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看过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只能悠悠叹句:人生哪!
对贾樟柯导演倒有了一种认识:这个人,他在固执地表达自己朴素的愿望,不会为了金钱去刻意迎合市场需求,他在做自己。值得尊重。
有了这种好感之后,就会对他的电影产生好奇。当《江湖儿女》上映,很有兴趣去看一下这位导演是否还在坚持着他的风格。
电影的开场,依然是很民生的画面,就像是一个普通的百姓,拿着手机在录身边的生活,朴素破旧,杂乱拥挤。画面不可能很美,故事也不可能惊世骇俗。
女主角巧巧的出场,带着那么一点任性,那么一点嚣张。一个乡镇黑社会老大斌斌的女人,扭着腰肢,穿过喧闹的舞厅,来到老大的牌室,依在老大的身边,没有很良家,也没有很风骚。接下来斌斌处理了一起兄弟们的借款纠纷,以此显示了斌斌在这块小地方的地位与影响。
看片名,我以为故事会围绕着一些男女主人公在江湖的闯荡展开,却没想到导演另有深意,剧情的走向完全偏离了我的想象,这是一曲世俗间男女关系变化的缓缓咏叹调,道不尽曲折悲凉。
巧巧是有意与斌斌结成永好,白头到老的。当时的她,虽为黑社会老大的女人,却仍然不认为自己身在江湖之中,她希望斌斌跟她到一个新的地方过普通的简单的生活。但是斌斌,虽然没有那么大的背景架势,仍当自己身在江湖,他把枪递到巧巧手中,跟她说现在她也是江湖中人了。男人对自己所扮角色的自恋,超过了对危险的恐惧,他没有多想因为自身面临的危险会给巧巧的生活带来多少影响,在他的心中,巧巧没有那么重要。
斌斌生死存亡之机,巧巧明知举枪会给她带来怎样的后果,还是站出来救下了斌斌,自己却因此被判入狱五年。观完整部影片,再回头想,巧巧决心作出牺牲的那刻,她被她原以为神圣的爱情也判了牺牲。贾樟柯在编剧的时候,为什么会让一个男人的无情无义这么悄然而行,或许他是照搬了生活,他知道这对巧巧来说很不公平,但是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个这样的巧巧,他在为她们而写吧?
巧巧在狱中五年,只在监狱呆了一年的斌斌从未探望,而是去了奉节,并且有了女朋友。巧巧出狱后,前往奉节寻找,斌斌避而不见。巧巧用歪门邪道,骗了别人的一点钱,也花费心机迫使斌斌现身。与《三峡好人》中男女主人公费尽周折找到原来的伴侣一样,虽有怨恨,但是心境的悲凉已将情绪深深地淹没,不吵不闹,平静面对,然后离开。
照理说,自此一别,互不相联,各自生活,是最好的。无耻的是,在斌斌落难的时候,他仍有信心去面对巧巧的善意,要她收留。等他稍好一点,可以放开轮椅站起来走路的时候,又因巧巧对他说的“没有情了”而悄悄离开。一个无情无义的男人,吃定了一个有江湖侠义的女人,却还要玩一玩所谓的男人自尊。贾樟柯知道,现实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男人,他要拍出来。
有些人说,贾的电影有些阴暗。他的阴暗,只是照搬生活,真实记录。很多电影是在骗人,我们或许也需要这样被骗一骗,但是久了,却会很过分地要求,生活应该要成为那个样子。即使自己的生活在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开进,人间那么多人,那么多男女,我们也需要有一个视角为我们展现如此真实狗血的人类关系生活。影片中很多的小细节,有着时代的真实痕迹,揭露着高大上的谎言,印存着流行的通俗歌曲与简陋的生活环境。贾是在真实记录一个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的人类生活。它的价值就在于,多年以后,具有文献的价值。
看完《江湖儿女》,我又在网上看了《三峡好人》,终于明白了“好人”的意义。中国的老百姓多好呀,为了国家的大工程大建设,让你背井离乡举家远迁都没有反抗,还是那么乖乖的。中国老百姓的隐忍,在很多大工程的建设中,都是一种最大的助力。故土都让出了,应该对他们好点。
贾樟柯的心有一点硬,因为他看透了人性,就是对底层百姓,也没有为他们人性恶劣之处加以掩饰,然而他又是有悲悯情怀的,他在大的画卷里给最为世人所忽略的人们留了主角的位置,勇敢地另类地坚守着真实记录的初心。他在金钱地位的诱惑面前,挺住了对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忠诚,对沉着缓慢的叙事方式的热爱。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
他所关心的普通人不会有兴趣去看他的这类电影,但是在社会的缝隙,普通人的形象被表达得越多,也会越得到重视。这应该是他的愿望,我想象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