测量主要集中在语言和数学方面,以及将这些结果量化。
但是极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智商测验的创始人之一埃尔弗雷德比奈在发明这测验其实是想实现相反的功能,他当初只是受法国政府委托委托设计测验,想要识别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以便他们可以得到适当的教育。
但是比奈从未打算确认智力的等级或精神价值,比奈还说过他创造的测验不能测量智力,因为智力素质是无法叠加的,因此无法像线性曲线那样去测量。
比奈也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人不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聪明。
所以我们必须抗拒“认定一个人的智力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是不可能增长的”这种悲观主义观点。
而现行的智力测量和标准化考试的盛行,是因为他简便快捷。作者还列举了哈佛大学等常春藤萌校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作者指出,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标准化考试的弊端,他只能测验某些类型的智力。
这种测试完全不人性化,他使得低年级和高年级的高中生要花好几百个小时去为大学做准备,而牺牲掉了真正的学习和其他的兴趣。
《普林斯顿评论》的创始人约翰卡斯曼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最坏的地方在于他与孩子在高中学习的内容没有任何关系,他创造了一种隐形课程的:但他没有实现教师的目标,也没有推动学生的成长。
事实证明那些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成绩不好或在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推理部分不具备突出优势的孩子,又会发现他们完全可以在大学生涯中获得成功。
所以作者说用标准化考试来判定人的智力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是危险和狭隘的。
所以作者说要认识智力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是:智力的多样性
智力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没有人能对其衡量比较,所以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智力的多样性是天赋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你不接受人们可以以多种方式思考世界的事实,也就很难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智力的第二个特点是:它完全是动态的
一个人的智力,不会是固定不变的数,而是随着他的学习会不断的进步。
智力的第三个特点:它完全是独特的
每个人的智力都像指纹一样独特,它存在7种10种或者100种不同形式的智力,而每个人运用智力的方式千差万别。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智力,因此也拥有了解决世界上某些特定问题明显优于其他人的能力。
我们对智力的探寻,实际上是重新审视自己的智力,发现天赋就是确认自己独特的智力。就是让能够体验到全方位的世界,并发现自己真正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