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成就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积累到大量的练习。别转身逃离自己目前工作的桎梏,而是开始获取必需的职场资本,从而将自己从桎梏下解放出来。
1.要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假如不关注于让自己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你就会被别人甩在后面。
美国著名演员、喜剧家史蒂夫·马丁自己回忆,他估计花了10年时间才形成自己的表演体系。但是,当表演成型时,他便获得巨大的成功。有一点他讲得很清楚,到后来,当你有了足够丰富的经验,就会散发出某种自信。而所有的观众,是可以觉察到这种自信。
职场中我们行事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依据,从逻辑思维层面我们分为两大类型:
①工匠思维
这种思维是以产出为中心的职业观,关注自己给世界(工作)带来的价值。此类思维对于打造自己所热爱的视野至关重要。
②激情思维
关注世界(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价值。这种思维模式与工匠思维相对立。激情思维最终会导致长期的不满,并让人不切实际地幻想还有更好的工作
一言总结概括,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而激情思维则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2.像手艺人那样对待自身工作
过去,我们父辈常念叨,艺多不压身,一技在手衣食无忧。
现在,以手艺人视角,打造一份有吸引力的职业。
不要担心工作是不是“刚好合适”,而是要俯下身子、努力让自己真正优秀起来。没有人欠你一份好工作,你要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且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聚焦某个自己的核心关注点,比如快速阅读、高效学习、神奇记忆等等都是一门独特的手艺,就看各位大神如何去玩而已。(最近由在修炼记忆方面的技能,感觉太神奇了,定了个小目标,快速记住54张扑克牌的顺序,哈哈哈)。
当然还有很实际的一点,如何用自己修炼的这门手艺,养家糊口,甚至走上人生巅峰?
①明确喜欢方向 ②聚焦细分领域 ③判断商业模式
那些大牛,已开始建立自己的的工作流,降低外界干扰或远离干扰源。
比如说,上班、上课、学习,手机放置一边。在做某件事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奇思妙想,,一律用手机或者纸笔记下来先,因为我知道,等下多半会啥都不记得了。
这是一个快速迭代的时代,掌握一门技术活,好好折腾才是永恒。只要你能为别人创造价值,你是饿不死的。只要你能为别人创造高价值,你会生活的很有尊严。
3.持续刻意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这是一个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请问人为什么会有压力?答案很简单——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看不见、不相信、跟不上所谓的趋势,最终淘汰的当然是这样一批人群。
真正让人害怕的并不是困难,而是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人们对趋势的精准预判:
什么叫趋势呢?举个例子,
1980-1985年:摆地摊;1985-1990年:个体户;
1990-1995年:大老板;1996-1997年:下海潮;
1998-2003年:炒股票;2003-2007年:房地产;
2005-2012年:直销热;2012-2015年:互联网+;
2016-2020年:分享经济+粉丝经济。
你用30年前的思维来看问题,你会觉得别人都疯了,实际上是你落伍了
不管你知道或是不知道,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唠叨一下,一万小时法则。
它是指要在某项复杂任务上表现卓越,就需要进行时长至少最低限度的关键练习。这个观点不断出现在专业技能的研究中,事实上,研究者们已经确定了一个造就真正专家的神奇数字——10000小时。
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刻意练习”一词,并且被正式定义为“一项通常由一位老师所设计的、以有效改善某一个体的某方面表现为唯一目的的活动”。
刻意练习在很多领域都是通往卓越的关键,包括医学、编程、体育、杂技、舞蹈,以及音乐。只有刻意练习的终身积累,才能一次又一次解释人们卓越表现的原因。
最后,奉上个人总结的自我管理之“六脉神剑”,应该可以祝各位一臂之力!
①找到自己的黄金时间
②平衡管理早中晚节奏
③绘制严格的日程管理
④善用高效的APP工具
⑤设定事项的Deadline
⑥凡事提前两到三小时
你的成长不是因为你学得不够多,而是恰巧毁在“学得太多”。我们获取有多快,遗忘就有多快。请多点思考,少些加速。让我们来一场比赛,对,比比,看谁慢一点?
Hello,爱学习,乐分享,品生活,我是逗伴匠。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顺手点一下❤,或关注一下再走。前行路上,相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