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一句古训是学生时代家长和老师常在我们耳边叮嘱的教诲,于是我们以压力导向、以苦学为标准,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反复做大量习题和考卷;放弃休息时间做功课;占用体育、音乐、美术等“副课”时间来复习……
早上五点学习到晚上12点,平时还要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但是到考试的时候,学习成绩却总是令人不满意?是他们的智商原因?或者是学习天赋不足?亦或是他们的努力程度还不够?
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的智商不够,但实际上,是因为老师和家长的错误理解导致的!
古代读书的条件是很苛刻、很苦的,先不说不是每个人家都有钱让孩子去读私塾,就算是读了私塾,冬没暖气夏没空调,动不动还要挨戒尺,而且书目都是文史子集,不但每天把书背给先生听,有时候还要不求甚解。在这种环境下,可不就是“苦”的吗?但现在的环境下,又怎么会有“苦”字一说?老师和家长在用这句话勉励孩子学习时,却事与愿违的不断给了孩子们一个错误的暗示:学习没有终点,只有无尽的刻苦甚至是痛苦,是一件没完没了的苦差事,你要做的就是知道它是苦的然后再去对抗!
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只能是顶着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埋头苦读,却收效甚微。
对于孩子来讲,知识都是新鲜的,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就像第一次听到《格林童话》的故事一样。“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那晋朝的车晋、孙康,西汉的匡衡,何尝不是享受着艰苦条件下可以学习的快乐。
因此,在学习这件事上,我们要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味地“苦”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研究发现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对大脑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是中频区和高频区的声音,对提升孩子学习兴趣、改善孩子的精神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低频区1000 Hz以下
主要与身体控制(平衡)、姿态、声音节奏、植物神经性功能有关,耳前庭感知低频声音。此区出现错误易导致孩子思维和手不能同步、手眼不协调、笔记脏乱、组织性、条理性困难。
中频区1000-3000 Hz
主要与语言、沟通、逻辑和声音控制有关,此区出现错误易导致孩子逻辑混乱、挫折忍耐度低、对于学业动机不强、没兴趣、不想参与、紧张和焦虑、缺少机智、不能很好地承受压力。
高频区>3000 Hz
主要与精神状态、创造性的、音色、音域有关,此区出现错误易导致孩子注意力下降、精神疲惫、创造性差、一天结束时感觉疲劳、习惯拖延、有抑郁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