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作者是睿雪,属于正向育儿心理学系列,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
>关于作者
睿雪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全教育专业,你从事多年幼儿园教育工作,现致力于研究零到六岁儿童心理发展与父母教育,擅长从正向心理学的角度解决儿童早期成长与亲子关系中的各种难题。出版三本书,《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2:自由的孩子更自觉》《三岁敏感期,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三岁入园期,教孩子一堂独立课》。
本书2018年5月第一次出版。
>前言
在三岁孩子的家庭,这样的现象非常多,什么事他都要自己来但是他干不好、说什么都不肯听、小小的年纪还会说谎、作事磨磨蹭蹭……,三岁的孩子为什么那么难管呢?很简单,因为孩子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其实,很多父母只知道青春叛逆期,却不知道三岁叛逆期。其实孩子从出生到成年要经历三次叛逆期。第一次是在3岁左右,第二次是在6岁左右,第三次是在14岁左右。
三岁时儿童敏感期最关键的一年,即使孩子大脑语言与认知能力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期、运动能力的爆发期、秩序规范的形成期、情感发展的体验期、社交能力的拓展期。
三岁还是孩子入园的年龄你是要离开父母走进幼儿园,和小伙伴老师们一起生活学习玩耍。孩子能否顺利迈出这一步,很大程度和决取于父母是否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意识,自理习惯和社交能力。
可以说三岁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身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三岁这一年给孩子充分的关爱陪伴和接纳。在孩子叛逆情绪爆发时,不要和孩子较劲儿,不要对孩子吼叫,甚至打骂孩子。试着先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有怎样的需求,有怎样的行为表现,再调整自己的心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理解、接纳和引导。如果你能这样作,孩子叛逆情绪转化为成长和进步的正能量,给孩子更好的教养。
>第1章 为什么三岁孩子怎么管都管不住?
✔1.1跟他说什么他都答“不”。
三岁孩子的叛逆表现,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父母应该了解孩子这一时期的心理,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爱。
这一时期孩子出现的叛逆行为主要有以下表现,似乎非常不听话,脾气暴躁。到了三周岁前后孩子会进入身体和心理的转换期。此时孩子的能量旺盛,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开始坚持“我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立场。
当孩子反抗时,一些父母会觉得自己权威受到挑战,采取高压政策。其实叛逆期的到来意味着孩子的成长加速了。就要摆正心态去面对。叫上把握分寸。既不放纵娇惯孩子,也不要过分较真。
①尽量放手满足孩子独立的愿望。
②设置选项让孩子做选择题。
③注意措辞尽量少用“不”字。
✔1.2做什么事儿都要自己来其实做不好。
什么事都孩子都要自己来,实际上很多事情他们都干不好,可依然乐在其中。大人图省事,都会去帮孩子去做事情。其实这种事是在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和机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大人形成依赖,等到长大了你想让孩子自己做事情你却发现他什么都不会。
要知道三岁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做不好很正常,父母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耐心指导孩子。
怎么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习惯呢?
①不但要允许,更要鼓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②尽量参与和陪伴给孩子指导和鼓舞。
③给孩子准备合适的工具。
④当孩子干的不好时,千万别嫌弃。
⑤在墙壁上设置一个光荣榜。
✔1.3怎么说都不肯听,跟没长耳朵一样。
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观念不能预期未来。他们属于典型的活在当下的人。他们还曾经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时,家长让他们转换活动,会遭到他们强烈抵抗。他的抵抗方式非常简单,就是说不,或不理睬父母。那么父母怎么样做才能让孩子配合呢?
①预先提醒孩子。
②用“喜欢法”简明提出要求。
③学会用一分钟“批评法”。所谓一分钟批评法它包括四个内容。
001通过批评表达你对孩子行为的态度。002用20秒感受。003停顿下来。004用20秒来表达爱。
✔1.4说谎。
不少父母反应三岁的孩子会说谎了,他们感到担忧。害怕孩子长大后也会满口谎言。三岁孩子的谎言可能是健康谎言——想象或者是幻想。他们的谎言有以下几种:
逃避型谎言、模仿型谎言、虚荣型谎言、善意型谎言。
很多研究发现,认知能力好的儿童撒谎更多,因为撒谎要首先牢记事实真相,然后再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成功的撒谎需要更多的思维和推理,幼儿的撒谎熟练程度与其日后进入青春期的良好社交能力密切相关。对于撒谎应适时引导孩子纠正孩子的撒谎行为。
①教孩子分清想象和事实。
②不要逼孩子说谎。
③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1.5磨蹭。
孩子做事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或者时间概念比较模糊,没有紧迫感;还有可能是天生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子;还有可能是体验做事的过程,表明他很享受这个过程。原因有很多,怎么让孩子明白磨蹭是不好的,引导孩子加快速度提高做事效率呢?
①通过数数让孩子与时间赛跑。
②明确说出你对孩子的速度期待。
③用正面的评价代替负面的评价。
④通过计时的办法帮孩子戒除磨蹭。
⑤让孩子为他的磨蹭付出代价。
>第2章 爱孩子,从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开始。
三岁后伴随着叛逆期的到来,孩子自尊心越来越强,变得执拗起来,探索意愿和动手意识都会显著增强,但能力和经验有限,经常是给父母“帮倒忙。”
✔2.1犯错也是一种成长,请允许孩子犯错。
通过取得过重要医学成就的科学家史蒂芬.格雷的一个成长经历。我们了解到,从错误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失败了,人们也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由于能力有限做事出错很常见,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探索了新的世界,发现自己未曾发现的事情,明白哪些东西可以碰的,哪些东西不可以碰,从而给自己建立规则。
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犯错的权利和机会,长大后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
第一种情况,孩子害怕犯错误,做错事什么都听父母的,等着父母帮她选择帮他思考,帮他承担责任,这样的孩子严重丧失独立能力,完全依赖父母。
中情况孩子什么事儿都和父母对着干,因为孩子也是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父母处处管着孩子,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偏要去做,以证明自己是独立的人,这样孩子长大后会非常叛逆。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比拥有一个自由童年更开心的事情了。法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犯的错,更可怕的是父母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父母该怎样对待孩子犯错呢?怎样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成长呢?
