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终于读完了前100回,如释重负——可能是因为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太高,让我有无形的压力吧,生怕自已读不懂。虽说只读了一遍,竟然捋顺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图。每读一回,荣国府和大观园的繁荣衰败的景象栩栩如生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而宝黛钗等众人的言谈举止更是活灵活现的反复出现在我的眼前。
理所当然,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至于为什么会被评为四大名著我们也无从知晓。上学那会儿老师会极力推荐读《红楼梦》,偏偏我们就不爱读他,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我们未必真的能读懂他啊,读不懂,就很厌烦,这就让我们从此对《红楼梦》有一种很深的误解,再加上世人对各种红楼梦的各种评论,越发让我们爱不起来。其实,教育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年龄太小的时候,积累有限,逻辑能力有限,想象力有限,所以对类似《红楼梦》样的文学著作根本理解不透。
读《红楼梦》说起来也算是一种机缘,几年前曾在网络上浏览博客的时候有人反复推荐过《蒋勋说红楼梦》,当时没什么印象。
今年年初,为了午睡,想着睡前听书或许有助于催眠,于是乎在网上搜听书,百度乐播进入了我的视线,当时并没有想过听哪一本,只是一眼就看到了艾宝良的《蒋勋说红楼梦》,就这样,我慢慢听了起来。听得不多,每天大概一章左右。第四章开始,我对《红楼梦》产生了兴趣。想着:何不来读一读呢,反正最近也没有其他的读书计划,又是四大名著,正好读一读吧。
就这样,我开始了读《红楼梦》的漫长时间。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睡前听读红楼已成为一种习惯。我的思想也渐渐地被《红楼梦》潜移默化了。10月份开始,看起了电视剧版的《红楼梦》。
可能是岁数跟经历的关系吧,之前那么生涩难懂的文字,现在读起来津津有味,我爱上了这种感觉,甚至有时候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用起了《红楼梦》里的语气或词。
曾经想着,读完第80回的时候,一定要写一篇读后感,那时候只是听说前80回才是曹雪芹的原作,熟不知前80回真的读得不过隐,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况且,在我看来,好像区别不是特别大。索性就等到100回的时候再写写读后感吧。
主要人物给我的第一印象:
贾宝玉:宝玉这个人物之所以令人称赞,我想,莫过于他走出了封建的思想。在他眼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府里的佣人及兄弟姐妹甚至是毫不相干的人,他都善良对待。记得印象最深的一回,迎春嫁人后回门,跟贾母等众人都哭着说自己的婆家对她不好,其他人虽然都疼惜她,可确无能为力,因为在他们心中,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只能认命。但宝玉不这么认为,他跟王夫人道:“我昨儿夜里倒想了一个主意:咱们索性回明了老太太,把二姐姐接回来,还叫他紫菱洲住着,仍旧我们姐妹弟兄们一块儿吃,一块儿玩,省得受孙家那混帐行子的气。等他来接,咱们硬不叫他去。由他接一百回,咱们留一百回。只说是老太太的主意。这个岂不好呢?” 哈哈,这个观点在当时可是不可思议的。更重要的是他讨厌科举制度、八股文之类的学习。害怕贾政问起学业之事,抑或者装病逃学。
他优点很多,但他太过怜香惜玉,对每个女孩都很用心呵护,其实他是害怕孤独。记得他曾几次自己伤心道:若众人都离他而去,他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虽然只是一时悲伤有感而发,但也太过多愁善感。
林黛玉:心直口快,敢爱敢恨,才思敏捷,多愁善感,心思细腻,多才多艺。她是温柔善良的,可太过敏感,常常以泪洗面,整日忧心忡忡,可能正是因为她那种心性,导致身体瘦弱,英年早逝。在读《红楼梦》之前,道听途说的印象就是葬桃花了,我本以为文中会有很多葬桃花的情节,可读了之后令我大失所望,偏偏文中只描写了一处。很多人对她的评论是刻薄,不谙世事,妒忌心强,虽我不是特别喜欢这种性格,可也理解她,毕竟是千金小姐,怎么能谙世事;之后寄人蓠下,又遇到宝玉这样一个多情之人,怎能不妒忌。
读了红楼之后,才发现其实她是率直的,可爱的,善良的。
薛宝钗:在读小说之前,我最熟悉的红楼梦中的四个人就是宝玉、黛玉、刘姥姥、王熙凤。宝钗偶有听说,但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的一个角色存在。可惜的是我主观意识太强了,小说看一半的时候看了几集李沁版的小宝钗,从此就对宝钗的印象深入脑海了。任凭网上如何评价,我仍然很是喜欢宝钗。没想到的最终是她嫁给了宝玉,自从宝玉的通灵玉丢了时,我就感觉唉呀,作者有点糊乱编造了,有点牵强附会。暂且不提故事情节吧。
宝钗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从容,一切都不慌不忙,用现在语就是非常淡定。今天读一篇微信文章,文中提到:
一个人之所以从容,很简单,有实力。有实力的人一向都从容,淡定,因为遇到问题可以解决。从容的人有另外一个共性,他们知道哪些问题确实解决不了的,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也不去较劲。
