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大师的书一直都是一种在悲伤中思考人类的情怀,这是我看他的第三本书。
第一眼看到书名,就大致明白肯定是许三观一直卖血救己或是救家的故事,翻开书页,果然如此。和以往的主人公不一样,这次主角是城里人,城里的一个普通老百姓。在人们的印象中,城里人应该明事理,懂礼仪。可现实不是这样的,现实中与许三观这种人太多,愚昧中透中少许精明,无知中流露纯洁的本性。
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出于好奇,于是跟着两个农村的人一同去卖血,在卖血之前喝水,是为了冲淡身体的血,这种思想让他们坚信可以多卖点血,于是不停地喝不停地喝。第一次卖血的钱许三观拿来娶了媳妇。生活滋润,当是小圆满。
一转眼孩子也生了三个,事情的转机在于生活的无奈,因为尝试过卖血所带来的可观效益,只要家里出了点状况就想到卖血,想尽各种办法。直到大儿子出了事,他再也没办法了,只能拼了老命继续卖血,卖到晕倒在医院,卖到身体发虚怕冷,这就是父亲,我给不了你的出身,给不了你的富贵,我只能给自己的血,给自己的给你。
我以为这本书将沿袭余华老师一贯的悲剧色彩,越到最后越心潮澎湃,越希望悲剧不要来临。终于最后是好的结局,没有伤亡,只有伤感。
这是最好的结局,也是最坏的结局。好在大喜大悲之后是温和的喜庆。坏在余华老师打乱了一贯的文笔风格,可能有些书迷会忍受不了这种风格的转变。
这本书讲的是人生,讲的是底层劳动人民的无助和悲哀。在困难的时候只有卖血来活命,社会的保障在哪里?我们这些底层人民还有国家可言吗?你和我谈国家,我跟你谈活着。国家在我眼里是个屁,我吃不饱睡不暖病不起死不起,你让我去信仰国家?在那个时代,国家在底层人民眼里是看不见的光。
当然,新时代的我们吃的饱睡的暖,住也住的起,只要你不作死非要买房,没有那个命非要去买房,那也怪不得别人。在很多国家都是租房过一生,你买的房也是有保质期的呀,你死了也不能过继给下一代。所以在没有那个财力之前还是不要去买房。买房了就只能当一辈子房奴。死不起倒是真事,不要人都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火化的钱总有吧?把骨灰一散,漫随天涯海角云卷云舒,去旅游世界多好,非要弄一坟墓占用土地。
许三观在一定的意义上代表了中国底层。不管是乡下人也好城里人也好,都会迷茫无知,都会大众愚昧,这是整体国民素养有待提升的关系,为什么日本那个国家整体素质就那么高?一个国家,不管上层再怎么高大,再怎么国力强盛,可是如果不管底下的百姓,始终是不会长久的。
也许余华老师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我只是揣摩,不能肯定。记得看《第七天》的时候,余老师就经常在文中讽刺国家,那种言语比我这种厉害多了,可是也能出版,说明中国言论自由,这是好事,因为禁锢思想是会使国家落后的,中国若要复兴,就要出现春秋百家争鸣的盛况。这都是个人见解,若有冲突你的思想,可以反驳。但我不会修改我的思想的。
卖血卖血,卖血不等于献血,卖血的时候没有人管你死活,献血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有偿劳动和无偿付出的对比。
愿余老师再创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