①平常心看待孩子犯错心平气和的对待。
②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教育孩子弥补错误。
✔2.2保护孩子的自尊,别当众接孩子的短。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岁左右,自尊感便开始萌发。自尊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自信,是否能够体验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获得对生活的满意和幸福感。三岁孩子的自尊心甚至比成人还要强。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什么是自尊,忽视了对孩子自尊的保护。甚至当众揭孩子的短,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产生以丑为美的变态心理。
①注意批评的场合,选择私下教育孩子。
②注意批评的方式,尽量就事论事。
③注意说话的内容,不要公开孩子的隐私。
④切勿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比较。
✔2.3接纳孩子的固执,不必跟孩子较劲儿。
突然变得任性不只有一种不可理喻的执拗。这被称为“第一执拗期”。这个阶段还是非常需要秩序感。但受限于表达能力,加上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会表现出对物品强烈的占有欲,不爱分享。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分享,他会大哭大闹,伤心之至;他们会把东西放在固定的位置,如果动了他们的东西,他们会重新放回去。
不了解执拗行为背后的心理的父母,往往会觉得孩子蛮不讲理,而了解执拗行为背后的心理的父母,才会觉得质量的行为给孩子增添了几分可爱。他们的行为表现并非跟父母较劲,也是进入了完美敏感期的表现,什么事情都追求完美。一旦被打破,他们会表现的异常固执。那么怎么对待孩子的执拗行为呢?
①无论孩子多么执拗。,家长都要控制好情绪。
②条件不允许时要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③如果孩子哭闹不听劝将其带离现场。
✔2.4限制孩子做这做那会引来更大反抗。
三岁之后自主意识与日俱增,会表现出强烈的动手欲望。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可他们的能力有限又做不好。父母为了避免把事搞砸,通常会用“不许”“不行”“不要”“别”等词禁止孩子做这做那。为什么越禁止越有诱惑力?因为父母禁止的背后是一颗孩子急于冲破禁止的心。与其禁止不如有技巧的引导孩子的行为是孩子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①减少关注,尽量不要禁止。
②说出要求,但别带情绪。
③提醒后果让孩子去尝试。
④用心陪伴和孩子一起做。
✔2.5别总抱怨孩子坏孩子太乖不是好事。
人们总觉得乖是好孩子的标准,争相把孩子培养成乖孩子,然而这样会严重压制孩子的天性,导致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
乖的孩子容易存在以下缺点。
①没有主见
②独立能力差
③一味的讨好别人。
④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绪。
⑤创新能力差。
⑥社交能力差。
⑦运动少,体质偏差。
怎么避免教育出“乖”孩子?
①改变以“乖”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②放下强势心平气和的对待孩子。
③与孩子商量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孩子的意见多一些欣赏,少些否定,这样更利于激发孩子的思考力,培养孩子的主见性。
>第3章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不断成长的过程,只有时时自省与改变,才能明白孩子真正的需求。
✔3.1不焦虑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
很多父母都有心理焦虑,既想让孩子快乐成长,又希望孩子成为全才。既想孩子兴趣广泛,又希望孩子成绩优秀。但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你何苦为难自己为难孩子。
现在父母焦虑的原因:
①年轻父母缺乏育儿经验。
②浮躁的年代,浮躁的人心。
怎么样做不焦虑的父母呢?
①停下来想一想你是否真的爱孩子。
我们一生中能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②不盲从不自卑,相信孩子是最棒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试着顺其自然。遵从孩子的天性和成长的自然规律,培养出拥有健康人格良好性格和习惯的孩子。这才是父母应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3.2 放下家长的架子,蹲下来和孩子对话。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不管孩子想法对不对有无道理,只要父母先蹲下放低姿态,那么纯身体上就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更重要是心理上的放低姿态。蹲下来用平时的眼神去观察孩子,父母才能看到孩子的优点,才能专注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才愿意把真实的想法告诉父母。
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父母需要做到这样以下几点:
①让孩子看见你的头顶。
②耐心的听孩子说话。
③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3.3别和孩子较劲儿,要像孩子一样思考。
在工作中人际交往中,父母经常会提醒自己换位思考,可是在他们在心底里从来没有觉得与孩子相处时,应该学会像孩子一样去思考,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去读懂孩子的内心。父母和子女在年龄身份上的差异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原因。若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一切将迎刃而解。
换位思考是父母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经常思考三个问题,顺利实现换位思考。
~孩子需要什么?
~我希望孩子怎么做?
