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3
辛丑金牛年农历十二(腊)月二十二日,公元2022年(任寅)1月24日,星期一。
第5周。
距离2022年中考仅剩151天。
距离壬寅年初夕仅有7天。
今日格言
装在心里的情谊是甜蜜的, 记在心里的朋友是真诚的, 珍惜难得的缘份是无价的, 送上不变的问候是真心的。
5:03分,手机闹铃响过,就起来了。
看了看《卖油翁》,
又预习了《阿长与‘山海经’》。
干完了这一切,便到外面铲棚上滑下来的雪。
铲雪毕,便开始做早饭。
7:00分,早饭也做成了,妻和小棉就还没起来,我等她俩起来时一起吃吧。
雪还在下着,不由的让我想起了一首打油诗:
天地一笼通,井上一窟隆。
黑狗身上白,百狗身上肿。
8:04分,化学刘在企业微信上开始线上开课辅导了:
中午在钉钉上讲完了《卖油翁》,下午进行讲述《阿长与〈山海经>》。
效果如下:
任何付出都不会白浪费的;谁今天懈怠了生活,来日生活会把它晾晒在沙滩上的。
刘校长在企业微信群讲了化学中的《化肥与农业》。
晚上?
老皇历。
用清华大学附中七年级期末语文、英语、数学三科试卷测评。
这是进行的第十四、五天了吧!
明天?计划用深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的全科(七门)进行测评。
不论将来如何,我们现在付出了就中。目前,只求勤奋,不问未来。
8734
赞二舅父雪夜坚诗
征途漫漫无所惧,
胆精励竭歌一曲。
为民服务守东门,
愚公移山骥伏枥。
8735
一切随缘
人的一生中,时常会遇到不少坎坷,不少困境。然而,面对生活的刁难,我们总是在抱怨与介怀,感叹着命运的不公。却不曾想过,无论我们怎么抱怨,怎么哀叹,一切早已尘埃落定。
与其念念不忘过去的一切,不如放平心态过好如今,时间回不到开始的地方。对于已经错过的一些东西,不要一再的去遗憾,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只有好好珍惜已经得到的,错过的才有意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永恒不变的。你终究要明白,好事坏事,终成往事,人生无需太多感慨,想开便是晴天。
所有经历,无论是好是坏,都是一种成长。所有一切,到最后,都会成为过眼云烟。生活对任何人而言,从来都是不容易,虽然我们被赋予的一切并非最好的,但也从来不是最差的。懂得笑对生活,生活才会善待于你。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不为过去而悲伤,不为现在而惆怅,不为将来而迷茫,无论好坏,都能够坦然面对一切。
8736
悯农
千门紧锁万田荒,山村渐渐变凄凉。
自古农夫耕种苦,逐迁都市学经商。
8737
武陟民间故事:孟母三迁的传说
孟轲是战国时期鲁国(即今山东省邹县)人。他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家里很穷,上无瓦片,下无立锥之地。母亲带他到处要饭过日子。
长期的要饭生活受尽了有钱人家的白眼和欺凌。孟母觉得只有叫儿子读书做官才能摆脱这种地位。
这天,孟母领着儿子来到怀邑(即今武陟县西南部)的尧村。她看到儿子长到七八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决定不要饭了,纺花织布卖钱供儿子上学读书。
可是尧村下棋成风,常常有三个一堆五个一堆聚在一起下棋。孟轲常常去跟前看,不长时间就学会了。又不久,他就成了佼佼者。他一下学,不少高手找他较量。为此常耽误了吃饭和上学。孟母觉得这样久之,必然影响儿子的学习。这个村不能再住了,孟母把家迁到了南边的舜村。
可是,舜村有不少人好玩鸟,门前挂着鸟笼,鸟笼里装着五光十色、叫声优美好听的鸟。孟轲一进这村,就迷上了玩鸟。他常跟同学逃学,到十几里远的黄河滩逮鸟。孟母觉得这样下去也不行,学业非荒废不可。这个村也不能再住了。
孟母把家又迁到禹村。
禹村东边不远处有个湖,湖水不深,清澈见底,夏天清凉,冬天温暖。它成了禹村孩子们的乐园。孟轲跟同学们经常去那里玩水,又耽误了不少功课。孟母觉得三十六计,走不是上计,而是下计。因为村村都有自己的风习,都有孩子们寻欢作乐的场所。看来不能再走了,得想法教训教训他。
这天,孟轲又逃学玩水了。孟母一狠心,把织布机上的经线都割断了。孟轲回来瞅见,不由吃了一惊,问:“母亲,这是何故?”母亲说:“我黑不是黑、白不是白地纺花织布为了啥?还不是为了你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大官,咱不再受有钱有势人的歧视和侮辱!可你却不体贴我的良苦用心,一味地贪玩。我何必再费这么大力气呢!我看不如咱重去要饭吧!”
