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在即,我该拿什么告别仲恺?最近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挥之不去。现在想回忆青春了,可以直接搭乘各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飞回来,或不想劳累,也可以通过看文章看公众号来获取母校的最新消息,又或想要更立体直观一点的,也可以通过全景VR地图来看看仲恺现在的模样。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我们都可以很方便地得到这些信息,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今年毕业的我们有幸赶上母校的九十年周庆。霎时间,整个学校挂满了喜庆的横幅和各种标识。鲜花满地的仲恺像前吸引了学弟学妹争相拍照留念。南区的篮球场上停满了一排排赶回来为母校庆生的学子们的小轿车。
那天我早早起来正要赶去一场招聘会的途中看到一个约二十七、八岁的年轻爸爸牵着一个约两三岁的儿子漫步在通往男生宿舍的小路上。他旁边那个穿着鹅黄色连衣裙的年轻妻子正一脸幸福地挽着他的手臂,轻轻地靠在他的肩膀上亦紧紧地跟随着他的脚步。走到一处时年轻爸爸抱起了两三岁的儿子,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栋宿舍楼,笑着说了句不知什么玩笑话,逗得全家开怀。他们的笑容,真挚又动人,是这阴天中的一抹暖阳,照暖了我的心,使我禁不住停下脚步来静静地观望。
其实学校历经九十年的风风雨雨,无论是宿舍楼还是小路,也不复当年的光华。我们没有很多值得游客专门来游览拍照的景点,也没有大到去上课也要搭个校内公交,更没有享受过像电视电影演得一样美好的宿舍公寓生活。那仲恺里到底有什么值得一波又一波的学子涌回来?难道在网上看看仲恺全景VR地图不够吗?是什么原因驱使他们再回到仲恺?大概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
而我猜该是一件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东西落在这里,带不走,所以只能偶尔回来看看它还是否安在。至于这是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也就不可得知了。正如有一句话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相信一千个仲恺人心中也应该有一千个仲恺。而仲恺里的哪些角落对于他们才是特别的,有意义的,能勾起他们记忆或情绪的,也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
大学四年,我们把四年的青春交付在这里,我们理应会对它产生不同的情绪。喜欢篮球的男生,面对球场是否还会想起在这里投篮的岁月;喜欢舞蹈的同学,忘不了曾在舞蹈室里挥洒青春;喜欢待图书馆的同学,对图书馆的一桌一椅也情有独钟。
现在的我们对这些的角落的记忆还是崭新的。它明晃晃地在你面前时,你不甚在意。等多年以后,记忆褪色,或许它改了地方换了新貌,你才会拼命地渴望着从这里挖掘出它当年的痕迹。当再看到那点点记忆中的痕迹时,你是否也会泪流满面。
想到这,我对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问题有了清晰的回答。和仲恺最后温存的时光里,我要拿起我的手机,再重新好好逛一遍校园,走走平时经过的路,看看曾经忽略过的景,给仲恺拍拍小相,为记忆中的仲恺重新染上一层永不褪色的漆。
漫步仲园·海珠校区
每次经过这里,总是很羡慕艺术院的同学可以拥有一栋属于自己学院的教学楼。经过大三大四的修整后,从外面看更美了。或许其他学校的同学无法理解我们的艳羡,但我们自己学校的清楚,我们学校少有一个院占有一栋教学楼的。物以稀为贵,这么想想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偶尔里面也会有一些艺术学院学生的作品的展览。我去过两次,其中一次尤为深刻。那是一次茶具艺术品展览,因喜欢茶艺,那时真恨不得马上认识一两个艺术院的学生,让他教教我怎么做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茶具。