~我与孩子的共识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分别代表了孩子的立场,父母的立场和旁观者的立场。可以客观的看待整件事情,如果父母想清楚了第三个问题就知道自己怎么做了。
②把自己想象成孩子,去体验孩子的感受。
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是父母与孩子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最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3.4 别把孩子丢给手机,电脑陪伴才是爱。
100%的孩子都表示希望爸爸妈妈多陪伴他们,在孩子心中只要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很满足很快乐。孩子如此在意父母的陪伴,恰恰说明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缺少了高效的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对孩子缺少陪伴,会导致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自卑胆小。
①走出误区,认清什么是真正的陪伴。
陪伴缺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时间上的缺失,另一种是质量上的缺失;陪同不等于陪伴。控制不等于陪伴。
②陪伴时的态度比陪伴时间更重要。如果父母陪伴着孩子,心里却惦记着工作和其他事,这样的陪伴不仅无效,反而让孩子更加不安。
③把每天的陪伴时间固定下来。
孩子而言,规律化的陪伴太重要了。陪伴孩子的时候,把这个时间段的决定权交给孩子,让他主导做他想做的事情。
✔3.5孩子的成长之路,父亲不能缺席。
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男人就应该顶天立地,在外面闯事业,照顾家庭教育,孩子理所当然是女人的责任。事实上男人在育儿这方面有女人不可替代的优势,甚至爸爸比妈妈更适合培养孩子。父亲的教养态度及方式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儿的个性学习成绩,性别角色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缺席,很容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缺陷。
①放下一切专注地与孩子聊天。
②肢体接触,向孩子传达你的爱。
③感情外露,敢于向孩子表达爱。
>第4章 改变孩子前,父母要先改变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透过孩子的行为表现,父母可以审视自己的言行,只有自己改变了,孩子才能从父母身上获得积极的影响。
✔4.1 尊重孩子的个性别,给他乱贴标签。
心理学上有一个期待效应,说明期待对人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最信赖的人,如果能对孩子充满期待,用肯定赞赏的语气来与孩子沟通,孩子必定感受到正面评价的力量,期待效应就会慢慢起作用。孩子是有自尊的,父母对孩子评价并非小事,对于孩子的个性父母可以认真的分析,提出过忠告却不能粗暴的职责。当然不意味着要对孩子一味的表扬,以至于偏离了实际情况。
父母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①尽量给孩子贴正面标签,让孩子面朝阳光的方向前进。标签对孩子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导向性。
②撕掉孩子身上负面标签。
✔4.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别总是包办一切。
选择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培养的,因为选择是建立在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选择正确啊,孩子的人生将会迎来一次机遇。选择的能力到底有多重要呢?许多成功人士甚至说“选择大于努力!”
三岁是孩子学习如何选择从选择中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机。若孩子从小失去选择能力的锻炼机会,长大后会没有主见。
①把选择权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信地做决定。
②尊重孩子的决定,不要试图操控孩子的选择。
通过选择的机会,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的选择能力,提高孩子的主见,培养孩子独立决策的能力,让他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决策人。
✔4.3 用巴掌和棍子立威注定是失败的。
父母靠打骂来建立威信,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更加叛逆。用金钱和物质收卖孩子来立威,只能得到短暂的效果,长此以往孩子还会形成唯利是图的坏习惯。
我为威信本质上是指威严于信义,言而有信,信辅以言。它主要是指父母在孩子心中占有的地位,父母说话对孩子的影响力,真正的威信是建立在父母与孩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父母做到以下几点从生活中去维护自己的威信:
①父母要品行端正,给孩子做好榜样。
②父母要情绪稳定且勿喜怒无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情绪对孩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会影响到孩子的一言一行。
③爱与严结合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爱,即父母要关爱孩子。
严,即对待孩子的错误要严厉管教。
✔4.4别用善意的谎言培养爱撒谎的孩子。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但几乎每个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的用谎言“喂养”孩子。
恐吓型谎言。孩子调皮捣蛋不听劝说时,家长感到束手无策,会编造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儿来恐吓孩子,试图借助外界的力量来降服捣蛋鬼。如,你再哭我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吊诡型谎言。家长为了阻止孩子做一些危险的事儿,但又想不到好办法,就用吊诡的事儿来欺骗或者吓唬孩子。如,玩火会尿床。
惩罚型谎言。当家长想让孩子体验做错事的后果和预防孩子做错事,就拿一些不可能实现的谎言来吓唬孩子,以示惩罚。如,再不听话以后我就不带你出来玩了。
搪塞型谎言。当家长被孩子问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或难以启齿的问题时,就会胡编乱造搪塞孩子。如,你是从石头缝里面钻出来的。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
正确的做法是:
①正面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是非对错。
②教育孩子时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
③偶尔用美丽的谎言也无可厚非。
美丽的谎言,它呵护了孩子的童心,让孩子对美好的事物多了一份期待。谎言看你怎么说,要看你的出发点是什么?要以否伤害孩子为评判标准。
✔4.5 公平对待孩子,有了二宝别忘了大宝。
二胎政策开放,二宝将身后无疑会成为家庭的重新分掉大宝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爱。如忽视了大宝的感受,很容易让大宝失去安全感。父母应做到公平对待孩子,别因为有了二宝就忘了大宝。
①事先跟孩子商量沟通。
②不慎忽视了大宝应及时说明原因。
③切忌说一些挑拨亲情的话。
④公平对待大宝三句话说不得。
~第一句,当大宝对二宝表现出厌烦甚至是二宝醋的时候,父母千万别对大宝说,当初是你同意妈妈生弟弟妹妹的。
~第二句当有好吃好玩的,不应该对大宝说这个让你弟弟吃,这个东西先给弟弟玩儿。对待孩子要公平,切勿让大孩子让小孩子。只会让大宝内心失衡,觉得爸爸妈妈更爱弟弟,从而激化了大宝对二宝的不满。
~当大宝表现的不太好使,父母切勿对他说,你怎么还不如弟弟懂事呢?
