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读完了心理学博士陈海贤的再版书《重新找回自己》。在得到平台上断断续续的听,竟然帮我完成了25天(每天至少15分钟)的读书挑战,累计读了12小时42分。
整个过程都被一种叫认同的感觉包围着,好像作者比我自己更了解我。
为什么我经常拖延?那是因为追求完美。为什么认为当下没做好,就是“臣妾做不到啊!”
为什么会这样?作者说
人很容易迷失自我,尤其是当现实并不如意时。就好像,你心里有一个想成为的自己,而现实或关系逼着你接受另一个自己。尤其是当变动来临时,如果不接受这个现实,你会一直挣扎、痛苦;如果接受了这个现实,你又会忘了自己是谁。
正如刘欢在《雪城》里唱到:“心中有个太阳,身外月亮,我不知道,哪个更圆,哪个更亮?心中有个恋人,身外有个世界,我不知道,我属于哪个?”
作者说, 在童话故事里,迷失的主人公会走进黑森林,去重新寻找自己是谁的答案。而你也会走进你的黑森林,去寻找你是谁。
回看自己每天都很忙:备不完的课,不在乎又放不下的课题,应发的论文,在不同学校不同课程里穿梭,在PPT与案例里游荡……
感叹这是迷失的自已,还是想成为的自己?找不到答案时,就承认这样的现实,既然选择了,就得走过去。有答案时,就拼命列出自己的理由,一二三四五。疲惫了就睡一觉,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偶尔涌起了纠结,就去这本书里找解释,求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