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篇题为“父母尚在苟且,我就不配追求诗和远方?”的文章,文章以较大篇幅的文字阐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父母无论是否苟且,我们应当追求诗和远方。说实话,这篇文章我反复看了不下三遍,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越看越觉的有必要评评理。
文章分别列举了贫困大学生贷款几十万打赏女主播,他的父母却在每月靠政府的400元低保度日、作者考研时课堂上老师的一番鸡血所引起的反应、作者与他老妈之间的对白、作者对父母生活状态的分析、作者对“苟且”一词的解释、作者对负罪感和卑微的理解以及作者因后悔没有要父母的钱而错过的投资机会。
看完作者的文章,我实在不敢苟同他的观点。因为,我还知道,我的命是怎么来的,我的命是谁给的。同时,我也没有更不敢忘记,是谁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是谁给了我一个成长的环境,又是谁让我能够毫无顾虑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包括追求诗和远方。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力,父母也不例外。但是,放眼世界,现如今有几个父母会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放弃子女的诗和远方?再看中国,又有多少父母无时无刻不再为子女的幸福而操劳着,这些操劳根本与他们所处的地位或拥有的金钱和权利没有关系。你不能说某某同学的父亲是地产大亨,所以他就一点也不担心他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成长,相反,越是有地位有能力的父母,越担心自己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会尽自己的所能,牺牲本应属于自己的幸福来换子女的未来。而普通家庭的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也无出其右。
很可笑,作者考研课堂上,老师慷慨激昂的鸡血不但没有起到振奋精神的效果,反而作者因为几位同学的窃窃私语而对“父母尚在苟且”产生了怀疑甚至误解,只因老师鸡血里的一句话:“为了能让她睡个安稳觉,我就像一条狗一样蜷缩在酒店的楼道里,听到哪个房间有声音就立马冲出去”。
我认为,老师的话一点也没错,父母为了子女别说当牛做马,就是要他们付出生命都可以。你生病的时候他们一遍遍叮嘱医生用最好的药,你上学的时候他们奔波在各个学校里恳求校长为你留个座位,所以,父母之于生活是苟且的,是卑微的,他们的生活状态很大程度上受子女幸福的约束。他们更愿意高傲地活着,快乐地活着,不用为了几块钱跟菜贩讨价还价,不用为了省钱而从不进电影院。他们为了子女已经舍弃的太多太多了,作为子女的我们没有权利去剥夺父母的幸福。所以,作者眼里的父母跳广场舞、跟一帮大妈抢红包时的欢乐是暂时的,是表象的,他们不想与社会脱节,他们不想因为自己的健康问题给子女带来后顾之忧,如果你看见父母跳广场舞、打麻将、抢红包就觉得他们不是在苟且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知子莫如父,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他们或许也想放松放松,调剂一下自我状态,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他们不想让子女因为看到自己的生活状态而影响心情影响前途。所以,他们是子女的卑微者。
作为子女的我们理应对父母有负罪感,你当然不能拿着父母的辛苦钱在KTV唱着孝顺父母的歌,你当然不能顿顿营养大餐而不顾父母的粗茶淡饭,你当然不能经常出入影院而忘记父母那台老影碟机。因为,你所拥有的一切与父母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你连来到世界的机会都没有,还谈什么诗和远方?有负罪感才会让我们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有负罪感,才会让我们对拥有的生活更加珍惜,有负罪感才会让我们想到去感恩父母。
所以,话说回来,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体谅父母的难处,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陪陪他们,而不是觉得拿父母的钱就是应该的,父母供我们上学和娶媳妇就是理所应当的。没有谁天生就欠谁的。在国外,很多父母都会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你现在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花的父母的钱,而父母的钱也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所以,你成年以后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换取财富,实现自我价值。
中国的父母就不会这样,他们总是毫无要求地、心甘情愿地、不顾一切地为自己子女的上学问题、婚姻问题甚至今后的生活问题而操劳着。而现今物欲横流、飞速发展的社会让很多新时代的青年们有了不一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有的会认为父母给自己买房就是应该的,父母供自己上学也是应该的,父母省吃俭用为自己攒生活费也是应该的。其实,是我们太自私了,自私地以为是父母自己愿意这样做的,我们并没有强求,自私地以为他们过的很好,并不是苟且,自私地把自己所谓的诗和远方凌驾于父母的幸福之上。
所以,你当然要有负罪感,对父母的一种负罪感。只有这样,才会让你在一些事情上做出正确和更加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为所欲为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但凡有一点良知的中华儿女首先都会把“孝”字放在心里,所谓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传承下来的人品,我们决不允许也不应该做出愧对父母的事情,更不应该追求自己心中那个远大的目标而让父母在背后夜夜难眠,你是有诗和远方了,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