有了二宝之后,你会发现大宝有时候后会做出一些婴儿的行为,比如说喂奶时大宝会凑过来要吃奶,其实大宝是想重新获得妈妈的关注。如果批评大宝不懂事,只会让大宝感到委屈。
>第5章 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他无条件的爱。
父母应试着去理解孩子,接纳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包容,同时找准时机将孩子掌控情绪,让孩子成为一个理智的人。
✔5.1 孩子愤怒时不妨这样“凉拌”一下。
父母强行让感到委屈伤心生气的孩子不哭是不折不扣的冷暴力。发泄愤怒是孩子最本能最自然的情绪表达,也是学习情绪控制的好机会,父母却白白的错过了。阻止孩子表达愤怒还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羞耻感。
其实当孩子有了愤怒的情绪时,应该及时让其释放出来,而不是强行打压。因为压抑不会让愤怒的情绪自动消失,它会一直潜伏在那,。待到日后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爆发出来。
在孩子面前承认你的愤怒等情绪,是理智的表现。是正在教育孩子如何管理自己愤怒的情绪,这是三岁孩子最应该学习的。
当孩子愤怒时,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①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更不能采用暴力制止。正确的做法是不要理会孩子,给他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随意的发泄愤怒。父母该做什么做什么,不要去关注孩子。这样孩子将愤怒发泄出来后,自然就会安静下来。
②不要急着追究原因,也不要给孩子讲道理。同上
③接纳孩子的感受,教孩子平复情绪。还是愤怒的时候,多是因为心里面觉得委屈悲伤。父母要做的是等孩子平复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孩子沟通接纳孩子的感受,教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能够正确的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告诉孩子:下次当你愤怒时,可以连续深呼吸,把愤怒的情绪呼出体外,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④提醒孩子牢记愤怒时的四个原则。
~不能伤害别人。
~不能伤害自己。
~不能破坏东西。
~不能说脏话骂人。
发泄愤怒也有底线,你可以咆哮可以哭喊,但不能超越这个底线,要做一个有教养的愤怒者。
✔5.2当孩子焦虑时,给她十足的安全感。
每当去了陌生的环境,孩子就拉着爸爸妈妈的一角不撒手,准备的很熟悉的节目,上台之前还是焦虑不安,家里来了客人还是焦虑的不敢出来见人……为什么三岁小孩这么容易焦虑呢?是孩子心理因素不够,还是没有足够的安全感,还是性格太内向?
焦虑是一种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情绪,它的产生并不是坏事,因为它提示我们有危机出现或者压力靠近,提醒我们做出调整或者改变以对应可能的威胁。
当孩子出现焦虑时,父母应及时给予孩子安抚,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和力量,从心底里平复焦虑情绪。同时父母应分析孩子焦虑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化解孩子的焦虑情绪。通常来说孩子的焦虑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原因一 先天气质的影响
每个孩子天性都不同,如果孩子天性胆小内向,那么他遇事就比较容易紧张焦虑。家长千万别责骂否定孩子也不要对被孩子的焦虑情绪所感染,应该对他进行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家长应先接纳他的情绪,比如拥抱爱抚表达对他的理解,然后鼓励他。
②原因二 教养环境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期(两岁前)是人类对外界环境建立基本信任感的关键期。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需求及时回应,给孩子充分的陪伴,有助于孩子建立起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信任感,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爱、被接纳,从而内心充盈起能量和安全感。安全感十足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往往能更快的建立起对新环境的经验的焦虑程度也更低。
③原因三 父母心理行为模式的影响
《美国精神学》杂志上曾刊登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孩子易焦虑的个性特质和父母的个性特质存在很大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于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方式以及互动的方式有关,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首选对象。在平时的互动中,如果父母经常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就会无形中感染和传递给孩子,使孩子不知不觉学得焦虑的反应模式。
怎么缓解孩子焦虑情绪,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呢?
☞1 给予“同感三明治”的方式反馈
比如孩子在床上乱蹦乱跳,结果摔了一跤从床上滚下来了,你可以采用三步走的策略教育孩子。
首先上“面包”:“我知道你摔痛了,现在很难过,你也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陈述事实。
然后上“肉”:“如果以后你想避免这种事情发生,最好记住不要在床上蹦蹦跳跳。”告诉避免的方法。
最后用一句同感性的话结尾:“是个懂事的孩子,从这件事中又学到了不少。”
☞2 保护内在秩序,帮孩子建立安全感。
所谓稳定内在秩序,就是孩子平时生活中固定不变的一些东西,比如:稳定的生活规律、不变的主要照料人、固定的安抚物等。
☞3 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平和乐观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烦心事时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去想办法应对。
✔5.3 孩子恐惧时,用科学赶走“胆小鬼”
恐惧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和情绪,大多数孩子的恐惧情绪是短暂的。有些孩子也会出现持续的严重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焦虑、紧张。
对三岁孩子来说,恐惧可分为物质恐惧和心理恐惧。
物质恐惧可以分为三种类别:
第一类:对自然界某种事物的恐惧。害怕黑夜,害怕雷电,害怕猫狗等动物。
第二类:对社会某些因素的恐惧。比如害怕和陌生人说话,害怕警察。
第三类:对事实上不存在的事物恐惧。比如害怕所谓的鬼神和怪物。
心里恐惧源于人类自然或社会生活中遭遇的事实或想象的威胁,它阐明了恐惧心理的三个本质特征:
第一,恐惧心理是人在危险环境下的本能反应。
第二,恐惧心理是人在感到有威胁或可能被伤害,但有无能为力时的必然反应。
第三,恐惧心理给人带来的伤害和被威胁的感觉,可能是现实中的事物,也可能是人凭空想象出来的。
三岁小孩儿产生恐惧时有很多表现方式,比如表情惊恐、惊声尖叫、逃避退缩等。由于交叉神经的高度活跃,孩子在恐惧时往往会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伴随着瞳孔放大等特征。
那么造成孩子对外界事物恐惧有哪些原因呢?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孩子知识和生活常识不足。
第二,孩子自身的经历带来的恐惧。
第三,受他人恐惧的影响。
第四,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
当孩子恐惧时,父母最忌讳的做法是对孩子说:不要怕!没事儿的!这有什么好怕的?胆小鬼长大了怎么办?真没出息。这些反馈是在否定孩子的真实感受甚至嘲笑孩子,令害怕的孩子更加无助。也许父母觉得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孩子的世界并没有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恐惧的程度可能远远超出我们所想。
无论孩子害怕什么,父母都让他坦然面对,并告诉他这种情绪很正常。在孩子恐惧的时候,父母应该表现得比谁都要勇敢。让孩子获得充分的安全感。
在平时教育中父母应注意做饭以下几点:
☞1 多与孩子沟通,帮孩子重建科学的认知。
☞2 采用系统脱敏法,逐步帮孩子消除恐惧。
☞3 培养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4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
✔5.4 孩子沮丧时给他打足不服输的气。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遭遇失败神情沮丧的现象是常有的。但沮丧之后是安于现状还是奋发图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失败的态度。家长在孩子失败沮丧时,给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孩子不服输的勇气,孩子就多了一个优秀的意志品质。
不服输的孩子更执着,他们不会因为失败就放弃努力,而是会执着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直到成功为止;不服输的孩子更独立,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孩子也就拥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服输的孩子更自信,当孩子在失败之后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加。
当孩子沮丧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①接纳孩子的失败,用“爸爸妈妈曾经也……”宽慰孩子。切忌指责。
②给孩子方法指导,鼓励孩子去争取成功。正确引导。
③教孩子从失败中学习,让孩子明白失败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取长补短。
✔5.5 孩子害羞时鼓励她大胆表达自己。
害羞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状态,是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害羞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陌生的客人或环境所产生的回应。
第二,孩子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通常与父母不肯定不表扬他有关。
第三,还是遭遇挫折,又没有及时修正自己的心灵。
父母怎么样能帮孩子克服害羞心理的负面影响呢?
