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一个超级热爱绿色的城市,这种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就算在深山野外,每一株新近栽种的小树,都是被悉心呵护成长起来的。
南方人对于绿色的热爱远远超乎我的想象,在城市与乡村的每一个可以见缝插针的缝隙处,都长满了绿色植物,雨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又使得它们处处焕发出蓬勃生机,一年四季都春意盎然也就不足为奇。
但其实更令我感慨的是人为的管理,在大唐贡茶院的竹林里,曾见到有个园林工人正在驾驭一台机器锄掉一些非常好看的绿植,原因是它们会吸收养分影响竹林的正常生长。
住宅的各个房前屋后的广玉兰、冲天松,就算高大到阻挡了五楼六楼的采光,也绝不会有任何一株遭遇杀伐,这在潮湿的南方城市可真是太难得了。三姐说,南方人不怕潮湿,因为南方的潮湿是与生俱来,他们从小就习惯了。
我发现,三姐的生活习惯也已经是基本与南方人同化了。比如天天至少洗澡一次、比如家里的地总是洗得湿漉漉的、比如冬天家里不开空调、餐餐至少三菜一汤……她也和杭州本地人一样,习惯了南方的潮湿,也养成了南方人的勤快习性。
她说初到南方时,有邻居跟她探讨南北方人的作息与饮食习惯时说了,听说你们北方人特别懒,做饭都是乱七八糟的菜一锅烩,早上睡了懒觉,午休还睡个没完……
三姐沉思半晌说,这是气候差异造成的不同习惯。
她的邻居不解,这跟气候有什么关系?
三姐说,南方的夏天,闷热潮湿,呆在屋里很受煎熬,睡觉常常一身汗湿,黏乎乎的当然睡不住,不如起来活动,也不如外面舒服。到了冬天,虽然气温没有北方低,但是屋里没暖气,加上冬天也不时下雨,屋里阴冷潮湿,我这北方人想睡个懒觉试试,依然是难受得睡不住!午休也就小憩一下,睡久了同样很难受。倒是出外面转转,既能活动一下锻炼身体,还能晒晒太阳补补钙,阳光晴好的时候,外面比屋里暖和多了呢,久了,也就养成习惯了。
哪像北方,冬天外面天寒地冻,屋里暖意融融,睡觉是最舒服的事情,这是环境使然。夏天雨水少的可怜,就算炎热,也是干燥的,比起南方,当然是很容易一觉睡到自然醒。
她的邻居一听恍然大悟说,哦,南方人和北方人,都难以互相理解这个事情,只有你这种北方住了很久又对南方深有体会的人,才会有这种更切合实际的理解。
我和老妈来杭州后,连着一周都是艳阳高照的好日子。每天早上一起床,一看那么好的日头高照着,三姐就赶紧把洗过的衣服都挂到窗外的晾衣杆晾晒。
站在窗前看看,窗外的晾衣杆似乎是每个家庭的必备设施。有太阳的时候,每家每户的阳台外,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服、床单、甚至还有尿布,各个迎风招展,颇似万国旗。
遇上阴雨天气时,别说大的衣物,就算是双袜子也很多天干不了。我这才明白了三姐家为什么有很多很多鞋垫,遇上连阴天,换洗的鞋垫非常难干,少了是不够替换的。
这天中午,三姐带我和老妈去尝试杭州的北方菜。菜上来就发现,来了南方,不如老老实实吃南方特色菜。因为南方人做出来的北方菜,总还是带着点南方味儿,让吃惯了北方菜的我和老妈,吃出点不伦不类的味道来。
就说那个油烙饼,就老实点和上一团面卷点油烙烙得了,为啥还要搁味精?我表示实在是无法理解,三姐说,她也一样理解不了烙饼搁味精。来了南方这么些年,她已经渐渐习惯于吃米饭为主,还说今天她点菜是照着我和老妈的口味来的,这其实有点滑稽。
吃过饭回来的路上抓了几个景拍照,大片的绿色非常养眼。路边摊上买了些菱角回来吃,超级难剥皮,一抓一手炭黑,吃起来味道像个煮熟的偏硬些的大豆,剥出来的内仁搁那看起来像个小版的猪腰子。
小睡一会起来,三姐带我和老妈去游览浙大校区。
浙大紫金港校区位于杭州城西部塘北地块,毗邻著名而又古老的西溪风景区,分东西两个部分。紫金港校区占地面积在我看来是巨大的,由于时间所限,一下午只从西侧大门进去逛了东区的一条路,之后从东侧大门出来,已是华灯初上时分。这个现代化的园林式校区里,那些深浅不一,层次分明的绿色,满足了我对这个颜色的所有期望和幻想。
在这个深秋的午后,阳光是南方城市少有的热烈明媚,三姐带着我和老妈,就那么慢悠悠逛荡在浙大校园的小路上。虽只是粗览区区一角,可这个具有浓郁中国文化底蕴的生态型校园,依然惊诧了我的眼眸,那些美好的姹紫嫣红,当真是快要入冬的节奏么?
暮秋十月的时节,从内蒙来到杭州,我和老妈都恍然觉得,刚过完夏天就又过了一遍夏天,这让我觉得,分外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