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商教练的课程传递了一个家庭赋能师的理念,赋予孩子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帮助他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好好地生活。
着重培养孩子的十项情商能力就像十种武器护法,保护孩子的身心灵。
其中四种核心能力是基础,培养的顺序优先于其他六种。其他六种是由这四种核心能力两两合成而成,因此也更考验孩子的基础核心能力是否具备。
在生活中,我觉得孩子很容易受挫而感到气馁。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我曾经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指责他,打骂他。我这样很激烈的反应吓到了孩子,有段时间他做事畏首畏尾,我看着更生气,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上了情商陪练课程,我才发现,是自己也不具备一种情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由此让孩子缺乏了抵抗挫折的能力。
在实践训练营中,我们一起重新复习了情绪正前方,其中提到的镜像神经元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认知词典,打开认知的大门之后,我意识到以前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释。为什么我常常发火却忍不住,为什么爸爸妈妈在场,我就没法好好教育小孩,为什么我和父母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说不到两句话就会变得气鼓鼓,不想继续,不想解释,宁愿自己生闷气。
这是情绪管理能力不足的表现呢。
在理论知识之后,又实践了几个情商游戏,在做游戏的时候也是先从新手小白开始做起,比如《我的优点手掌》游戏中,一开始我会不自觉带入自己的主观想法,后来在训练营询问过思嘉老师之后,及时调整,游戏又继续进行下去。
后来慢慢地越做越好,牢记自己观察者的身份,引导而不是主导孩子。比如守护蛋宝宝的游戏,我们玩得挺成功。同时,我在很多方面改善了行为。比如:如果在和孩子交流得时候,会更注重问问他,为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如果还有下一次你想怎么做?怎么样做你觉得会更好?
情商游戏以后,陆老师又补充了一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比如提到了叙事疗法的六字要诀。如何外化?如何解构和重写?
人和问题,要分开来看。比如赖床这个现象,很多家长都会大吼,几点了!怎么还不起床!你就是个爱睡懒觉的孩子。
这是典型的贴标签。而说到贴标签,我就是被标签影响的典型。小时候我听到妈妈说自己,你就是一个丢三落四的孩子,你就是一个粗心的孩子,你就是一个没耳朵的人,你就是一个做事慢吞吞没有时间概念的人。立场对立,我只会据理力争,换回我的尊严。于是产生了权力之争。只有争执,没有感情层次的交流,因此我和父母只会一言不合就沉默。因为除了道理之外,似乎无话可说。
然而我希望这种事情不要再发生在我和孩子身上,所以我们需要去标签化。所以我对着赖床的孩子的反应是,我说:哎呀,我来救你了。说着我拍了拍床,说:床!你快放开我的孩子!然后我又抱起孩子,说:你别怕,我会救你的。我来救你。于是他非常配合地抱住了我。并且配合地说,快跑快跑!后面的穿衣非常顺利。我想这就是外化的效果。我是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的。不是来否定他的。如果我想用事实用道理证明孩子是不好的那么我也就走了父母辈的教育老路。所以行动力真的是很重要,有用才有用。理念和认识升级以后,行为就会随之升级。
我学到的就是:用积极的事例去肯定孩子,增强孩子的情商能力。创设场景去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我们在玩《圆与方》的情商游戏时,先问他能画多少个,他说5个。然后我们一起找的过程中,他发现了9个。我问他,刚才你说自己能找到几个,现在估计自己还能找到几个,已经找到的有几个。他说原来自己想可能找到5个,现在9个。他还能找直到25个。我发现玩游戏的过程使得他的自信大大提升,后来他说争取找到30个。他的多样化思维随之打开了。越做越多。越做思路越开阔。
情商游戏,是在家庭情商陪练师的引导之下,让孩子体验多样化的人生感受,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我做到的是给孩子部分选择权,宽容孩子的行为,我们优先相信孩子是愿意积极上进的。这样一来我心理变化了,体现出来的语气自然就变好了,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引导和帮助,因此,亲子关系越来越好了,从对立转为协同,孩子的心里包袱就慢慢放下了,也会越来越自信。玩起情商游戏来,孩子就会更愿意配合。我们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用叙事疗法的原理来帮助孩子理解行为的动机,想办法一起去克服遇到的困难。要记住啊,我们父母和孩子可是站在同一边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