☞充分接纳孩子,及时鼓励孩子。
☞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开口。
☞鼓励孩子去玩勇敢者游戏。
>第六章 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孩子更自觉。
✔6.1孩子爱哭闹,头一分钟处理很重要。
还在哭是有原因的,归纳有以下原因。
①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②孩子已哭为手段要挟父母。
③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④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
⑤家长对孩子缺少陪伴。
除了要注意以上造成孩子爱哭的原因,给孩子正确的教养之道之外,在孩子哭闹的头一分钟,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不要刺激、逗惹孩子发脾气。
☞②父母要控制情绪,学会冷静处理。
☞③用恰当的比喻把孩子的哭闹戏剧化。
✔6.2 孩子爱打人,释放他内心的“恨”。
大人常见的做法有两种:一种不以为然,因为孩子之间闹着玩没有恶意,不加理会;第二种惊慌失措,以为是暴力倾向,赶紧出面道歉,同时批评孩子甚至用暴力手段惩罚孩子。
其实孩子打人背后的行为隐藏着很多原因。家长有必要了解打人的原因,给孩子针对性的引导。
原因一:孩子缺乏安全感。
原因二:孩子打人表达是排除的意思。
原因三:还是模仿家人的不良行为。
解决策略:家长应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看是否有过打人表现,导致孩子跟自己学。
①及时干预明确表达立场。
②冷静说理,切忌以暴制暴。
③肢体接触帮孩子梳理情绪。
④道歉教育让孩子说出对不起。
✔6.3 孩子太霸道?学会分享快乐更多。
分享是指个体与别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它是一种意识,一种能力,一种品质,也是每个孩子需要具备的一种美德。懂得分享的孩子,能与人交往中体会到快乐才会拥有良好的人缘。
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①家人之间相互分享给孩子积极影响。
②给孩子创造与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
③通过讲故事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④分享必须是自愿的,不要假分享。
✔6.4 孩子爱耍赖?轻松对付软磨硬泡。
孩子耍赖是有原因的,一般来说,
原因①吸引父母关注。
原因②孩子表达能力不足。
原因③孩子向父母争取控制权。
原因④父母说话不算数导致孩子不满。
原因⑤孩子从耍赖中尝到甜头。
了解耍赖原因后,父母出来要设身处地地关怀孩子,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还应进一步引导孩子。
①拒绝孩子的要挟,别轻易妥协。
②动之以情,跟孩子好好讲道理。
③从点滴中帮孩子建立规矩意识。
✔6.5 孩子之间闹矛盾?化冲突为合作。
直接闹点儿矛盾,有冲突很正常,也是教孩子如何化解冲突的好机会。
①了解孩子和小朋友闹矛盾的原因。
②不愤怒、不对立、不过多干涉。
③给出建议鼓励孩子去化解矛盾。
④为避免矛盾升级,必要时应介入。
✔6.6 孩子太懦弱?别总是否定孩子。
孩子胆小除了先天原因,更多的是后天因素。而这些往往与父母的教养关系非常密切。
原因①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
原因②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
原因③父母过“宅”不爱交往。
除此之外,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或经常变换孩子的照养人,或经常搬家改变家庭居住环境,也会给孩子造成安全感缺失,使孩子变得胆小敏感。了解原因后,父母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变孩子:
①多给孩子鼓励和欣赏,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②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儿,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③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去交往,去尝新。
④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第七章 叛逆情绪爆发期,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7.1 三岁孩子要养成六种优秀性格。
①自信。自信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自信的性格表现为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具有某种才能,相信自己能找到实现目标的途径。
②独立。独立性格的基本特征是有高度的自主性和明确的是非标准,不屈服于周围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够依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
③坚韧。在困难面前有一颗坚强不放弃不向困难低头的心,这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优秀特质。
④自制。是调控自身行为方向的性格特征,拥有自控力的离任能不为他人所获能自主地决定行为的方向,能克服主观方向的种种干扰,将计划贯彻到底。
⑤合群。只善于交往,能与人和睦相处,能与各种各样的人打成一片。在现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⑥勤劳。勤劳的人能够自觉地做好该做的事情,不需要任何人督促,能够主动的完成自己该完成的工作,不需要任何人提醒,这是非常难得的性格好品质。
✔7.2让内向的孩子更优秀的五个办法。
内向孩子有很多闪光点,但他们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比如胆小怕事不爱表达。作为父母必须明确一点,内向的性格并不是缺点,但胆小怕事无疑是缺点。怎么样让内向的孩子更出色?