孟轲扑通一声跪在了母亲面前,发誓说:“母亲,孩儿错了,孩儿再也不贪玩了!”
从此,孟轲操心读书。后来,他虽然没做上什么大官,但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被人们称为亚圣。
后人为了纪念孟母三迁为儿择邻,就将她带孟轲先后住过的尧村、舜村、禹村分别改为北孟迁、南孟迁和孟门,一直沿袭至今。
8738
武陟民间故事:鲁班的传说“班母”的来历
凡木匠都离不了“班母”。它为什么叫班母呢?
鲁班小时候做木匠活用的墨斗上的墨线线头,常常系着个疙瘩。每当做一件西,看看边或面直不直,或者通不通的时候,总是让母亲拽着疙瘩,自己手拿着墨斗盒吊线。日积月累,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鲁班的母亲也感到厌烦,于是说:“班儿,你就不能想个法儿一个人吗?鲁班想啊想啊,整整想了三天三夜都没想出来。
一天,鲁班的母亲正在做针线活。鲁班又要让母亲来拉线,鲁班的母亲急忙放下针线,取下右手中指上的顶针,放在针线筐内,可站起来向鲁班迈步时,不小心踢翻了针线筐,筐里的东西撒在了地上。她打了个翅超,一脚踩在顶针上。
顶针成了两半儿,一个大半儿,一个小半儿。鲁班的母亲灵机一动,拾起大半儿的顶针走到鲁班跟前说:“班儿,你把它钻个眼,使线系在上面,然后挂在木头上,一个人不就能吊线了吗?”
“哎呀,娘,你想得真好!我想了三天三夜都没想出来。”鲁班高兴地说。
从此以后,鲁班就不用母亲拽着疙瘩,而用带勾的东西代替。人们为了纪念
鲁班和他的母亲,把系在墨线头带钩的东西叫“班母”或“母治”。
8739
武陟民间故事:马王爷为啥三只眼
相传,鲁班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刚刚竣工,工匠还未离开工地,已震惊了天上的神仙,纷纷下凡前来观赏。杨二郎闻讯后,一则想看看赵州桥巧妙绝伦的建筑艺术,二则想试试桥的载重量,就扮作一个老翁,赶着一头毛驴,驮着太行、王屋二山,也奔赵州桥来了。
此时,鲁班正在桥下验工。老翁见了鲁班,大声吆喝:“喂,我说伙计呀,别忙活了,招呼你的桥,我要赶驴过来了!”鲁班抬头望望那头驴,满不在乎地说:“这桥大马大车过来都承受得住,哪在乎你一头小毛驴!”老翁笑了笑说。
“还是小心点好!请注意,毛驴要上桥了!”
老翁的毛驴,前脚刚刚踏上桥头,整个桥体顿时摇晃起来。鲁班忙伸出右手,托住了桥拱(现在赵州桥体下面,还留有鲁班托桥的指印)。老翁赶毛驴过了桥,鲁班深深吸了一口气,抬头再望毛驴时,只见毛驴背上驮的是两架山,赶驴的原来是杨二郎。于是,惭愧地说:“真是神人不认神人,还留这眼干什么!”
