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诗,比如《七侓.长征》,我们该不该教律诗的知识?理解这首诗本来就很难了,如果在引进律诗知识岂不是更难?而干国祥老师则认为,知识就是工具,就是武器,诗词知识教好了,反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反过来,若不通过这条道路,悬空讲内容,反而可能会走不到想到的地方。
古诗本身就有一种韵律美,一种意境美,我们必须让孩子感受到这些美!
今天,我们就干国祥老师的课例《山居秋暝》,来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感受古诗中的神韵!
一、预习促理解。
(一)、反复朗读诗歌,看看自己达到了第几重境界:
第一重:能正确朗读诗歌。
第二重:能读出停顿和节奏。
第三重:能够根据诗意读出感情。
(二)、结合注释,用铅笔逐句翻译这首诗。翻译时要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并把不懂的字词抄在下边儿。
(三)、律诗第二联和第三联要求用对偶的形式(就像对联一样),我们试着玩一玩对对子的游戏:
明对清,月对泉,明月对清泉。
松对石,照对流,松间对石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对____,____对动,竹喧对___;
浣对___,归对___,浣女对____;
归浣女,浣女归;下渔舟,_____。
竹喧乃浣女归来,莲动是________。
(四)、思考:
1.律诗的第一联,一般是总写全诗的。请问哪个词可以概括全诗?
2.王维的诗被苏东坡誉为“诗中有画”,请根据诗句分析:这幅画里有哪些景物,这是一幅怎样的画?(景物要写全,在第二、三联中)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开头就说“空山”,可是我们刚刚发现,这画中充满了景物,甚至是人的活动(包括女孩的笑声),为何却称为“空山”?说说你的意见。
4.根据末两句,诗人认为春景好还是秋景好?留在此处好还是归去好?
我们都知道,要上好课,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很多老师都很苦恼,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可学生们不去做,或者敷衍了事,怎么办?从干老师给学生布置的预习题可以看出,应明确告知学生预习的方向,预习题的设计应有趣,预习题要有伸缩性!这样的预习需要老师有能力并下一番功夫,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还要在预习的设计上下苦功!
二、课堂深挖掘。
上课之后,干老师的教学从检查预习开始。先检查朗读,接着玩对对子的游戏,然后解决预习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干老师的课,在轻松有趣中,又能发人深思。几乎每一步,都能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这样的课程不愧为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课程重点围绕“空山空在哪儿”,五年级的学生竟然在干老师的引导下,能想明白那么深奥的问题:王维本来在朝做大官,此时却不想做官,来到这山里,半隐居起来。由此可见,这“空山”是相对官场而言的,“空”就是没有官场那些烦心的事。其实就是王维认为“空”,心里“空”。
最后一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还得联系上文心是“空”的来理解。春景好还是秋景好?留下好还是归去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只要心是“空的”,“春花好,秋山亦好”,“留下好,不留亦好”!这个“空”,是不是淡泊名利呢?眼空,花草、山石、明月,朗朗在目!耳空,风声、水声、浣女声,声声过耳!心“空”似明镜,映照万物!
欣赏过干老师这节课后,我认为,哪怕是最深邃的知识,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就会有一定程度的感悟!一句话,好的语文素养和令人惊奇的思想,是老师教导出来的,同时也是自己大量阅读积淀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