即将毕业的我们,偶尔经过这里也会忍不住八卦说艺术院的学生很容易找工作,而且普遍工资很高等等。后来不知哪来的小道消息又说,其实他们并没有其他院的想得那么美好,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个道理。
大三从白云搬过来后,对于海珠校区的两个饭堂流言很多。总的来说,就是南区饭堂的饭菜比较好吃,北区的娃被北区饭堂虐待到要经常过来南区觅食。
我刚搬去不久后,试了一下南区饭堂,惊为天人,感觉比小白云的好吃多了。后来又去试了一下北区一楼饭堂,记得那时候点了一盘很普通的白菜苦到从此不爱。
后来大四时北区饭堂重新装修了一番,我们宿舍几个去试了北区二楼的饭堂,突然又路转粉了。临近毕业前两个月,我们对南区饭堂已经提不起食欲了。每天总想着去外面,去北区,去点都德或去其他更广阔的世界觅食。
北区食堂旁有一栋明黄的复古建筑楼。以前不知是树遮挡的原因,还是它的墙体没有现在重新粉刷的靓丽,一直没有留意到它。现在的它,着实让我眼前一亮,流连不去,本想着再走进去参观一下,却看到门口处堆着一堆装修用料,一个装修工人正在里面忙碌,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校史馆明黄色的建筑墙体与蓝天搭配得刚刚好。
走到这里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我在外面拍了一张全景照后想进去参观一下。然而管理员却说不可以进去了。有点遗憾地继续前行。后来再次经过这里时听一个朋友说,这里只允许一些学院的学生来参观,我们管院的是不被允许来参观的。顿时对这样的规定感到哭笑不得。后来和另一个朋友又经过这里时聊起同样的话题,她又说并没有这样的规定,她已经进去参观过了。看来我还是自己去亲身体验一把才行。
那天正好是清明,我看到石碑前静静地摆满鲜花,以表达我们对先贤的缅怀和敬爱。对于廖仲恺与何香凝故居前的这块石碑,我想表达出一种庄严而静肃的感觉,故把图片滤成的黑白。
出了北区后门往左走就是仲恺的后街。这里大大小小的店铺都有一种老城区的感觉。低调朴素接地气的装修风格,让人感觉亲切而不腻味的热情,就是这里的特点。
从后街出来继续往左拐就是仲恺的后巷。后巷里有很多美食,食全食美的麻辣烫,东北饺子馆的饺子和烤鱼等等。
仲恺的招待所已经变成了学生公寓楼,之前部门师姐搬来海珠时住的就是这里。因那段时间我刚好在附近找到一份兼职,于是就在师姐的宿舍借住了一个暑假。在那段时间里,师姐们都热情地接纳了我。我真的很感激,只是我真的不太会表达出来。
回学校经过艺术院前的篮球场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栏杆的一边一脸愁容,眼神在四处搜索着空瓶罐。而栏杆另一边的男生笑颜如花,手里拿着的是老人想要的瓶罐。一条栏杆,一根柱子隔着两个世界。
觉得当一个足球守门员除了有足够的水平外,还需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当还没轮到你表演的时候,你可以在一边自娱自乐着。
学校的足球场似乎可以外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外面热爱踢足球的协会或团体组织来这边踢足球。我虽然不喜欢成为热闹的一部分,但我喜欢在该热闹的地方热闹一点。
有篮球场的地方就有青春。试问男生间的友谊有多少是在球场上建立起来的。记得以前部门有一位师兄特别爱打篮球,总在群里吼人出来玩一场。正所谓饭前热身打一场,饭后消食打一场,打打闹闹间感情增进不少。
梦之源,大概是寄希望于仲恺成为梦想的源泉,梦想的发源地的意思吧。
这个复古的亭子孤零零地待在这里年久失修的模样,好不可怜。偶尔看到穿汉服的妹纸来这个亭子取景,有时也会看到一些部门选择在这里聚会。但个人觉得这里晚上真的很多蚊子,要注意防蚊虫。另外亭子也是真的是年久失修,在拍摄过程中,我踩空了一块木板差点摔倒在地。我估计着它要么继续留在这里见证历史,要么在不久将来会以安全为由被要求重修或拆离。想到这,我不禁想问设计者在这处设计一个木亭子的初衷是什么?
