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我24岁之前的人生呢?平凡中有点幸运吧。
普通的成绩,普通的长相,普通的能力。但我有个优点,兴趣爱好多,喜欢尝试不同的事物,也伴随着一个缺点,做事要找同伴,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做的话,我就会选择放弃。
幸运的是,在大学期间我找到了一个同伴,两人组成一个团队去参加了很多比赛,也获得了一些奖,这算是我觉得在大学期间做的唯一有价值的事吧。其他时间,假装努力,毫无成绩。
本科毕业时,朋友毕业了,我选择了读研,我失去了可以一起做事的同伴,继续假装努力了一段时间后,我关注到了猫叔的公众号,现在刚刚参加完行动营plus,在这里我刷新了人生中的3个第一次。
001 第一次独自前行,不再需要同伴
我说的不再需要同伴是指身边的同学,并不是说我们学校没有牛人,但我目前还没接触到,大家感兴趣的方向也不同,能成为朋友,但却不是同伴。我想要的同伴是大家目标相同,能互相反馈,帮助成长的同伴,最重要是,同伴都比我优秀我才能学到更多,在行动营里都是这样的同伴,所以我不需要再去身边寻找。
在现实中,我是“孤独”的,别人在玩手机的时候,我在看书,别人在看电视的时候,我在写文章,所有的社交都在吃饭的时候完成。但在行动营里,每个人都是我的同伴,我和这些牛人通过作品交流,写不出文章,完成不了作业,一堆牛人在那你也不好意思去搭讪。
什么叫“做,就对了”?什么叫“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在这群牛人身上都能学到。特别是天真,她会把文案细致划分出主题和类型,老师的每一次分享都认真的做出思维导图,写文案前会主动去了解客户的相关信息,这都是我没想到,没做到,但现在学到了的事。
如果细细去总结每个同伴身上的优点,感觉我就赚到了一个亿。
002 第一次发现文案的乐趣
文案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了,但它还是离我的生活很远。看到一篇能让我马上付款下单的文案,我也会拍手叫绝,但是真要自己写,何从下笔?我毫无概念。
在文案拆解营,从一天拆解,一天模仿开始学习文案,我才发现原来要写好一篇文案,要深入思考到类型、标题、逻辑、段落、断句和用词,甚至一个标点的有无都能瞬间提升文案的档次。
听上去很难,刚开始我也这么认为,但是写着写着就发现了文案的乐趣,因为写文案需要你不断地挖掘自己的脑洞,去寻找可以脱颖而出让人一眼就记住的创意,也更需要你去洞察读者的心理,写出能让她们产生情感共鸣的内容。
要做到这些真的很难。所以我在写长文案的时候第一次开始写写作大纲,思考应该写个怎样醒目的标题,在我的脑海里搜索所有与主题相关的例子,思考怎么把这些有趣的例子串联起来还符合逻辑,最后还要思考怎么把这些看似与产品无关的内容关联起来,让读者不反感。
为了写出更多的短文案,我第一次在写作前进行头脑风暴,把我能想到的所有与产品相关的关联词都列出来,再一个个的组合,不管好坏,先完成再完美,最后我写出了14条短文案,在文案练习里获得了两次优秀。
003 第一次,学会只看结果
我24岁之前的生活都是在假装努力,所以毫无成效。造成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是因为我总是不问结果的付出,所以我得不到任何想要的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强调的是坚持,关注每日的精进,该来的总会结果。可我是打着享受过程的幌子,半途而废。
在行动营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明白了做出成效的重要性。
比如看书,我以前总是一本看完就算了,不会做任何的整理,一年到底看了几本书,从这本书里我能收获什么全凭一颗脑袋在记,记到最后这些毫无实体感的东西就消失了。
在读书营里,10天看10本书,并写下10条收获,虽然有些书只看了一个章节,但是写下的这100条记录却成了我可以回顾反思,评价这本书是否值得看完的凭证。
看完《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后,我第一次模仿剽悍晨读的文体,写了一篇读书笔记。为了写出这篇笔记,我先看目录,了解整本书的框架,边看边往思维导图里添加相关的内容。一本书看下来,作者的写作思路,重点内容都一目了然,根据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又相当于重新回顾了一遍书中的内容。这可以说是我目前读的书里收获最大的一本,不是因为书的内容多好,而是我抱着要输出一篇文章的目的去读书,得到了我想要的成效。
鱼哥说,如果你不知道未来学什么,有三个目前门槛最低,最易学,最容易爆发的技能可以选择:写作,文案,演讲。
希望从写作开始,我能一一突破。
努力的方向就在那,有人已经爬到山顶向你挥手了,你还在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