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浮尘所染照出的便是面目全非。所以,参禅悟道,并非只有木鱼经文能做到。人若能做到处处可扫心,便处处是佛了。
生命就如同长在树上的果子,每一颗果子都要经历风吹雨打,有的能瓜熟蒂落,有的等不到成熟就飘然零落了,没有谁能保证所有的果实都能够等到完全熟了才落地,人生也是一样。
佛家常说:人生是苦。那么苦的意义是什么呢?经书上说:无常故苦。弘一法师曾说过:一切都是无常,都会变化,因为一切都不是永恒的,都是变化的,所以人生才产生了痛苦,比如人有生老病死,健康并不会永久。有钱也并不能永远有钱,权势地位也不会一直保留下去。喜乐并不能永恒,所以变化也得开始,苦痛就来了。所以,佛说的苦是从根源上解释苦的来源,没有永久的快乐和拥有,一旦人们开始失去,苦痛就随之而来。
很多人都认为,佛家所说人生苦,是人生的不完美,因而消沉。那是对佛法的误解,弘一法师说:佛说的苦,是苦因,但是这么一句话就把人生说破了,就让人明了;如果除去这苦处,是不是就可以成就一个圆满的人生呢?如果我们能达到这个境界,就是佛家所说的。常乐我净
如何除了这苦因呢,既然人生无常是无法回避的,那么我们就应该面对它,认识它,超越它,只有勇于面对,才能放下那些所谓的执着,坦然对待生命的苦难和无常。
有一位高僧,他酷爱陶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他一定会亲自前往鉴赏。如果中意,花再多的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最中意一只龙头壶,一日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他拿出这只龙头壶泡茶招待他,朋友对这只茶壶赞不绝口。观赏把玩时,一不小心将它掉落到地上,茶壶应声破裂。
高僧蹲下身子默默收拾这些碎片,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事后有人问他,这是你最钟爱的一只壶,被打破了,难道你不难过不觉得惋惜吗?
高僧说,事实已经造成,对碎壶留恋,又有何益,不如重新去寻找,也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我们总是在很多时候对已然造成的遗憾耿耿于怀,不愿放下,其实也不是不明白,即使伤神也于事无补,但是还是为之烦恼,拿不起,也放不下。对物如此,对人对事亦如此。其实这是一种逃避心态,因为不肯面对现实,更不明白这苦的原因原来是在自己这。
如果事实已经造成,我们却不能勇敢面对,那么心就成了烦恼的根源,对挫折的念念不忘反复纠结只能让自己更痛苦,有些时候我们甚至希望能获得别人的帮助,觉得我们需要拯救,需要别人的支持,其实我们才是唯一能决定让我们痛苦多久的人,如果我们能放下过去重新开始,说不定会做得比以前更好。
曾有人苦苦寻找昔日曾欺骗过自己的人,这个人几乎让他倾家荡产,为了寻找这个他恨之入骨的骗子,他放弃了重振旗鼓的机会。离弃妻子到各地游荡,每到一处,他都要倾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周围的人都很同情他,但是却没有办法帮助他,他渐渐潦倒,连旅馆也住不起了。有天无处牺牲,只好走到附近的庙里歇脚。
庙里刚好有个和尚,和尚收留了他,他坐下之后又跟和尚说起自己的遭遇,最后他问和尚,为什么世道如此不公,我要遭遇这么多的磨难,但是那个骗子至今都逍遥法外。
和尚没有说话。天色渐暗,和尚说:“你去把蜡烛点上吧,就在离你不远的窗台上。”于是这人起身去取蜡烛,房里很黑,他一抬脚就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但是摔得不是很厉害,他也埋怨了几句,说和尚怎么明知道有石头却不提醒他。
和尚依旧没有做声,等到这人点上蜡烛,和尚说:“你饿了吗?如果要吃斋饭,你必须抱着这块石头里在佛像前。”这人很愤怒,觉得和尚没有道理,但是没办法,他确实饿了,只好抱着石头立在佛像前。
半柱香的时间过去了,这人开始告饶,说石头太重了,它实在抱不动了。和尚说:“你早就可以放下了,谁也没说让你一定要抱着不放啊。”这人突然醒悟,双膝跪下求和尚点化。和尚说:“你现如今的遭遇是你自己造成的,是你不肯放下。人心才是痛苦的根源啊。”
我们要真正做到放下并不容易,但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勇敢的面对现实,也许你看过新闻,每次地震过后,那些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人都会痛不欲生。面对着废墟,面对着失去的家人,悲痛的死去活来,但是用不了多久,在原来的废墟上,新的房子就会拔地而起,每个人都要面对新的生活,一直沉浸在悲痛中,对于生者毫无意义。
接受现实,勇于面对,才是重新振作的开始。
无常的人生要用有常的心态去面对,这就是佛说的: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