同一个亭子,这么看它,好像有一种秋日气息的感觉。只是对于不高的我,手举得有点酸。
走到这时,刚下课不久,有两个学妹经过这里,我赶紧弯腰跪地拍了一张。对于我来说,来英东楼,一是为了帮班里同学交网费,而现在一个app就搞定了;二是从南区跋山涉水到一楼小蜜蜂箱拿中国邮政的快递。
抬头望去,英东楼内镶住一片蔚蓝的天。从这个角度看它,竟有点新奇。
昏黄的阳光穿过楼道的竖排栏杆为园内一棵孤独的树打下漂亮的光影。不知是上天的安排,还是设计者的精心布置,一切都美得刚刚好。
在校园里经常看到一些老人会在黄昏时分带着自家的小狗出来散步,画面十分温暖。
在两棵将百年历史的大树下,一个女生坐在长凳上静静地看书。她不是我的模特,而我也不是她的摄影师。我只是很喜欢这个画面。
仲恺的喵不怕人,而我怕它。我在后面拍它,后来它发现后回头看了我两眼,突然就摆出各种妩媚的姿势供我拍摄。不得不说,这很上道。可是,有点胖胖的它,不适合妩媚,喊它换一个也不理我。哼,我也拽!只留你一张背杀。
关于仲恺的喵喵,真的有很多很多八卦。有一次我和朋友搭电梯回宿舍,电梯门一打开,发现有只喵喵蹲在里面。我和朋友相看一眼不禁惊叹,仲恺的喵都逆天了,还会坐电梯。虽然仲恺的喵有时候有点萌,但到春天时分,求偶时节,午夜时刻,楼下就响起一声声婴儿哭似的喵叫,我们就烦不胜烦。对它真是又爱又恨的!!!
一直幻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早早起床拿上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坐在花园的石板凳上晨读。晨风微凉,而阳光偶尔穿过树林温柔地打在我身上。美好的一天,从这一刻开始。
出了英东楼往左走,是一个显少人来光顾的小花园。我在这里漫步,看到一棵树下有这么一间可爱的小木屋在和煦的阳光的照射下犹如童话般梦幻。
在不显眼的小花园旁是一间红砖房,一盏孤独的灯在静静等着。我在想它晚上有多久没有亮起来过了。
去图书馆那么多次,有没遇上这么一个女生或男生,让你至今难忘。
外面的世界纷乱复杂,有时想要找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静静地看上一下午的书,享受一个人的静谧时光。
窗外的阳光是我世界里面的光,我心向阳,就无畏悲伤。以后的你,无论遇到什么棘手难过的槛时,抬头看看,你仍有希望。
明明是广州的春天,校园里的某种不知名的树总是落满一地黄叶,让人错觉以为到了秋天。
行政楼与英东楼之间的小花园,是个适合静心的地方。有烦心或想不明白的事来这里静静地坐一会,会不会就豁然开朗了一点?
最近一直在构想怎样拍好图书馆。因为很想拍图书馆的全景,但无奈正门周围都被树覆盖住了,难以有个干净好看的正景。正好那天在拍妹纸的时候,从这个角度看图书馆,很有感觉。有正景,有妹纸,照片就带出了一个小故事。
下课啦,经过这里时,突然发现阳光卡在了两棵树之间,要去拯救它吗?
很喜欢日漫的我,一直想找个机会cosplay一下。
看书看累了就休息一小会吧,老师来之前我会提醒你哒。
曾想着生命中有那么一小会可以像日漫的少女一样倚在走廊的凭栏上静静地看书。
因为第一次穿日系校服,我们都有点害羞,所以跑到八楼进行拍摄,还老是害怕遇到熟人。心惊胆战地度过了一下午。
从行政楼出来没多久往左拐就会看到一片小树林。要说学校里最富有生机,最有灵性的地方,个人觉得非这片小树林莫属了。树林里经常会看到小鸟飞上飞下地嬉戏玩耍,流动的空气清清凉凉的,十分惬意。特别是在日落时分,这片小树林到处可以拍到很棒的漏光效果。我真的很喜欢这片小树林。难怪有几次还看到一些婚纱摄影团队来这边取景,当时不理解的,现在都已了然。
还是在同一片小树林,只是不同的她。那天到了这里之后,我本来设想就是在左边网内拍一些走路,浇花之类的画面,但蚊虫太多,还怕突然跑出个人来说我们闯入私人禁地之类的,我们就在外面站了一小会。本打算放弃这一个景了。后来,一阵风吹来,灵感就来了。我让她站在中间潇洒地来回走直线,最后抓拍到这一张。我真的很喜欢这张照片带出的感觉,那种自由、洒脱的姿态。
看,又是一个漂亮的剪影。其实在这张照片中的视线会不由自主地被两个主体吸引到。一个是处于三分之一位置的主体,另一个是处在小径延伸线上的次主体。按理为突出主体我应该把那个次主体删了或者背景模糊一下,可是对那对相约黄昏散步的老人就是不忍心下这个手。
走在小树林的石板径上看到落日的余晖把石径上的一片红叶照得通透发亮,我无法再迈开脚步,于是停下来记录这美好的一瞬。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穿过小树林继续往计算机学院那边走,就会发现前面也有个篮球场。篮球场内侧摆满了鲜花。那场景让我有一瞬间的失神,想马上昭告全世界我在仲恺发现了新大陆。后来回到宿舍说起这个地方时,却发现宿舍的人其实早就知道这个地方了,好没趣。不过,我在宿舍中心又发表了自己的新假想,会不会学校里面的大大小小的花盆都是学校自己栽种的呢?谁知道呢?
