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一次吃饭聊天中,逄(pang)总 跟我们分享他最近的感悟,我觉得很深刻。互相加了好友之后,了解到他居然每天都跑5公里,而且每天都发自己的思考文章!好吧,老总果然是老总!这让我坚信了一点:老总除了处理公司日常事务以外,必须花很多的时间用于思考,思考公司的商业模式,公司的未来等等,反正得思考。(不靠谱的领导除外)同时,这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我有每日思考的习惯吗?
虽然平时我对一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也比较喜欢分享自己的观点,但远远没有达到老总说的每日思考的好习惯。于是我决定跟随逄(pang)总的步伐,通过简书平台,死磕自己,迭代认知,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另外,去年我养成了写技术博客的习惯,希望你看看并也喜欢上记录的感觉。个人网站 ,CSDN博客 ,个人网站技术信息会同步地慢一点。
回顾2016
回顾2016,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念是蒙圈,咦,从年初到年底到底干了些啥呢?鉴于2015年年末对自己2016年的愿望是死磕技术,那么在技术博客中应该可以找到一些痕迹吧(从这里可以看出写博客的好处:1.整理认知,2.输出思考,3.记录时间)
1月-5月
呆在学校,往返于实验室和宿舍,生活简单而充实。除了日常的开组会和做做一些实验室小项目外,还主要做了这些事:
1.重新把Thinking in java 看了一遍,结合项目实际多了很多感悟,写成了博客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很舒服,感觉心中又有了能量。对技术有了一个感悟,认识到夯实的基础可以让人自信很多。
2.于是决定继续巩固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算法4 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入门的好书,我相信如果掌握的很好,足以应付中国很多公司的笔试!不明白身边部分人在很艰难地啃算法导论 的同时,为何还不入一本算法4,毕竟算法导论理论性还是太强,并且没有对应的算法过程演示,让人很难看懂。既然算法导论是一本经典书,说明还是需要一定认知门槛的。这让我认识到,书籍的选择对于一个人的技术成长来说非常重要,适合自己阶段的书才是最好的!一定不能冒进,但也不能怀疑自己现阶段的能力,挑选一些简单的书来麻痹(麻痹写对了吗?感觉怪怪的)自己。
3.Android方面接触时间不长,熟悉了一些基本套路,做了几个小的Demo,但感到独立开发一个好的APP对一个人的能力需求很高。要懂一些交互设计,软件架构,UI设计,网络编程,后端开发,感觉一个人非常地吃力。然后认识到术业有专工以及团队作战的重要性。萌生了出去找公司实习的想法。另外,期间在学校靠着Android的一点基本知识,帮着别人开发了一个水水的APP,赚了一点钱。
4.在找实习的同时,开始了机器学习的入门,machine learing-Coursera ,机器学习-周志华 ,这两个资源都很经典,让我对机器学习有了粗浅的认识。后来依靠这一点点粗浅的知识,在国内一个专门做大数据的公司组织的竞赛中,水水地得了二等奖。
6月-7月
6月初,学院组织研究生科技服务,想着上半年还没有好好地玩一玩,于是几人成行准备去西安科技服务,同时也清醒清醒脑子,玩一玩,就这样将实习计划先放在了一边。
谁知道去了西安,并没有想象中的爽啊!天气将近40摄氏度,去各个景点人都晒成干儿了,最想去的华山并没有去。接下来,苦逼日子来了。我们几人在公司里呆了一周,终于将技术方案写出来了。在这期间,最痛苦的是,要定下开题的事情。我跟老师通过电话沟通想法,被否决的时候不要太多好吧!终于跟老师定下开题论文题目的时候,因为时间很紧,回到北京过几天就要答辩,情急之下,我有了人生中第一次去网吧找论文的经历!打开中国知网 查文献的时候,被隔壁打LOL的小哥眼神鄙视了,在网吧不好好打游戏,看什么论文。还有在宾馆中跟老师和几位组员的视频会议,因为网速不给力,我几乎崩溃。本来放松的心一直悬着!
