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了一点《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受益匪浅。
作者大概是个精神病专家,坚定的有着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又有着本职工作的探究精神。看他的书,其实文笔很平实,叙述方式简单,以与精神病人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加上自己的思考,便是短短的一篇故事。透过作者深刻与写实的思考,能让我感受到他到底在说什么,能让我明白故事里面看似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人,其实是在某些方面太有自己的想法了,形成了旁人无法同意或无法反驳的一套价值观。而他们的价值观,不仅是作者惊叹他们世界的奇妙,惊叹他们的才能,还让读者感受到精神病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疯了,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对世界的看法,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行动。看着疯了,但其实理解他们的世界的话,让人觉得又是天才。然而大部分普通人忙忙碌碌的"活着",是无法理解的。
以上是书的主旨内容,但其实每个故事都能从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但无不让人叹息患者世界的"真实"。我记得清楚是一个80多岁奶奶的老伴走了,奶奶却忘却了这个事实,而是自我欺骗的对着曾经老伴居住而今空荡荡的房间进行一样的生活,她完全沉浸在有老伴的世界,即使那碗饭菜都溢出来了,奶奶还是一个劲的夹,让他的老伴多吃点。奶奶思维清晰,语言有条理,只有这一条让她的家人怀疑要么老伴的魂缠着她,要么神经病了。我看完这个故事很心酸,两个相扶到老的人一辈子的时间都在一起,打击到未亡人自动屏蔽失去的痛苦,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这并不是病了,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别人看着这样的行为肯定怪怪的,那么如果我是她的子女,我愿意陪着她演戏,愿意让她永远都忘掉这样悲痛的事实,开心点。
这是关于"情感"方面的精神病障碍,相信很多人能理解理论上她的行为。但有个17岁的男孩,年纪轻轻,却对量子物理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有着一种偏执的自我认为。他讲得头头是道,但经过专业测试,他并没有通过,作者感叹,可能他生的太早了,他的理论并不能让"落后"的我们相信,因而被误解。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按照这条说法,他可能就是那个被误解的哥伦布。这对他的有生之年可能是遗憾,对同时代的我们来说是一种未知,但我们这样对待他,无疑让作者难受。
几乎每个故事,精神病患者的想法,都能人心脏一跳。我们即使理解他们的想法,但无法站在他们那一边,因为那样会被认成精神病。不知道该怎么对待他们的想法,但终归要约束的,他们,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危险性。为了大部分人的正常生活,只能否定他们的价值观。如果有人愿意像作者这样去观察,肯定会发现精神病患者内心真实的世界的精彩,毅力必须坚定,因为真的很容易被同化,进而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颠覆性的改变,思想的力量,太可怕了。突然佩服心理学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这个世界有一套正确与坚定的价值观,以及对患者的理解共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