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团农业连队捡棉花,大概是50后、60后、70后的记忆了。
记得是九十年代初期,兵团进入改革开放早期,外来人口可以流入兵团农业连队参加工作,主要就是承包40亩棉花地,从冬灌春灌,春耕春播,田间管理,防虫治虫,秋收棉花,棉花交售等工作,由承包人全部完成所有事项,每月可以享受90多元劳动工资,如果超额完成总产有不等金额的超产奖。
捡棉花是很辛苦的。它全靠劳动时间长,靠人的耐力好,靠人的手脚快。
捡棉花每天都要劳动10小时以上,一般捡棉花的人都要干早晨4个小时时间,因为早晨8:00—12:00这段时间,棉株上的棉朵有些潮气和湿润,手抓一朵碰到包叶或叶片不会成粹片,一般都是天黑了才出地里收工过秤。
如果棉花地块距离自家近一点还好,如果地块距离家远点,每天6:00钟起床烧饭吃饭,骑上自行车到地里8:00钟,为了多捡棉花,有的但晚上10:00钟才出地过秤,回到家中都会12:00钟左右,捡棉花一天早早晚晚要15个小时,所以很辛苦的。
有的人员为了赶时间,干脆在棉花地头搭建一个临时房屋或帐篷,一日三餐吃住在地里,所以很辛苦的。
到每天12:00钟过后,太阳火辣辣的,棉株上的包叶和叶片无水分而干燥,手一碰到棉花就是芝麻糊,粘在棉花影响棉花交售,这段时间以后捡花动作不能快了,但人还不能停,棉花数量靠一朵朵累计起来的,没有时间就没有数量。所以很辛苦的。
捡棉花,人的身体是弯着腰的,双手抓一朵朵到一把往花往花袋里塞,捡完一颗上的棉花才能捡下一颗棉花,要地里不见白。
口渴了喝一口凉水,中午饭都是在地里吃,吃完饭又接着捡棉花。
一个人承包40亩棉花地,自己一个人仅仅可以完成2000公斤左右棉花斤数,其他的棉花数量还得请外来人员捡棉花,雇外来人员捡棉花要准备房屋,水电,包布,锅碗瓢盆,粮油米面等生活用品,承包人大部分时间消耗在后勤服务方面(买菜,买油,买粮,过秤,晒花,上堆,交售),所以很辛苦的。
一个秋收周期要坚持3个月时间左右,有的时候要清理棉株上的尾花,要到次年元月才切底结束。
九十年代期间,团场外来拾棉花人员都是湖北,河南,四川自流的。
由于内地来回新疆距离远,往返路费高不便利,内地到团场拾棉花人员越来越少。从2002年开始,团工会以劳务合同方式从喀什,和田及阿克苏周边县镇等引进6000—10000人到团场捡棉花。
由乡镇领导带队入驻团场,负责他们来回安全,生活吃住,记账结账等等。
一直到2015年,机采棉大量普及,职工才慢慢的不雇佣大量捡花工拾棉花。
捡棉花,要戴白花帽,防止头发丝吊到棉花里面。
捡棉花,腰要系上棉花袋子,手上的花朵一朵朵往花袋装。
捡棉花,要有包布,棉花袋子满就倒到包布上。
捡棉花从1990年每公斤0.15元,演变到2024年每公斤2元。虽然每公斤2元,也很少有去地里捡棉花了。
现在的人条件好了,都不愿意去干辛苦的事挣辛苦的钱了。
借此兵团成立70周年之际,致敬每一位默默奉献屯垦戍边的兵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