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科学 植物 人心
——读《草木缘情》
育才中学八年级十五班 曹乾舟
读完了这本《草木缘情》心中顿生感慨,植物原来并不平凡,文学与植物的关系密不可分。《草木缘情》是一本博物类的科学书,介绍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本书由潘富俊先生主持编纂。潘富俊为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文学景观系教授,讲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所学与植物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数年前将台北植物园从研究用植物园成功转化为教学园及台北市民优质游憩点,让民众在林木花草中,悠哉吟咏古典诗文,著有《草木缘情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作者左手文学,右手科学,在看似无关的两个领域摸索前行,编枝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增开了一扇视窗。
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积累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在书房中遨游于文学世界,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一种植物,考评大地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同时分辨,虚实,理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象。书中讲述了许多历代诗词歌赋章回小说中的植物,这些文章不是所说内容,离不开植物,就是透过植物描写来起兴取或直接饮用,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这几本,诗经楚辞,红楼梦。我了解到诗经,305首诗中有135首出现植物,多数以植物来赋比兴还明白,白芷和泽兰在楚辞中出现次数最多,白芷全株具香味,泽兰为香草,君子才有资格佩戴。红楼梦,这一本书可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历史悬案,红楼梦共120回究竟是这120回都是曹雪芹所著,还是前八十回是他写的,后四十回为他人所续?本书作者发现,前八十回描写植物丰富细腻后四十回显然比前八十回植物的描写生疏,这是不是能作为第二种说法的证据呢?
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对植物的那种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作者如此认真的钻研精神,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越是品读我就明白的越多,植物一直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奉献,文学、科学本不相干,但在作者笔下融合、旋转、升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面亲近古诗词,一面认识大千植物世界吧!
淡薄心境,随缘自适
——读《苏东坡传》
育才中学八年级十五班 曹乾舟
最近,刚刚读完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十分有感触。本书作者林语堂先生是文化大师,作家,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传》等。
本书第一章,简单讲述了苏东坡波折而神奇的一生,以及作者喜欢苏东坡的几点原因,首先苏东坡本人就才气纵横,初步认识了苏东坡这位诗人后,我越发敬佩这位诗人了,一次,他感于时事,作诗一篇,立刻被众多文人争相传阅和背诵,苏东坡这些作品,发乎真情,但内容却是对朝廷表示异议,再加上当时忠臣,文人都被逐出京都,统治者的怒气便集中到了他一个人身上,几乎害他送了性命,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同流合污,而是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本书写了苏东坡的挥洒自如,淡泊心境的一生……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苏东坡的敬仰与赞美,还有一种同类之间惺惺相惜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位游子,终于找到亲人的感觉。或许正是这种同类之间的感觉,才使得林语堂先生,如此认真的完成这本传记的编撰,也是因为这样我才会明白,为什么作者最喜爱的诗人是苏东坡,书中写道,“我读他的杂记、1700首诗词和八百封私人信函。认识不认识一个人不在于是否和他同一时代,这只是‘同情的理解’的问题,即站在当时理解当时的情况。”这句话先前没看懂,但是,当我看到作者简介,和苏东坡的生平之后,才明白“同情的理解”的意思。因为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骨子里却仍然是传统中国人,其作品无不体现着儒释道三者结合,传达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气质和情怀。而苏东坡也是在儒释道三方面具有极高造诣的人。我才明白,本书字里行间为何都透露着作者淡淡的哀愁甚至是顾影自怜的心情。作者最喜欢的诗人是苏东坡,首先,苏东坡本人才气纵横遍布于其作品的字里行间,就像作者见过那两幅东坡墨竹原作一般,墨迹灿然,仿佛一小时前才下笔似的。第二,与中国其他诗人相比,记载苏东坡一生的资料要完整些,包括各种记载他漫长多彩政治生涯的史籍,他本人大量诗词和散文作品,(将近100万字)他的杂记、遗墨和私人信函,以及由他同时代的人以杂记和传略的方式留存到今天的许多随笔。因此,苏东坡成为文学闲话的中心,死后尤其受到深广的敬重也是很自然的。
合上书,思绪万千,不禁感叹,人之一生无欲无求,也许并不是完整的一生,而心境淡泊,随缘自适,或许才是苏东坡,真正想要追求,也真正追求到了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