①放手去爱,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
②创造机会让孩子适应外界环境。
③学会欣赏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④积极暗示让孩子越来越勇敢。
⑤树立正面榜样给孩子精神力量。
7.3让孩子更优秀的五个策略。
外向的孩子有点明显缺点也很突出,喜欢闯祸惹乱子,喜欢拉帮结派,敢想敢说……,他们往往是父母眼中调皮的孩子,甚至是问题孩子。当家长看到孩子闯祸时担心不利孩子健康成长,往往会批评指责了现在打骂孩子。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就可以让外向的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让外向孩子变得更优秀的教育策略:
①先冷静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②那些天了解事情的原委。
③讲道理,切勿粗暴的打骂。
④授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
⑤做自己适合,让孩子学会安静。
✔7.4破译男孩儿心理密码,塑造阳光男孩儿。
父母想要培养阳光男孩儿,必须先了解男孩儿的天性和心理,解开男孩儿的心灵密码。男孩儿的精力旺盛、淘气、活力是天赐的。造物主在男孩儿身上添加的睾丸素比女孩儿高出15倍;而男孩儿身上添加的使其情绪平静的血清素,比女孩儿少的多,因此男孩儿天生就比女孩儿好动、爱冒险、更具攻击性。父母应该理解男孩儿的情绪表达方式,同时告诉孩子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想要培养一个真正的阳光男孩儿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给男孩儿独立空间,放手促其独立。
②给男孩儿探索机会,不要轻易感受。
③给男孩儿生活历练,让男孩儿吃点儿苦。
④给男孩儿挫折教育让男孩儿更坚强。
⑤榜样示范靠父亲,让男孩更优秀。
✔7.5破译女孩儿心里密码,培养优雅女孩儿。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如果女孩儿过惯了苦日子,没见过大世面,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等将来进入社会面对城市的花花世界。在一些诱惑下很容易迷失自己。所谓富养女孩而并不是一味地给与女孩儿金钱和物质,不是娇生惯养,还是只给女孩儿创造富足的成长环境,让女孩儿过上舒适优越的生活。给女孩儿做勾搭呵护和精心的培养,把她们培养成知书达理的淑女,让她们在心灵上富足。父母需要针对女孩儿的性格特点进行培养:
①带女孩儿走出家门开阔视野长见识。
②给女孩儿胆量历练,培养勇气不胆小。
③父母恩爱好和谐,家庭和睦不孤僻。
④促膝谈心多倾听,像朋友一样交流。
>第八章 自由≠纵容:自由的背后是规矩。
✔8.1和孩子定规矩,为什么总是被推翻。
规矩定的越早,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利。
首先,规矩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其次,规矩能增强孩子的社会生活能力。
父母用爱的方式给孩子定规矩,让孩子感受到规矩是爱的一部分,孩子就不会抵触,给孩子定规矩是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以爱为基础。
②适合孩子的发展。
③和孩子商量家人开会讨论。
④规矩要简洁明确。
⑤定规矩后必须让规矩持续一段时间。
⑥讲的出做得到违规要承担后果。
⑦有些规矩家长也必须遵守。
✔8.2给孩子轻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他会更自觉。
如今的孩子普遍在物质上得到很多,但在精神上得到的却很少,尤其是自由。其实自由并不意味着放纵,给孩子自由绝不是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给孩子尊重、信任和选择权,让孩子去尝试,允许孩子犯错,使孩子获得成长的经验。
父母害怕给孩子自由,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包办一切,控制一切和严厉管制,这样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自由。实际上孩子感受到的只是受到控制,而不是父母的爱。
带有控制欲的爱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是阻碍孩子潜能正常发展的,他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和亲身体验生活的权利,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给孩子尊重、信任和欣赏,在生活中获得了尊重的孩子才会尊重人,也会尊重自己。在自由的成长环境中,孩子才会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感受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快乐,才会更加自觉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想要营造自由轻松的家庭环境,父母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给孩子尊重,让他自己去做决定去做自己。
②给孩子信任,让孩子自由的进行自我管理。
✔8.3规矩不是教条,有事别忘了和孩子商量。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则是供大家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的准则。在制定规则时,父母往往会忽视了与孩子协商。
正确的规则教育应该是保护孩子自主性的情况下,帮助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让孩子领悟规则对自身的意义,从而自觉地去遵守规则,承担规则的责任;还应该充分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充分发扬协商的威力,让孩子在与大人的沟通和协商中做出决定,然后再来执行自己的选择。
在协商制定规则时,要确保规则符合以下两点要求:
①增加自身心理弹性,转化家庭规则。
②规则要有弹性,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8.4做好榜样,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
自律的人生才算得上真正的自由。如果希望孩子未来有所成就,就要趁早唤醒他的自律意识。
①坚持提醒孩子遵守规则。
②屡教不改时要适当的惩罚。
③一次演示胜过十遍强调。
④父母要做孩子自律的榜样。
✔8.5带孩子外出前事先和他约法三章。
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规矩规则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孩子精神好的时候带他出门。
②出门前要给孩子打好预防针。
③规则之内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主。
④鼓励孩子帮你挑选东西。
⑤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8.6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别不忍心拒绝。
每一次对孩子无理要求的满足都是对孩子的一次纵容,会让孩子养成很多坏习惯。父母不能太迁就孩子,当无理要求时应坚持原则,狠心拒绝。只要你拒绝孩子三次,孩子就会明白什么样的要求是无理的,孩子就会变得规矩很多。
①简洁明确的说出拒绝的理由。
②耐心说出你对他的行为感受。
③转移话题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④提供选项让孩子二选一。