说罢,将左眼抠了出来,扔在地上(从此,鲁班成了一只眼,他的徒弟徒子徒孙为尊师,在吊线时也都闭住了左眼,成了一只眼)。此时,马王爷刚好路过此地,见鲁班扔下的那只眼在地上蹦跳着,忙弯下腰,捡了起来,贴在自己的额前。从此马王爷成了三只眼。马王爷是种田能手,现在种田人在耩麦时,摇耧的也都成了三只眼。
8740
武陟民间故事:秦始皇设置武德县
东周时期,中国出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那时候诸侯割据,百里为王,形成了大大小小许多国家。后来,这些国家互相吞并,变成了韩、赵、魏、燕、齐楚、秦七个强国。
秦王赢政十三岁即了位,靠承相吕不韦掌着政权。赢政长大后,把政权从吕不韦手中夺了过来。吕不韦不满意,就纵容一个叫嫪毐的宦官发动叛乱,企图除掉贏政。贏政发觉此事,随即出兵反击,打败了叛军,将毒等二十余个叛党车裂了,并免去了吕不韦的丞相职务。吕不韦仍不服,勾结六国想东山再起。赢政又及时发现了,把吕不韦调往蜀都。吕不韦看大势已去,就服毒自尽了。
政平定了内乱后,又率领大军灭了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号称秦始皇。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赢政东巡。他行至现在的武陟县东部,为炫耀自已以武德定天下的功绩,颁旨在这一隅设置武德县。相继经历了八百多年。
到南北朝时期,因遭石勒破坏而废。隋开皇十六年(596),设置武陟县,治所曾设置在这里,为时仅十年。大业二年(606)又废。
武德县城废后的居民,为了使后代不忘秦始皇在这儿建置县城,而且具有八百多年的光荣历史,就将村名称为大城。
8741
武陟民间故事:刘邦与樊哙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时候,樊哙是刘邦部下一员骁将。樊哙生于沛,以屠狗为生,和刘邦同是吕家门婿。樊哙生得膀大腰圆,力大无穷,斗酒半羊方能一饱。刘邦自立为沛公后,便把他收到手下。
公元前205年,项羽率大军攻齐,刘邦乘机纠集附近诸侯之兵攻占西楚首都彭城。后来在荥阳又和项羽大军相遇。刘邦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勇将樊哙保护刘邦北渡黄河来到杨庄。刘邦人困马乏,回头望不见项羽的追兵,便就地休息。
忽然黄河岸边尘土飞扬,人喊马嘶,刘邦与樊哙赶忙起身向西北逃跑。
突然,一道深沟挡住了去路,沟内水深,没桥又没船,战车被困在沟东南。
项羽兵马越过黄河土堰,“活捉刘邦”的喊声震耳欲聋。刘邦吓得面如土色,险些从战车上栽下来。只见大将樊哙抽出宝剑向马屁股猛刺,战马疼得向前一跃,跃过涧沟。
战车虽越过了涧沟,但车轴跌折了。项羽兵马离涧沟越来越近,刘邦心急如焚,绝望地大叫道:“天灭我刘邦呀!”大将樊哙急得团团转,附近连棵树也没有。樊哙心一横,牙一咬,将自己的一只胳膊伸到车下,以臂当轴。刘邦坐的车慌忙又向西北逃去。樊哙因流血过多昏了过去。
公元前202年,刘邦灭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封樊哙为舞阳侯。
刘邦为了不忘自己遇难呈祥的涧沟,就颁旨把杨庄改为涧沟村。后人为了纪念刘邦,在涧沟建立了汉王庙。樊哙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将,就在当年的战场上,现北郭乡蔡庄北的小蔡庄东头修建了樊哙庙。
8742
武陟民间故事:张良戏女
张良为刘邦的军师,帮助刘邦打天下,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封为留侯王。
张良被封为留侯王后,荣归故里。他来到村头,看见有个窈窕淑女在摘棉花,顿时张良心里痒痒,便上前挑斗。
那摘棉花女见了,抬头一看是自已的父亲,忙喊了一声说:“爹,你不认你女儿了?”
