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图迹:回望外滩建筑百年》展览,也是第一次走进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算是第一次如此系统地看上海,作为一个非上海人,竟然有点小自豪。庆幸着自己生活在这座城市,可以如此近距离地感受这座城市的脉动,听着石库门里上海话的吴侬软语,走在苏州河畔,感受她的百年历史;在新天地触摸她的摩登与时尚,怀旧与温情;黄浦江边,瞻仰万国建筑博览群,遥望着远处东方明珠变幻的光影和"I LOVE SH"字样,很多人旅人在这座城市留下了背影,我却愿意静静品读这座城市的故事。
今天,就与大家分享这场展览,分享上海的故事。
走进展览大厅,就看到了地上这幅展开的上海地图,展馆中随处可见外国有人,而围在地图中央的是一群外国人,他们热烈地讨论着。前面的巨幅荧幕上循环播放着胡歌出演的上海宣传片,背后的椅子上坐满了一排外国友人。
二楼就是正在展览的图迹。
简述了上海滩的历史:上海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是个小渔村。
明清时代时候的上海概况。
洋泾浜就是现在的延安高架,当时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针对这条被污染严重的小河流该如何处理产生分歧,最后决定填喝筑路,就有了现在的延安高架,而上海人说英语也被称为“洋泾浜英语”。韦尔斯桥就是现在的外白渡桥。
这些地图非常有参考价值。
图一是曾经的外滩,和现在很像。图二是南京路。图三是汇丰银行大楼。
昔日的苏州河。
跑马厅就是现在位于南京路上的上海美术馆,现在已经被全部包围进行整修有,未来要做什么还不确定,在租界时期,这里是跑马总会,而现在的人民广场则是当时的跑马场,有不少当时来上海淘金的人通过跑马,成为第一批致富者。
租界时期的上海。
苏联领事馆卫浴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接之地,与浦江饭店相对,命运多舛,多次关闭。
上海邮政大楼非常壮观,就在苏州河畔。
这里是位于法租界衡山路的南洋公学,曾是英美侨民的孩子们读书的地方。
哈同花园即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所在地。又叫“爱俪园”,是犹太人哈同的私人花园。当时流传一句话:张园空旷愚园雅,不敌犹人爱俪园。
字林西报大楼位于福州路。
圣约翰大学所在地成了现在的华东政法学院,张爱玲、贝聿铭都曾在这里读书。
外白渡桥因为靠近当时的外滩公园,所以被命名为“花园桥”,圣三一教堂位于福州路,邬达克设计。
这一块即是法租界。
老城厢便是城隍庙那边,一直没有机会去。
愚园路上曾经居住过非常多的文化名人,洋房尤其美丽。
新华路是一条特别美,特别安静的路,之前住在新华路上,却一直没有好好地逛过它。
虹桥路是走得比较少的一条路,打算抽一下午,好好走一走。
山阴路即是现在的虹口区,那里有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和很多民国文人故居。比如鲁迅、丁玲、瞿秋白等。
这两个地方还没有去过。
有一个专门的区域展示了邬达克在上海设计的建筑。
这位于淮海路。
新华路就属于哥伦比亚住宅圈。
百老汇大厦即现在的上海大厦,因为它位于的大名路原来叫百老汇路,所以命名百老汇大厦。
盛宣怀是当时的上海道台,名门望族,她的女儿盛七小姐盛爱颐曾经和宋子文有过一段恋情。
展厅有基本图册,标注了非常多的名人故居,可以分别去拜访啦!
这是雕塑,叫做动力火车。
三楼也是外滩建筑的展览。
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建筑里面设置了各个国家风格的房间,我忘记名字了。
外白渡桥使用100年之后,在2008年,进行了修缮,是全桥拆下修缮的,很大的工程。
留言墙上多的反而是外国人。在这里遇到一位可爱的印度老爷爷,邀请我合影。
这里是四层,上海全景的展示,里面还有一个3D影像厅,非常震撼。
房顶全部是上海地铁线路构成。
这是五楼,是一个观景平台和休息区,还有鲍立克与上海都市计划的简介。
观景台可以望见南京路。
远眺上海博物馆。
远眺东方明珠。
最后回到一楼,趁着没人的时候,又拍摄了一张上海地图全貌。一路看下来,像穿越了上海100年。
我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我们为了活得更好而选择留在城市。看完这场展览,我更加热爱上海,也更想要去探索更多层面的上海。但愿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