学校里总是有很多大大小小刻了字的石头,之前看过一些关于这些石头的来历介绍,就是总记不住。而这一块石头,我既记不住它的来历,也拍不出一种我最想要的效果。只能退而求其次,在几张中选一张还可以的。
听说踩鹅卵石有助于脚步血液循环,我一直很想赤脚从这一边走到那一边。
看过无数次校门的正面,却显少留意到它的背面。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这个角度看的仲恺校门。
这座天桥是连接着宿舍和教学楼之间的桥梁。转来海珠的这两年里不知往返过多少回,但没有几次为它多作停留。上课了,我跟着前面的人快步地走;下课了,我随着身边人的步调快速走。不作停留,羞于停留,不想接受来自周围人的异样眼光。那时的我,为他人的眼光活着。
最近这两个月,我为了摄影偶尔独自出门拍照。经过天桥时,我停在那里驻足观望,不仅发现这里的风景独好,而且自己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惧怕来自异样的眼光。在这里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弄清了东西南北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
大四时,学校终于把南区进门左手边的篮球场翻新了一下。篮球场终于又再青春了一把,很适合拍一些青春活力的小清新照。所以那天下午三点半到四点约了妹子在这里拍照,本以为到了下午三四点光线会柔和一点,没想到阳光依然炙热。红色塑料板反射的光把人的皮肤照得发红,不得以通过后期稍微调整一下。喜欢这一张照片的原因,不仅是因为里面有个我喜爱的朋友,还因为这张照片里有我一直很想拍出感觉的D栋宿舍楼。
我至今没搞懂为什么中国很多商铺,明明很微型,很小,货物不是特别齐全,名字里也带有超市两个字。我猜可能是寄托了店主想把商铺做大的美好梦想吧。
大四最后一个学期,辣条步上了正轨,研发了一款最近我特爱吃的新品种——亲嘴烧。辣条一如既往地接地气,起的名字确实有点好记。
对了,不止篮球场翻新了一番,旁边的网球场也翻新了。估计网球协会的成员最近练起球来更带感。毕竟我这个局外人看着都很想上场试一下新球场。
一直都想找个机会和朋友来这里玩上一两个小时的网球,毕竟之前选修这门课时学得还可以。但被拖延症所累的我到现在都还没去球场玩上一把。
不久前想带妹纸进去新球场拍照,但是意外发现上锁了。难道这新球场还不予许非相关人士进场了?
可是,还是想毕业前进去拍一组作品,还想在那张凳子上静静地坐上一下午,独自发呆。
新网球场再往里走,就是一个废弃的足球场。两个球门,颜色退却,锈迹斑斑,孤零零地相望。球场的沙石堆里长满了野草,遍地萧条。
一直很想拍树根,用树根来表现一种顽强有力的感觉。在这里,放低机位后发现,这地表末端的树根就像是大地的脉搏一样,怦然有力。
不知道他们是约了一起来玩羽毛球的,还是在上课,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我都觉得这个画面很美好。
北区的猫普遍是圆滚滚的,南区的猫总是瘦瘦弱弱的。拍了好几次仲恺的猫,我和这只被我叫作黑猫警长的猫遇到过两次。这一次才留意到它腹部无毛的地方是它曾经受过的伤。老实说,它并不萌,甚至因为腹部那块无毛的地方还显得有点丑陋,也不知它是否因此而受到人类打骂或同伴的孤立或攻击,但它看到我这个陌生人在拍它时,竟仍泰然自若地晒着自己的太阳。它有种独特的魅力让人过目不忘。
一生之中总有很多地方面临选择。
搬来海珠后就知道楼下有个小花园,但从来没有想要早上来晨读来跑步的欲望,懒是有的,蚊虫多也是真的。
这就是C栋前面的小路。路面禁止停车的字样,还真有点效果,起码还给我一条背景干净的小路。
本来很想调出一种很梦幻的风格,但觉得校园印象还是写实为好,就收住了手。不妨试想一下,一个穿得很仙的女神坐在那块小石头上,把画面修成迪士尼童话森林的模样,那该多美!