张良一看调戏的是自已闺女,脸羞成了大红布,无地自容,不好意思回家了,扭头就走。
8743
武陟民间故事:彭越与彭庄
西汉初期,有个叫彭越的人,开始在项羽手下干。后来看到项羽有勇无谋太傲慢难成气候,就离开了项羽,投靠在刘邦麾下。他帮刘邦打天下,立下不少奇功。封他为梁王,都到了天下大定后,刘邦怕韩信造反,就与吕后设计把韩信杀了。彭越手下有个叫扈辄的部将劝他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杀罢韩信,就轮着杀你了,不如趁早反了吧!”可彭越认为自己没有对不起刘邦的地方,彭越造反自己没出征,实在是有病,并不是不愿去。刘邦没任何理由杀自已,因而不听,泰然处之。
谁知要治人罪,何患无辞。刘邦硬说彭越不出征,是故意装病,是暗里支持彭越造反。因而就派人把彭越带到洛阳,下了监狱废为庶人,叫他搬到蜀中去住。吕后截住了,对刘邦说:“彭越是个壮士,您把他送到蜀中去,就等于把老虎送到山上。自讨麻烦,后患无穷,不如干脆把他杀了!”于是刘邦又改旨将彭越杀掉并灭其三族。族中有个侄儿闻讯连忙逃出了洛阳,跑到怀县西南落户隐居,后成村,以姓得名为彭庄。
8744
武陟民间故事:蒯通与蒯村
楚汉相争时期,汉将韩信攻下了齐国,被封为齐王。
有个谋士叫蒯通的,他劝韩信说:“现在楚汉相持,项王和汉王的命运掌握在你手里。你助汉,汉胜;你助项,项胜。叫我说,你谁也不助,三分天下,鼎足而居为好!”韩信说“汉王待我很厚道。我饥,他把饭让我吃;我冷,他把衣让我穿;授我上将军印,他把几万兵马交给我指挥。我怎能忘恩负义、背信弃义!”蒯通说:“汉王之所以待你厚,是想利用你给他领兵打仗,冲锋陷阵。你没听人常说,野兽尽,猎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吗?到他打败了项羽,得了天下,就该杀你了!”韩信说:“不会,我为他立了那么多大功,他怎么会恁没良心!”蒯通说:“良心与江山比谁重?不用问是江山了!古人说,勇略震主者身危。请你三思!”蒯通说罢走了。
由于韩信自认为功多,刘邦不会没良心,不忍背汉,将蒯通的话丢到了脑后。第二天汉王下诏叫他攻项王,他就毫不犹豫地领兵前往了。
后来,刘邦灭了项羽,当了皇帝。陈稀造反,他平定陈稀胜利凯旋,见昌后设计把韩信杀了,便问,韩信临死说了些啥话?吕后说:“他说他后悔没听蒯通的劝告。”刘邦一听,心里大惊,立即下令叫人把蒯通抓来。蒯通被抓来了。刘邦问他从前有没有劝说韩信谋反的事。蒯通一点不害怕,他从容不迫地说:“有!可惜他不听我的话。他当时若听我的话,也不会落个身首分离的下场!”刘邦一听,火冒三丈,立即下令,叫把蒯通拉出去杀了。蒯通拼命挣扎喊冤。刘邦质问:“你煽惑韩信谋反,罪恶滔天,冤从何来?”蒯通说,“当初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我是齐人,只知有齐王韩信不知有汉王你呀!好比坏人的狗也吠叫尧一样,并不是尧不仁,而是狗不知他仁,只知各为其主!”刘邦觉得蒯通说得有理,就赦免了他。
萧何病故,曹参接任丞相。曹参礼贤下士,知道蒯通足智多谋,就收蒯通为幕宾,协助他出谋划策,料理朝政不久,蒯通病故了。曹参奏请惠帝,赐他金棺、金椁、金銮驾、金瓜、钺斧和执事;并颁下诏书,将他的遗体送回原籍河北安葬;并让曹参亲自护送。
谁知灵柩抬到现今武陟县城东北与修武县交界处时,抬灵柩的绳索突然断了,灵柩随即落在地上。曹参叫人们把绳索赶快系结一块,继续赶路。谁知刚把绳索系结好,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使人睁不开眼睛。曹参看着无法继续赶路,只好把灵柩丟下,领人回西南数里远的杨豹峰村躲避。
狂风整整刮了九天九夜。风一停,曹参就带人往灵柩处去。谁知到跟前看,灵柩不见了,灵柩停放处出现了一座沙石堆成的大冢。曹参命送灵柩的人扒开沙石,找出灵柩,继续赶路。跟着的一个风水先生说:“这里是风水宝地,蒯谋士相中了这个地方,就叫风神搬来了沙石将他埋了。咱们还是尊重他的心愿不要再动吧!”曹参觉得风水先生说得在理,就点头应允。谁知曹参的一个姓董的随从说:“我终生最敬佩的人就是蒯谋士,他足智多谋、忠勇侠义、无私无畏、无与伦比。我不忍心让他的英魂在此孤游,我愿为他守墓,陪伴他的孤魂终生!”
