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於世间的爱(A Love Not of This World)
世上最美好的经验,莫过於在自心内体会到这不属於世间之爱,然後让它流经你,去拥抱每一个人!
有人怪我夺走了他们的耶稣,就像说圣诞老人不存在一样杀风景。老实说,不但圣诞老人不存在,世人心目中的那个耶稣也不存在,所以有人怪我害他们心中的耶稣幻灭了。
但我无意完全抹煞耶稣的象徵意义,我的观点纯粹出自《奇迹课程》, 其他传统有不同的看法,但《课程》的观点就是这样,有意撤销所有的「特殊性」。
我在前一堂课说过,世人崇拜的耶稣丶圣经记载的耶稣丶以及两千一百年来基督宗教所尊崇的耶稣,根本是一位魔术师,他会以实际行动救助人们,行「五饼二鱼」丶「变水为酒」之类的奇迹,连他的诞生丶替人治病丶死而复活,都被视为奇迹。如此神奇,信徒自然热衷於向他求助。
但以《课程》的观点来说,那都是「怪力乱神」,因为无关乎心灵的转变,只是身体层次的作为。我们一旦由衷相信罪是真实的,任何赎罪行为都将沦为怪力乱神,因为罪根本不存在!
真正需要修正丶化解丶疗愈的,是心灵对罪的信念,而不是罪本身。
罪既无实质,也不可能成真,它只是一个信念,虚而不实。重要的是,当你有事向耶稣求助时,必须清楚内心的出发点。你其实已认定「世界很真实」丶「我的身体很真实」丶「我的问题很真实」丶「我的问题实在棘手,得有人帮帮我」,所以才在心里求耶稣或圣灵帮你。
耶稣曾告诉海伦如何修正这种错误, 我时常引用这个讯息。这是《课程》笔录完成之後的事,有一天,海伦问耶稣,她该对某位求助者说些什麽?耶稣的回答让她大感意外,完全没告诉她该说什麽,而是对她说:「别问我该说些什麽,你应该请我帮你…用不评判的平和眼光看待这人。如此,天国及天使都会助你一臂之力。」
耶稣说得很清楚,「别问我该做什麽丶说什麽」,因为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同〈正文〉开头所言):「要清除使你感受不到我的障碍」。一旦那些障碍去除了,你自然会知道该说什麽丶做什麽。
「天使会助你一臂之力」的比喻,正是这个意思,因为那时,你已与内在的圣爱合一,它自会指引你的言行举止。这样的耶稣才是我们需要的。当然,这纯粹是《奇迹课程》的观点。
我们相信自己活在这里,不管读了多少年《奇迹课程》,只要认为自己在读,就是相信有个自己活在这里,而且那个「你」非常特别。「你」有你的性格丶你的身体丶你的过去,和期待的未来…只要你还有这些,就有待修正;用《课程》的话来说,它会「迁就我们自以为所在的处境来帮我们修正」。
我们认定自己活在身体里,活在本质虚幻丶由时空构成的世界中。只要自认为活在这里,我们自己就成了小我思想体系(分裂与特殊性)的象徵,因而需要一个相对的象徵来修正错误;耶稣就是这样一个象徵。
虽然我们在谈耶稣,但我说了,我谈的是任何超乎世界的「爱的象徵」。不论你怎麽称呼它丶是否将它拟人化,或是视它为某种能量,都没关系,只要它能帮你认出内在的「非小我」之境。
我们不妨继续称它为耶稣,关键在於,他能帮你体验到真我,他超越了小我,代表你的自性,也是你失联已久的正见心灵。
我先前引用过这句话:「耶稣基督的名字虽只是一个象徵,但它代表的是『不属於世间之爱』」,那是你想要回归的爱,只有它能够彻底化解小我思想体系的每一个念头──分裂丶攻击丶罪丶咎丶恐惧丶批判丶残酷丶痛苦与死亡。
只要把小我思想体系带进这份爱里, 爱就会温柔地修正这些念头。因为我们自认为是独立的个体,《课程》才针对看似个体的我们发言,并以某个「个体」代表另一种思想体系,耶稣正是这个表徵。
我绝不会抹煞这样的耶稣,因为那是你踏上归途的保证。你无法独自回家,若缺少耶稣这个外在象徵,你很难回到家。而要接受这个象徵,你必须了解你心灵中仍有个神智清明的部分,它拥有强大的力量(不是世间的能耐,而是基督的大能),那是你心中清白无罪的部分,它对罪与分裂一无所知,也完全不知小我的存在。
既然我们会为自己命名,当然也要给这个思想体系一个名字,那就是──「耶稣」。所以,我绝不会抹煞这样的耶稣,反而会鼓励刚「入门」的奇迹学员,(这阶段也许要走一丶二十年),继续向有形的耶稣祈求外在的帮助,起码你求助的对象是正确的。
但我也常强调,学员不应停留在这个阶段,一直求耶稣帮忙解决世间的问题。不论是找停车位之类的「小」事丶治疗癌症之类的「大」事,还是事关终生的决定,都没有差别,因为你仍把世界当真,把耶稣当作挥舞魔杖的魔术师,要他帮你照料一切。
相较之下,遵循耶稣对海伦的叮嘱更有帮助:「请我帮你用不带评判的平和眼光,看待当下的人事物」,这才是追随这位内在导师的真正目的。
但你无法凭一己之力做到,因为这世界和我们的身心经验,无不源自仇恨与内咎。我常引用这句话:「世界是被罪咎逼疯的人营造出的幻相体系。」也可以说,「身体是被罪咎逼疯的人营造出的幻相体系。」
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活在身体之内,活在世界上全为了保全这具身体,且任由身体摆布,穿梭在特殊关系的迷宫里,所以我们需要能够化解这种信念的爱。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课程》是「奉爱瑜珈」,它是瑜珈的一种,根本精神乃是对上师的爱。此种体验虽非绝对必要,但对你学习《课程》会有很大的帮助。
你若能让自己去感受那样的爱,并把对心爱的人的感情丶或对物质及成就的热爱,转而投注在名为「耶稣」的形象上,让他引领你回家,就能够终止特殊性,因为他的爱无所不容,不会剔除任何人。而小我的爱则是排除他人,只盯着自己想要并吞与谋害的那个人。
然而,你越是允许耶稣所代表的爱进入你的生命,就越会发现世间无一物比得上它。任何人在世间所感受到最伟大的爱,顶多是这「不属於世间之爱」最黯淡的倒影罢了。
再一次强调,正因我们认同「自我」形象在先,现在转而认同「非自我」者,就变得格外重要。因此,我要否定的只是耶稣的神话丶他的幻相与特殊性,而不是活在你我心灵中,能深刻表达上主之爱的耶稣。因他是望乡之窗,是你的归乡之路,你不该羞於爱他,不该羞於请他帮你变得更像他丶用他的眼光看待世界。
但你无须去做他做的事,因为行为本身根本不重要!而是要透过他的眼光去看世界, 即《课程》所谓「基督的慧见」,那才是你心之所愿。
世上最美好的经验,莫过於在自心内体会到这不属於世间之爱,然後让它流经你,去拥抱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