不过说笑了,还没达到那种水平。
来海珠两年了,只有一次偶然经过这里时看到过这水池喷水。其余时间就像现在这样沉寂。
这就是母校的伟大之处,永远都是等你毕业后,才会有更多更好的福利。
小学毕业后,小学推倒重建;
初中毕业后,篮球场和部分教学楼推倒重建;
高中毕业后,翻新的足球场留给了后人享用;
大学毕业后,宿舍新装的空调继续留给师弟师妹享用;
这就是母校。
以前经过这边时没仔细留意,以为是某栋学生公寓楼,还略微为分配到这边住的同学感到难过,因为觉得这边的老鼠应该会很多。后来,再次经过才知,这栋宿舍楼住的并不是学生而是起早贪黑的饭堂大叔和阿姨。虽然南区的饭堂已经吃腻了,但是大叔和阿姨真的很辛苦。毕业了,真心地说一声谢谢。
我觉得南区楼下的小花园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个像蘑菇一样的小亭子了。
一只想要干架的花纹猫,看得我有点心慌,不说了,先逃命要紧。
大四的老师姐表示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文化节。在宣传文化节期间,学校里好几个沙井盖突然变得很萌,很有人情味。每次经过这都觉得很温暖,有点喜欢上这个节日了。
很多大学里面都会有这样的创业亭。虽然学校的创业亭比不得其他学校的好看、奢华,但应该算是挺有意思的,我尤其喜欢它门闸上的涂鸦。你觉得呢?
在这里吃了两年的饭了。虽有时各种吐槽,但自从大三实习期间中午吃了好多次外卖后,才发现学校的饭堂还真算物美价廉不能要求再高了,毕竟这里又不是白天鹅,就算是白天鹅你又能保证吃两年不会腻吗?
一说到饭堂就想到饭堂的各种饭菜,一楼的盖浇饭,皮蛋瘦肉粥,鸡扒饭,最左边角落窗口的煎蛋,最右边角落的寿司卷和汤;二楼的手撕鸡,麻辣烫,铁板鱿鱼,宵夜,绿豆加西米糖水等等。
大三大四光顾得最多的一个窗口就是二楼最左边的那个了。我们总喜欢排在短头发阿姨那边,因为短头发阿姨打饭速度比较快,而且人又热情记性又好,看到我们这几个熟客总会问句:靓女,来打包啊!我们都挺喜欢她的,但到现在也不知道她的名字是什么。
一楼最右边角落的寿司和汤在我们这届大四时就没再开了,还是很想念这家的汤,感觉他家的汤是真材实料去熬的,款款都有自己的味道。而二楼的汤,无论点什么,都是一样的汤底,我大概喝的是味精加水。
那天去楼下打饭,在等电梯时,看到玻璃窗上点缀着很多晶莹剔透的水珠,走近一点,隔着玻璃看落日,落日的余晖把天边的云翳烘托得很轻盈,我忍不住按下手中的快门保存了这一刻的美好。
那天傍晚刚下了一场大雨,晚上的天空一碧如洗似的干净,晴朗的夜空中还飘着几朵白云。我洗完澡出来看到后,马上架起三脚架拍了好几张。
短短两个月,我为仲恺的海珠校区就拍了好几千张照片,一轮又一轮地筛选后,只留档了我目前还算满意的两百多张,其中有纪实,有风景,有人像,有微距。本来我都想分享给大家,但又觉得篇幅过长,现在的篇幅也有点长了,故又忍痛删减了一大半。虽然觉得有点可惜,但我会把它们放在我为自己写的书上,留给自己日后回忆。希望这篇长长的文章可以愉悦你我。谢谢你看到这里。
如果你喜欢我做的这件事,或觉得我的作品还行,可以在下面点个喜欢,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