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总是有阳光,阳光总是有温暖,这样的天气,适合和大自然来一场约会。
于是,期待的采风之行如期而至。天公作美,多日以来阴雨绵绵的天气终于转晴,仿佛连乌云也在为我们庆贺。带着对采风的好奇和对外出的向往,我们坐上了等待已久的大巴。
天气有一些炎热,闭上眼睛刚准备小憩一下,窗外的景色顿时唤醒了我。翠绿的梧桐,连绵的低山,宽阔的农田,清新的春意扑进我的眼底。从车窗向外望去,一种白色的花吸引了我。小花苞嘻嘻哈哈地在花海里追逐着,争相绽放,一朵又一朵,一树又一树,一片又一片。它点缀着山林,点缀着山村,也闪耀在这一段有些枯燥的路途中。问了当地的导游才知道,原来它是桐子花。
两个小时的车程并不漫长,与绿为伴,与春为友,很快便到了我们此次的目的地——分宜县钤山镇防里村。
防里是个不大的村庄,但是它有很多故事。刚下车便是两个小卖部,连这种小商店都很有当地的特色,它面积不大,东西却很齐全。当地的村民都很亲切又好客,老人带着小孩坐在门前,母鸡领着小鸡悠悠哉哉地散步,小土狗歪着脑袋瞧着这些来自外乡的陌生人。
素雅,是这个村庄给我的第一印象。像所有的乡村一样,这里有微风,有新泥,有绿水,有青山。走进村庄,一阵微风轻吻着我的脸,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些青草的香味和各种花的幽香,还夹杂些果实的甜,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我轻轻地吸一口空气,香喷喷的,甜丝丝的。我发现自己身处一片绿色的“海洋”,树连着树,山接着山。镶嵌在绿的海洋里,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微风中摆弄婀娜的身姿,在花的馨香里翩翩起舞。我的视觉被这片鲜绿强烈的充斥着,我的脑袋顿时像短路了一样无法思考,深知自己已经迷失在这片漂亮的绿海之中了,而我只想一直迷失在这,永远不要离开。
导游自豪地告诉我们,这里是有名的“进士村”,从唐宋到明清年间,村中共考取19名进士。他们信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劝诫,悟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理,也发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承。他们世代崇文尚学,好读成风。
刚一进村,就有一大面墙上画着从防里村走出的进士们,在他们的年代这些进士就有响当当的名声,然后他们的精神穿云裂石来到数百年后的今天,成为激励世世代代防里人前进的动力。里防是一个有文化气息的村落,走进这里的古建筑,我仿佛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在这里祭拜先祖,在这里晨昏定省,这里发出了朗朗的读书声,散出了幽幽的书香味。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痛恨于战火的无情。
此次防里之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贞节楼。那里现在仍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居住,我敬佩她,苦守着这数十年的寂寞,也为她惋惜,女子所需要的真的是徒有的“贞节”的虚名吗?老婆婆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一群人,人来时很热闹,那我们走了之后呢?我们因她惊,为她奇,而我们,终究只是过客而已,她独自收藏着无边的苦闷孤独。防里村因为它的名气被大家记住,而防里的贞节女却被这个时代遗忘了。
从贞节楼往西,是古樟群。最大的那棵有一千多年的树龄,需要十几个人合力才能将它完全围住。在防里人的记忆中,它一直站在那里,不言不语也不动不移。它是防里的金招牌,是防里千年以来存在的痕迹。
防里人传承着这棵树,传承着这里的姓氏,传承着这个村落,传承着这里的文化,传承这里的历史。
我们走了,传承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