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中函数的使用和声明与java中大部分都是相同的,本文只针对某几个点作出一些自己的理解。
类外声明函数
不同于java函数依赖于class,kotlin中的函数在编译过程中依赖的是package,所以可以将函数声明在class外,减少了一些辅助性函数与class的耦合。
class A{
//...
}
fun outClass(){//这样做的方式是完全合法的
//....
}
命名参数
java中我们常常见到public void X(param1,param2,param3...paramN){}
这种参数很多的函数,写起来比较麻烦,kotlin中使用命名参数可以有效的减少代码量
fun nameParamsTest(str: String,
booleanValue: Boolean = false,
intValue: Int = 1,
doubleValue: Double = 1.0){
//do nothing
LogUtils.v(TAG,"$str boolean = $booleanValue int = $intValue double = $doubleValue")
}
如上声明的函数在声明时使用了默认值,在使用中如果不需要改变默认值则可以用下面的方式进行调用
nameParamsTest("aaa",doubleValue = 2.0)//aaa boolean = false int = 1 double = 2.0
nameParamsTest("bbb",intValue = 2)//bbb boolean = false int = 2 double = 1.0
可变数量参数 vararg
使用vararg关键字修饰的参数,可以将其看为是一个可变长度的数组。它修饰的参数最好放在参数列表的最后,如果把它后面还有其他参数,则需要使用命名参数的语法对后面的参数进行传递,如下:
/**
* 可变数量的参数
* @param list
* @param values 这里的values可以看做是一个数组即 values: Array<out T>,
* 一般来说,arrarg传递可变数量参数应放置在参数列表的最后,
* 如果不是的话,它之后的参数应该用命名参数的方式进行传递,具体参见 [appendList2]
*/
fun <T> appendList(list: MutableList<T>, vararg values: T): List<T>{
list += values
for (i in list.indices){
LogUtils.v(TAG,"i = ${list[i]}")
}
return list
}
fun <T> appendList2(vararg values: T,list: MutableList<T>): List<T>{
list += values
for (i in list.indices){
LogUtils.v(TAG,"i = ${list[i]}")
}
return list
}
调用时
appendList(ArrayList<Int>(),1,2,3,4)
appendList2(5,6,7,8,list = ArrayList<Int>())//如果这里把list=去掉,则无法通过编译
在给vararg
修改时的参数传参时,我们可以用*Array
将数组中的数据当做参数传递,而不是传递数组对象。
val array = intArrayOf(1, 2, 3)
appendList(ArrayList<Int>(),*array )
尾递归 tailrec
如果函数的最后一个操作是它本身,我们可以将一个for循环改写为类递归的方式,避免指针越界。这就是尾递归。尾递归函数在声明时需要使用关键字tailrec ,注意如果最后一个操作是放置在try-catch模块中,我们不能保证最后一个操作能够顺利进行,所以不能使用尾递归简写代码。如下,我们将taiRec2()
可以改写为tailRec()
/**
* 尾递归
* 如果函数将其自身调用作为最后一个操作时,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将一个for循环改写为一个类似递归的写法
* 因为这个特性,他不能放在try-catch模块中
* 它的功能和[taiRec2]是一致的
*/
tailrec fun taiRec(x: Double = 1.0): Double
= if (x == Math.cos(x)) x else taiRec(Math.cos(x))
private fun taiRec2(): Double {
var x = 1.0
while (true) {
val y = Math.cos(x)
if (x == y) return y
x =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