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17年已悄无声息的走到了尽头。去年圣诞夜,走出考研考场的我被迎面袭来的彻骨寒风冻得直哆嗦,内心却颇为宁静。独自站在华灯下等车,看着车水马龙,恍然隔世般打量着街头的男男女女。那画面还历历在目,如今又是一年。
2017年,我25岁。毕业后的时间就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肆意奔跑。很多时候我仍以为自己还是那个初入职场的小姑娘,蹉跎间又逝二三年了。工作上算不上白纸,但又远远达不到独当一面的境地。正如这25岁的年纪,谈老,似乎还不够资格;说年轻,又有点脸红。
25岁,一个令人心悸的年龄,它常被视为少女和熟女的分水岭。以前买护肤品时,柜姐总吓唬我:“女人到了25岁就会胶原蛋白开始流失,身体机能走下披路。得赶紧护肤,你底子再好,也比不上人家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这些话时时警醒:25岁的女人会一夜变老、变丑、变成社会的遗弃品。如今真活到这把年纪,我照样和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们一样在大街上“花枝招展”,没给社会造成负担,也没给别人带去困扰。年轻算什么?谁不是过几年就老了。
25岁,我重回了校园。能再次读书,这种感觉有点五味杂陈。倒也真没觉得有什么好炫耀的,无非是毕业后长期的焦虑感和迷茫感让我无所适从,于是便有了“职场套路深,放我回农村”的想法。我从不认为这是一个职场成功者的回炉进修,更像一个落难者的仓皇而逃。但是,我活得比以往更“随心所欲”,开始敢于正视自己的内心,而非世俗目光。
01
说实话,25岁的年龄,很多时候,这种感觉很矛盾。
回到校园,每天和一群95后朝夕相处,那些稚气未脱的宝宝们,仿佛几年前的我,生活简单而美好,对远方有憧憬,对眼前又迷茫。而跻身在校园中的我,总感到这片祥和的土地不像我的战场,我的对手们都在社会中厮杀。
每天刷朋友圈,卖房的、微商的、晒娃的……全都在展示着自己的生活状态或人生感悟,他们好似在天天提醒我——这才是我这个年龄该做的正经事。而我却还过着靠爸妈打赏的生活,一个活脱脱的三无人员——无收入、无存款、无配偶。与同龄人相比,我也常困顿:这到底是一种成功还是失败?
当然,如果不读研,25岁的我大概也不会出人头地或风光嫁人,无非是有份工作,当个无名小辈。或许,读书并不会使我前程似锦,但也不至于阻碍我的“康庄大道”,只是当年龄渐渐由优势变成劣势时,我应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可能性。
02
我想说,25岁的年龄,谈“相亲”已没有了尴尬。
大学毕业后,“找对象”的话题就一年比一年高频,没有人再关心你学习好不好、收入高不高,开口便是“对象找没找”。仿佛这个年龄段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如找个对象来得实际。几千年来女性身上沉淀的矜持气质也在被婚恋市场上大肆宣扬的“剩女”口号逐渐瓦解。很多时候,身处其中的我却总像个旁观者般审视这一切。
25岁,结婚晒娃的人多了,相亲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每次听到朋友的相亲经历倒也欢乐,这种欢乐感大多源于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男女在一起尬聊,若看对眼倒是美事一桩,万一互不顺眼,那画面想想都“笑果”十足。对于相亲,我总觉得它形式上透着急迫不从容,情感上又显得功利而缺了美感,在短暂的相识中交出内心,这对慢热的摩羯来说真是挑战。当然,存在必然合理,在快节奏时代,相亲倒算是单身男女最省时节效的择偶佳径了。
25岁,你问我理想爱情是什么状态?理想对象是什么样子?我竟答不出来。相比起能力提升和事业规划,这个问题实在抽象太多。如今对爱情倒是少了很多幻想,越接近它,越觉得它少了些神秘感。以前你眼中那个独一无二的他,无非是阅历多了点、情商长了些。我从不排斥套路,愿意套路你的人,多少都证明你有点存在价值,但套路里不能缺少真诚。都说恋爱谈的是情商,和高情商的人恋爱,就像与高手过招,对方亦敌亦友亦师,总能给你思考、助你成长。或许欣赏一个人的理想状态大概是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
03
还想说,25岁的年龄,做什么都行,开心最重要。
25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的选择实在太多。这常常让我倍感彷徨,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未来可以做什么,做了的事情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喜爱,死命的坚持也不清楚那份原始的动力是什么……
然而,25岁不允许你患得患失、拖泥带水。你努力赚钱有意义、寻择配偶有意义、生儿育女有意义、健身变美有意义、提升学历也有意义……你的时间投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因为你只有一次25岁,想做的事就要尽快去做,人生哪有那么多精细计算好的事,机会来了能接住最好,没接住就努力变得更好,过多的懊恼悔恨只会显得多余。
25岁,我没钱、没车、没房、没人,但我暂且还有能力保护这颗随性的心。不用背井离乡去外面的世界打拼,不用思考如何融入这陌生的城市,想玩时能召唤儿时的玩伴、想家时也能随时去亲友家蹭饭,在这个承载着我大部分记忆的故土上洒下自己最青春宝贵的年华,与它共同进步和成长,谁说这不是一个25岁姑娘的幸福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