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是学习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仅仅是大量的重复练习,就一定能够得到理想的练习结果,达到完美的练习目标吗?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小孩子学习乐器时必须经过长期大量的重复练习,就从练琴这件事来分析重复练习的问题。
很多孩子练琴时,喜欢一遍又一遍地演奏乐曲,尤其喜欢演奏完整地演奏乐曲,或者完整地演奏某个段落。这种练法可以将乐曲或段落再现出来,从而给练习者一个心理激励“我能够演奏这个作品了!”这种练法固然很过瘾,可以带来有益的心理暗示,练习者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种练习方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已经练会的部分,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强化,越来越熟练。
但是任何一首全新的作品对练习的孩子来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片段或者部分是有一定难度的,是不能轻易掌握的。这些部分在练习时非常容易出错,每将乐曲过一遍,这些困难片段也就过了一遍。
将乐曲练习一遍,困难片段也才只练了一遍,这个练习的量对于困难片段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一首乐曲完整演奏一遍需要1分钟,如果每天用30分钟来练习这首乐曲的话,困难片段才练了30遍。对于已经掌握了的内容,30遍的练习足以强化肌肉记忆。但对于还没有掌握的困难片段而言,每天30遍的练习量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
如果这首乐曲的困难片段占全曲的20%,专门练习困难片段,练一遍需要1/5分钟,也就是说每分钟可以练5遍。用每天练习的这30分钟专门去攻困难片段,可以练习150遍。
你看,每天的总练习时间不变,改变练习策略,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最需要大量时间来重复强化练习的困难片段,练习的量居然可以扩大五倍!以前五天练会的内容现在一天就可以练会了。所以,重复练习应该合理安排练习内容,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最需要大量时间重复强化练习的部分去,不要在已经掌握的部分花费过多时间。
另外,完整练习全曲时,由于困难片段的存在,每一次都不能痛痛快快地“过瘾”,一遇到困难片段,要么磕磕绊绊地闯过去,这些片段不是出错就是乱七八糟;要么放慢速度,虽然不出错,但乐曲的完整性大打折扣。
如果只是放慢速度练习,乐曲整体性不好,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严重。但大多数孩子喜欢那种“硬着头皮闯过去”的“过瘾”式练习方法,这样的方法势必要从困难片段那里“冲”过去。“冲”过去就不可能做到仔细认真,严格规范。磕磕绊绊、错误百出是常态。
人的大脑和肌肉的记忆可不会分辨好坏,只要是重复和强化练习的东西它一定会记住。困难片段本来就容易出错,如果用“冲”过去的练法,每次遇到困难片段时几乎都是出错的,经过大量的重复练习,这种错误就会形成牢固的肌肉记忆,要想改掉非常困难。
所以练习时应该给困难片段留出比较多的时间,专门练习。练习时一定要在能够不出错的速度下进行,即使练得很慢,但每次练习都是正确的,给大脑和肌肉提供的是正确的信号刺激,大量练习后,记住的也就是正确的信息了。
练琴如此,其他许多需要大量重复练习以形成肌肉记忆的项目都是如此。第一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安排大部分时间练习困难片段,用同样多的时间,将困难片段练习更多的次数;第二要强化正确记忆,每次练习都要力求正确,大量重复练习才能越练越好,如果每次强化练习的都是错误的,那越练越糟糕也就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