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早起,由于身体不适,第一次沏好一杯浓浓的普洱茶,如饮水般喝掉,没有那品茶的丝毫感觉,伴随喝茶也把余秋雨先生这本《极端之美》剩余部分读完了,此刻回味,茶虽普通,却因在今天喝显得别有韵味,无意中喝着普洱伴读此书更似冥冥中的某种安排,心底竟有了一点畅快淋漓的感觉。前几日好友拍照借我读余秋雨先生的书目,我从中挑选三本,这是其一,只因看到极端之美,以我看过的余先生的几本书的小小经验,我想极端定要夸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之美,打开看时,才知自己会错了意。开篇便见副题为“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作者慎重筛选后,分别是书法、昆曲和普洱茶。并对普洱茶的列入做了解释,文化正向“生态文化”转型,普洱茶便属于纯粹的生态文化,余秋雨先生还有意将三篇文章次序颠倒,先奉上一杯好茶,再听一些曲子,最后以笔墨收尾——
我没有想到余先生在中国的茶艺中首选了普洱,但我最早了解的茶却也是普洱,那年云南旅游,有好几处的导游所讲均为普洱,我对茶本一窍不通,对普洱更是第一次听说,但听完解说便带回很多赠予亲友,也选了一饼生普洱带回家中收藏,意欲若干年后送于儿子珍藏或品尝。书中把它的历史、功效、品评、色味等一一描述,令看者的知识性倍增!
第二说到昆曲(私下想:为何不选京剧?),我是听不懂昆曲的,但小时大人看各类戏曲如京剧、晋剧、河北梆子等等,我便跟着看字幕,感受那些故事情结而已。还有前几年经常去看望两位长辈,每次去到家里几乎都在播放戏曲,我并不知是什么曲种流派,略听听介绍,主要关注也只能在字幕中寻找着共情,后来叔叔去世,再见阿姨却从未在电视屏幕中看到戏曲情结。当然看到余先生谈到很多剧情的雷同时我突然偷笑了,对于昆曲,看完这篇文章我还是不懂丝毫,却原来它的历史地位至深。
最后是书法,我相信余先生做的是中肯的评价,而我联想到自己,每每需要写字的时候都羞于动手,实在逼不得已也只能把丑字示于人,何况“书法”面前,更是战战兢兢,读完这篇文章,阅览了那一款款大家的气势,依然不懂,倒颇觉欣喜,甚至令我忘记了蜉蝣自身,那是定要分享出来的。这篇文章中最后余先生的收笔干脆利索,毫不拖泥带水,却字字诛心,令人深思:“历史已入黄昏,文脉已在打盹,笔墨焉能重振?只能这样了。”
此刻,我也想弱弱地问一句“只能这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