⑤以逸待劳对孩子冷处理。
>第九章 用挫折的力量让孩子勇敢接纳自己。
✔9.1拼命哄孩子笑,不如让他哭一场。
哭是孩子的权利,硬生生的剥夺了。表面上看你是希望孩子快乐,可是实际上连哭的权利都没有的孩子怎么会快乐呢?当孩子把内心不良的情绪哭出来,他的心情自然会放晴。在哭泣的过程中,也是孩子体会不同情绪表达方式的过程,能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情绪,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①多一些平常心接纳孩子真实的情绪。
②多一些耐心去了解孩子哭的原因。
✔9.2孩子有困难就求你?适当袖手旁观。
很多父母把侄女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对孩子大包大揽,生怕他吃苦受累遭遇挫折了。这样会丧失锻炼自己的机会,无法独立起来。父母应适当放手,给孩子独立面对问题的勇气,让他有机会尝试。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核心——给孩子支持给孩子勇气,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即使孩子失败了,父母也能给予孩子最及时的指导和安慰。
当孩子遇到困难,向你求助可以参考以下处理建议。
①先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困难。
②给建议指导孩子去解决问题。
✔9.3巧妙制造困难,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当孩子骄傲自满时,适当的给他浇盆冷水,可以让他更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能力。父母要有目的的针对性的设置困难和障碍。否则很容易刺伤孩子的信心,一直孩子的积极性。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是指困难要看对象,适用你经常受表扬的孩子。
②甚至困难要看年龄困难要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
③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情绪感应,适当鼓励和安慰即可。
✔9.4适当让孩子去冒险发现勇敢的自己。
当孩子发现感兴趣的事情并积极探索时,这个事物看上去有些危险,父母会制止,这样会扼杀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还会吓跑孩子的冒险精神。没有冒险精神的孩子也会失去创造性。适当的让他们接触危险的机会,这样才能锻炼他们的危险评估能力和冒险精神。如果把家长不让孩子去冒险,孩子将会失去许多宝贵的财富。
财富一 失去独立探索的自豪感和独立精神。
财富二 是去克服恐惧和风险管理的机会。
如果不想失去以上两种宝贵财富,应适当让孩子去冒险,鼓励孩子勇敢做自己。
①推荐孩子去玩六种冒险游戏。
☞探索高度。
☞玩危险的玩具,如剪刀,锤子。
☞接近危险的地方。如河水池塘和火灯。
☞棍打游戏。如摔跤,打斗,追逐打闹。
☞速度游戏。如骑单车,滑旱冰,漂流。
☞投掷游戏。捡起地上的石子,饮料瓶等向远处扔。
②帮孩子了解冒险行为的性质。让孩子知道这个行为存在的危险性。孩子配上相应的保护措施。陪着孩子一起去体验。
③对孩子冒险中的失败进行鼓励。
✔9.5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学习对自己负责。
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
责任心培养越早越好,三岁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最佳时机。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努力。
①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②让孩子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③让孩子对家人负责,学会照顾家人。
④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十章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10.1怎么哄都不肯睡,引导程序很重要。
很多妈妈都说哄孩子睡觉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尤其是在工作日,到了冬天还想着第二天要早起上班。对于如何哄孩子,有的妈妈是让孩子玩手机。但不断变化的话,使孩子情绪无法安定,无法引导孩子进入睡眠。
我们要设定睡前程序,每天晚上都要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孩子很快会得益于这种持续的可预见的生活习惯,并且会感到更放松,孩子一放松就容易形成快速入睡。
孩子睡前程序包括的内容可以由家长的决定,通常包括给孩子洗个澡,穿上睡衣,讲个故事拥抱,或者还可以跟孩子玩个安静的游戏。要确保能帮助孩子安静下来。
在给孩子设立睡前程序是需要哪些注意事项呢?
①确定上床睡觉的大概时间范围和睡前活动。
②事前的引导活动应该在孩子的房间里结束。
③利用闹钟提示帮助孩子执行睡前程序。
✔10.2穿衣服忙半天?让孩子学会配合。
每天早上孩子醒来帮孩子穿戴整齐是家长必须做的一件事,但三岁的孩子没有什么时间观念,如果穿衣服不配合就会非常耽误时间。怎么样让孩子配合呢?很简单,让孩子从穿衣服中体验到快乐。还需要家长掌握教孩子穿衣服的技巧。
①给孩子选购便于穿戴的衣服。
②让孩子感到穿衣服很好玩。
③手把手训练孩子独立穿衣服。
④让孩子自己处理穿衣服的问题。
✔10.3孩子不爱刷牙?和他一起“喜刷刷”
根据历年儿童体检结果,龋齿已列为三至六岁儿童缺点矫治项目中的第一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之所以容易产生龋齿,主要原因是父母对孩子忽视了刷牙教育,导致细菌在口腔内生存而引起的。
①让孩子自然而然的接受刷牙
②寓教于乐让孩子喜刷刷。
③多给孩子鼓励和赞美。
✔10.4不喂就不吃?让孩子自觉吃饭有妙招。
有家长说孩子三岁多在幼儿园能自己吃饭,可是回家后依赖大人。大人不喂饭他就不吃饭。想让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努力
①从做饭时开始就让孩子参与进来。
②激发孩子好奇心,教孩子了解食物知识。
③敢于袖手旁观让孩子自己吃饭。
④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让孩子专心吃饭。
✔10.5玩具总是乱丢?一起送玩具回“家”。
现在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玩具。从出生到三岁积累的玩具可能一箩筐也装不下。想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那就要从培养孩子收拾管理自己的玩具开始。
①让孩子明白自己收拾玩具是美德。
②让孩子观看视频,学习收拾玩具。
③准备一个收纳箱,让孩子给玩具安家。
④父母要发挥好自身的榜样作用。
>第十章 自控力:孩子自觉成长的内驱力。
✔11.1培养生活规律,当孩子管好时间。
日常生活中总是遇到父母一再催促孩子要做某件事,但孩子就是磨蹭拖延到最后完不成任务。最后双方都疲惫不堪。可是时间观念差,不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所谓的时间管理指的是合理的分配,并有效定时间,是做事变得有效率,生活变得有规律。父母可从以下几点去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①让孩子感受时间一建立强烈的时间观念。
②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生活规律化。