各位看官请注意,是不是描写的非常像宝钗,这也许就是她与黛玉的不同之处。我欣赏这样的女子。
王熙凤:霸气,心狠手辣,机敏善变,有御姐范儿。读小说之前,给我的感觉是负面人物,就是人们常说的坏人类。可是读了小说,似乎觉得她很有人情味儿,特别是对待秦可卿的那种关心和对贾母的真心敬爱。她所在的这个位置让她不得不对所有人都不会手下留情,但她对待家里的亲戚朋友倒也很是关心。刘姥姥等一帮子人还是受过她恩惠的。
昨天晚上11点多钟,终于把整本《红楼梦》都读完了。初步的计划已完成(元旦前读完第一遍)。
索性就把标题加了完结。
今天继续之前的感想吧。其实无论是80回还是100回甚至是完结,我的感觉是没有太多的不一样。不影响我对整部小说的理解。不过我好奇的是80回之后宝玉突然爱学习了很多,也守规矩了许多。
除了人物,还有何感呢?
那就是风景、建筑物、家具、人物衣着咯。
之前我其实并不知道《红楼梦》讲述的是清朝的事情。更不知道大观园是在何方。
我从来没有看过那本小说中将家具的摆放描写的如此清晰的,仿佛身临其境。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且看
建筑物:
第三回中描写黛玉初进荣国府所见: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府打发轿子并拉行李车辆伺候。这黛玉尝听得母亲说,他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的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况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自上了轿,进了城,从纱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非别处可比。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是外祖的长房了。”又往西不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却不进正门,只由西角门而进。轿子抬着走了一箭之远,将转弯时便歇了轿,后面的婆子也都下来了,另换了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众婆子步下跟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那小厮俱肃然退出,众婆子上前打起轿帘,扶黛玉下了轿。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超手游廊,正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风。转过屏风,小小三间厅房,厅后便是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雀鸟。
人物:
第三回中黛玉初见迎春、探春、惜春的容貌:
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束。
第三回中黛玉初见王熙凤: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第三回中黛玉眼中的宝玉: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一回再来时,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脚。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绿撒花绫裤,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第三回中宝玉眼中的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家具陈放:
第三回中黛玉初进王夫人家中情景:
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毯,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摆着文王鼎,鼎旁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摆着汝窑美人觚,里面插着时鲜花草。地下面西一溜四张大椅,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两边又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馀陈设,不必细说。老嬷嬷让黛玉上炕坐。炕沿上却也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就东边椅上坐了。
第六回中描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只见门外铜钩上悬着大红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条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的靠背和一个引枕,铺着金线闪的大坐褥,傍边有银唾盒。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儿。
文中有太多的精彩描写和诗句,这里暂且不提。今天就到这里,且听下回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