曹参觉得他这个姓董的随从也够忠义的,因而也就答应了下来。临别,送了他不少银两。这个姓董的随从就在冢旁修建了房屋,为蒯通看守起了坟墓。
后来,这个姓董的在这儿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使这儿逐渐形成了村落。为了秉承先祖遗志,使蒯谋士的英名永留人间,就将此村起名为蒯村。
8745
武陟民间故事:汉武帝流下悔恨泪
西汉时有个文学家叫司马相如的。他写的《上林赋》一文深得汉武帝赏识,封他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出使成功,归来拜为孝文园令,住在京都。汉武帝约他每到三、六、九下午来御苑宫作赋、弹琴、弈棋。初三那天,他准时赶来了。发现汉武帝脸色发黄,说:“万岁,我观你的气色不正,必有病魔潜入体内。”武帝哈哈大笑,拍着高高的胸脯说:“朕乃龙体,何魔敢侵?休要戏朕!”
司马相如真诚地规劝:“请万岁相信我的判断。因您病轻,还未觉察,此乃黄疸肝症,望万岁不可掉以轻心!”武帝不悦,说:“休再多言,快与朕作篇赋来!”
司马相如沉思了片刻,说了声“好”,即赋道:“夫何齐桓侯兮,体有恙而不察。扁鹊太好事兮,将其情而告知。齐桓侯讳疾忌医兮,反责怪扁鹊生非武帝听到此处,已觉得司马相如在借古讽今,指桑骂槐,不由勃然大怒道:“肤岂齐桓侯一介夫尔!朕无恙就是无恙,若再妄自非议,定将不饶!”司马相如哪敢再赋,只好点头称是。
司马相如归府,坐卧不安。他疑心自己判断不准,取黄帝《内经》、扁鹊《内经》、白氏《内经》阅读。读后,他觉得自已判断无误。圣上乃一代英主,若有不测,于大汉江山有损无益。即使断头,亦应再谏。他据医书开了个方子,派家人采购药物。采购回来后,他又进行了精心研制。
初六那天下午,司马相如推开御苑宫的门,不见汉武帝,只见通往内宫的门头悬着一口玉龙宝剑。这是何意?他顿时坠入五里雾中。
司马相如正在纳闷,一个老太监迈着蹒跚的步子,泪水汪汪地走了过来,颤声说:“司马大人,万岁不来了,要你一颗头颅哩!”
“这是何故?”他的脸霎地惨白,赶紧问道。
万岁今病倒于床。他说,他本来没病,都是你把他说成了病。今只有割下你的头颅他的病才能好。”
司马相如感到汉武帝太糊涂了。病是病魔入侵肌体所致,岂是说成?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也!自己死,则无所谓,可圣上的病并不会因自己死而痊愈。
于是他说:“公公我遵旨。”可是不由得眼睛又瞅着配好的那包药说道:“这是专门为圣上调制的一剂药。圣上见了我的头颅,病若能好倒罢了;若无济于事,务必请圣上把它服下。否则,圣上的性命难保矣!”言毕,他把药递给老太监,抽出宝剑自刎了。
老太监把药塞进怀里,提着司马相如的头颅进了内宫。
汉武帝刚才神志还较清醒,此时已陷入昏迷状态。老太监提着司马相如的头喊他,叫他看,可他仍不睁眼。老太监只好把司马相如的头置于地上,将司马相如配制的药调制成浆汁,给汉武帝灌服下去。
药到病除,不大一会儿,汉武帝就清醒了过来。他觉得很奇怪,问老太监
“朕的病怎么好得这么快?”
老太监说:“我给您喝了司马相如为您配制的药。”
“司马相如何在?”汉武帝急问。
老太监从地上提起了司马相如血淋淋的头颅。
汉武帝如梦方醒,后悔不已。他抱着司马相如的头,痛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