11.2用延迟满足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三岁左右的孩子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抵不住诱惑。其实是孩子缺乏自控力的表现。
自控力就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显露了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程度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成就大业的必备素质,会使人更快的达到目标。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孩子要什么父母马上就给什么。孩子就很容易养成性格急躁、不能延迟满足的习性。这是孩子将来成功的大忌,也是孩子获得快乐的大忌。
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训练,一起把孩子的自控力。
①合理掌握延迟满足的时间和方式。
②在需要延迟满足时向孩子说明理由。
③冷静对待孩子延迟满足过程中的哭闹。
✔11.3一起列出任务清单,孩子会更自觉。
给孩子设定任务和目标,让孩子去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提升孩子的自控力。通过做家务,孩子可以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懂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也能提高孩子自觉服务家人的意识,增强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还能培养孩子按清单做事的习惯,这也是孩子控制自己执行计划的一种表现。在给孩子列任务清单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以天为单位领任务清单。
②确定每个任务的积分点。
③和孩子商量奖赏的细节。
✔11.4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孩子会更专注。
有关专家做个调查,人与人相比聪明的程度相差无几,但由于专心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就就会大不一样。做事专心拥有超强专注力的人,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都能保持较高的效率,更容易获得成功。世界上成就卓越的人,往往都是做事专注的人。
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也是他将来高效工作的保障。
①培养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
②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③营造有利于孩子专注的家庭环境。
✔11.5陪孩子玩出自控力的四类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如果能有意识的,在教育过程中加入一些训练孩子自控力的游戏,那么对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会有很好的效果。通过玩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耐心、自觉性,还可以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开发孩子大脑的灵动性。
提高孩子自控力的亲子游戏有哪些呢?
①操作类游戏——拆物件、自制拼图等
②运动类游戏——跑、跳、钻、投、爬等
③娱乐类游戏——老鹰捉小鸡、盲人摸象、捉迷藏等
④益智类游戏——拼图、搭积木、猜谜语等
>第12章 接纳分离,陪孩子度过入园适应期
✔12.1孩子入园前父母不可忽略的细节。
孩子到了三岁,父母会将孩子送进幼儿园。面对完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孩子一时无法适应,产生了强烈的分离焦虑,上幼儿园成为一件令孩子痛苦的事情。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对孩子适应入园生活很有帮助。
①提前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作息规律。
②带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接送路线。
③适当增加孩子的室内和室外的独处时间。
✔12.2要克服焦虑的不止孩子还有父母。
每当幼儿园开学的前几天幼儿园门口都会出现还是哇哇大叫的现象。孩子舍不得离开父母,同样父母也舍不得离开孩子。相对于孩子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心理,父母对孩子的依恋情节却轻很多,且大人能够轻松调节这种心理。父母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①相信老师能够安抚好孩子。
②给孩子准备一个安抚物。
③忍住不要中途去探望。
④别问孩子一些消极的问题。
✔12.3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不受欺负。
经常能看见三岁左右的暴力小孩,或是抢别人的玩具好吃的,或是推搡攻击别的孩子表现得非常强势。作为父母,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这种情况父母的处理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①气愤的干预替孩子出头。
②恨铁不成钢怂恿孩子还击。
③找打人的孩子父母评理。
④闹到幼儿园找老师评理。
通常来说容易被大人误解为打架攻击的孩子间的行为有以下几种。
挑逗式-嘿,过来抢呀不过来,我就把他扔到臭水沟。
扭打式-不打不成交。
攻击式-我的地盘,我做主你走开。
以上三种行为是孩子之间常见的打架,从某种程度上说,打闹攻击等行为的表现是孩子探索如何与人交往的一种方式,只要能保证孩子的身体不受伤害,父母就没必要干涉过多,而是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如果过于强调对方孩子打人,批评自己孩子胆小没用,反而会强化孩子的消极意识,影响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但孩子经常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发展是极不利的,容易导致孩子形成退缩型人格,变得胆小怯懦。父母有必要教孩子学会处理这种事情。
①先把孩子从受欺负中解救出来。
②教孩子用语言表达不满和抗议。
③教孩子在挨打后正确的打架。
✔12.4孩子爱告状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家有三岁小孩儿,父母对告状的体会都很深,因为一点芝麻大的事情孩子就会跑来告状,太把孩子的告状当回事儿,怕助长了孩子的告状行为,不理会孩子的告状行为,又怕孩子真遇到问题。
为什么三岁多的孩子爱告状?其实是这是有深层原因的,在了解孩子告状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对症下药的引导孩子。
①肯定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正义感。
②安抚孩子内心的不安情绪。
③肯定孩子的是非判断力。
④引导孩子思考对策,鼓励孩子解决问题。
⑤鼓励孩子承认错误,勇敢地承担责任。
作者--睿雪
三岁叛逆期,孩子发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断的在试错中发现自己,获得自我认同感。请父母接纳不完美的孩子,给他毫无保留的爱与支持,让他成为独立自主,自信乐观,勇敢坚强的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