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也可以哭,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内心是非常认同的。昨天家里老人还跟我表达出孩子爱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的意思,他们认为哭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哭就是表现不好、不乖。其实这是我们对于孩子表达负面情绪的误解之一。回想前段时间看过的《养育的选择》其中一个章节“我的孩子为什么脾气那么大”,讲的就是如果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其中有讲到我们父母对孩子负面情绪的误解,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误区一:认为孩子负面情绪的表达就是坏性格
父母认为孩子发脾气就是坏性格
误区二:认为孩子负面情绪的表达是做父母的失败
误区三:认为孩子负面情绪的表达是对自己的挑战
比如不让孩子做的事情他就故意怎样怎样。父母把孩子的负面情绪看作是故意挑战。如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跟孩子的互动就无法恰如其分。
误区四:希望我的孩子幸福快乐,时时刻刻都快乐
这是每个父母美好的愿望,但是时刻快乐并不现实。我们要学会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快乐的机会,帮助孩子认识和排解情绪。
误区五:父母过度保护孩子,千方百计取悦孩子
现在很多父母都舍不得孩子难过,千方百计取悦孩子,那他就没有机会学习处理各种情绪了。需要给孩子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体验失败的情绪,自己思考并总结下一步该做什么来达到目的。不要孩子一有情绪就转移他的注意力。
这些误区导致了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父母没有应对的方法。
那么该如何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呢?在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立一个观念性的问题,就是在应对孩子负面情绪的过程中,是更应该关心情绪呢,还是更应该注重纠正行为呢?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认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要先解决情绪
作为父母,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通过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等线索去准确判断孩子的情绪,努力搞清楚孩子的行为和情绪背后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真正解决问题。
在这里,亲子关系的好坏已经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关系如何将会影响到父母对于孩子情绪的观察。作为父母,我们要积极地与孩子互动,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我现在很伤心”,“我现在因为完成这个任务很困难而感到受挫”,并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能被父母所接受,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我在这样的情形下,有这样的感受是正常的”,“人们在这样的情形下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孩子就可以接受自己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并且逐步学会用更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或者疏导自己的情绪。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绪不重视,他们就会觉得很困惑:“现在这种感受让我很难过,我不知道怎么办”,而且他们可能会用更激烈的方式来表达,以达到引起父母关注的目的。
在这里,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父母需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但是对于孩子情绪表达的行为却要加以约束,目的是要引导孩子学会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解决问题。
因此,引导孩子的情绪非常重要,那实际该如何操作呢?这跟静怡老师带读的PPT中讲解的步骤大同小异。分别是:
第一步: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父母要帮助孩子定义情绪,比如说,“你脸红、挥拳头,这是生气了”,帮助小朋友慢慢了解自己这种情绪是生气,慢慢帮助他们学习用语言表情情绪,或者用合适的行为来表达。我自己的感觉是可以结合情绪表达相关的绘本阅读来辅助孩子认识情绪。等孩子稍微大一点,比如3岁以后,画日记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辅助孩子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可以和孩子把当天印象深刻的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我们可以回顾发生了什么事情,问孩子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分析那是怎样的情绪,后来有没有感觉好了点儿,为什么,或者我们是怎么做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是记录,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不做评判。
第二步:认同孩子的情绪
孩子是用自己的情绪面对这个世界的。当天一心一意地处于情绪中时,我们跟他讲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但是当我们理解他们,并接纳他们的情绪时,他们的心情才有可能慢慢平静下来,你在讲道理,他才会慢慢听得进去。
第三步:让孩子学习恰当地表达情绪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不过表达情绪的行为却有好坏之分。有三个原则可以参考: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损坏财物为前提。然后让孩子想想,该怎么表达情绪比较合适。
小朋友往往在生气或者遭受挫折的时候发脾气,推别的小朋友、扔玩具,等等。如果理解这些情绪的同时容忍这些行为,孩子会认为这样表达情绪、宣泄情绪是对的,他就不能学会控制情绪,而且在类似的情况下会继续使用这些不恰当的方式。所以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明白: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可是,你打人、扔玩具是不对的。打人伤害了别人,扔玩具会破坏东西。我们可以让孩子想一想,什么样的发泄方式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也不破坏东西。可以用语言讲出来,可以画画,可以想象自己的头上在冒烟。今天看了一个公众号介绍的一本绘本《生气汤》。讲的是小朋友生气了,他妈妈煮了一道汤,然后引导小朋友对着汤尖叫,说话,敲打锅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的过程。我觉得绘本中的妈妈很睿智,值得大家借鉴哦。
第四步:启发思考,通过解决问题来疏导孩子的情绪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和认同,他们就能平静下来。但是有些时候,仅仅认同情绪还不够,我们需要启发孩子思考,解决问题。
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哭闹不已。有些父母会不耐烦,一个玩具有什么了不起的,别哭了,再去买一个。可以家长也许不理解孩子的心情,他对玩具是有感情的,你买一个新的并不能代替他对就的那个的感情。(静怡分享的冰淇淋事件也类似)。这个时候我们要理解他:玩具坏了你很伤心,来,到妈妈这里哭一下。我们想想办法接下来怎么办。孩子的感受得到父母的人同,就会慢慢平静下来。然后我们可以说:“这个玩具的这个功能是坏了,但也许不影响玩呢。”也许孩子可能会自己找到其他办法。当孩子开始思考的时候,他的情绪就已经得到排解了。
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负面情绪或者过分的行为时,首先要警惕在认识孩子负面情绪上的误区,在观念上要从关注行为转变到关心情绪,并进一步学会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慢慢学会表达和管理情绪。
学而思:孩子喉咙痛,但是因为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吃冰淇淋,非要买冰淇淋吃,不给他买就哭闹不止。怎么办?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我想我会这么做,在孩子提出要买冰淇淋吃的时候,我会首先跟他说明情况:“宝贝,因为现在你的喉咙痛,如果吃冰淇淋的话,有可能你的喉咙会更痛,那你还是确定要吃冰淇淋吗?” 如果孩子确实想吃冰淇淋,那我会给孩子几个选择。比如:“妈妈可以给你买冰淇淋,但是这个冰淇淋你要跟妈妈分享一个,而且你的喉咙有可能在你吃了冰淇淋之后会更痛,你会很不舒服,并且要吃苦苦的药,即使这样,你还是想吃冰淇淋吗?除了这个选择,你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你可以等到喉咙好了之后再吃冰淇淋,那个时候妈妈保证给你买,并且你可以独自享受一个完整的冰淇淋。你自己选择你想要现在吃还是等喉咙好了以后吃?” 如果孩子还是坚持现在吃,那就遵守约定,给孩子买,其实偶尔吃一点凉的也许并不会有坏的结果。即使最终孩子的喉咙的确痛的更厉害,那也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权当是给他一个经验,他也许就会更加理解妈妈当初为什么反对买冰淇淋的原因了,那他自己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许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看来这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