不过,最终都挺过来了!最后,谢谢组员们和老师的体贴和照顾,答辩顺利通过,我心才安稳下来。
开完题,已经到了7月中旬。原定在学校好好学术,暑假不回家了。无奈家里有急事,回家呆了10天,处理完以后,正好老师说8月去某某公司实习顺便做课题吧。这样,时间就转眼到了8月。
8月-12月
被老师派去公司实习。因为从事java开发,接触一些大数据的处理,当时我和另一个同伴并不懂啊,只能边开发边学习,还给学长们填了不少麻烦,到现在依然很感激学长们耐心指导菜菜的我。这段时间我感觉技术上的广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博客网站上也可以看出,这段时间我写博客的频率明显增多了,领域主要分布在前端,python(用它做了几个爬虫),数据库,web安全,hadoop大数据处理,网站一些常见架构等,但了解得有限,只是用到的地方看了看,远没有到熟悉的地步。并且我还矫情地写了实现日记 。并且在此期间,我看了人生中的第一本英文版的技术书籍Spring in action ,感想有二:1.确实比看中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2.如果英文不成问题,绝对让你值回票价,原汁原味的感觉很爽,看完后我再翻看Spring in action中文版 总觉得无论怎么翻译都怪怪的。
除了上述技术上有所提高外,我也开始以一个职场人的要求约束自己,更加注重注意力管理,时间管理,主动去承担一些任务。
这段时间由于项目比较紧,加上北京冬天污染与气温低,运动减少,心脏有了不适。在三院体检无碍后,心才踏实了。这也提醒着我工作再忙,也得花时间来保护自己。
感谢我的直接领导F哥。除了平时“不务正业”跟我们开玩笑以外,跟我分享的关于大公司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勾心斗角让我印象深刻。他讲述,之前在华为如何拼命工作,最后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抢了功劳,自己郁郁不换,最终离职的故事。所幸为人和善,在华为有一些人脉,后来一些领导创业都觉得他不错,拉他一起发财。这些大公司的阴暗面,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提醒着我以后进入大公司后不要蒙头做技术,不然可能被卖了还在帮人数钱。但F哥可能是在华为勾心斗角累了,在现公司工作上,作为他的直接下属,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一味地强调风险的管控,失去了年轻人欣赏的进取拼搏的精神。
感谢技术大哥T哥对我粗浅的技术认知和提问给予的宽容与解答。他是一个喜欢专研技术的大哥,人也很nice。技术上不明白的问题找他就对了!
感谢逄(pang)总在每次饭后分享的关于思考,产品,融资方面的“干货”,让我在沉到技术的深海中,能够时常浮游上海面,看看其他地方,从更多地维度来考虑问题。同时他也是一个精力饱满的人,给人带来了很多正能量。老总不愧是老总,确实有很强大的过人之处,见贤思齐焉,看齐之!
后来公司工作不忙了,我又考虑,虽然公司还不错,但毕竟锻炼的机会也有限。于是决定要勇于走出舒适区,又心生找家大公司实习的念头,这段时间也在好好准备面试,又得一本非常不错的书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 ,配合着刷刷LeetCode,算法是真心弱了很多啊,能量又多了很多。希望年后能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吧。
展望2017
2016年总体来说,是充实的一年,过得不错。2017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希望:
1.顺利毕业。明年就要研究生毕业了,希望能够水水地发论文,水水做毕设,好好去大公司实习。
2.更加有勇气离开舒适区。当我们达成一个原来一直追逐的目标时,也要有勇气果断地离开它,去寻找更多更大的关于个人成长的反馈。毕竟,成长是永恒的,而所谓的“成功”只是瞬时的。
3.输出更多的认知。看了太多的信息,也有太多的想法,需要将这些想法再思考,再认知,再实践,然后输出之(简书是个好平台),这样,就能更好地自我批判与成长。
4.养成每日思考的好习惯。就像逄总说的那样:
让思考形成一种习惯,我们每天在忙碌,但为了什么忙碌,为谁忙碌,却很少追问,我们现在就是历史积累的结果,而我们现在的践行就是未来的根基,养成思考的习惯就有助于自己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考,迭代认知,践行成长,成就那个我们认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