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阅读作业

一提起莫泊桑的《项链》,我马上会想起高中语文课堂上总结的中心思想:揭露了小资产阶级女性爱慕虚荣的思想。唉,当年为了应试,都成条件反射了,根本不用经过大脑思考!现在回过头来细读,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读出的信息。

1、请思考小说标题为什么用“项链”而不用人名、时间、地点或其他方式表达,比如:“玛蒂尔德”、“玛蒂尔德的一天”、“124号公寓”、“舞会之后”、“一个女人一生中的7个小时”……这个标题的特殊性在哪里?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我先试着改用其他标题,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玛蒂尔德”:这个标题像是讲述一个名叫“玛蒂尔德”的女人一生的故事,从生到死,各个人生阶段的重大转折,由此造成的人生走高或走低,等等。这样一来,丢项链这件事只能算是其中一个重大转折,而不是全部。在玛蒂尔德的人生长河中,这个转折其实跟她选择嫁给小科员罗瓦塞尔同等重要。

“玛蒂尔德的一天”:使用这个标题的话,会把事件限制于一天24小时。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发生了一件改变后半生的大事,应该也可以把情节写得惊心动魄。但是,我觉得很难把导致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细节交待清楚。大概可以像伍尔芙的《达洛卫夫人》那样,用一个女人一天的活动所带动的意识流,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可那样还能在结尾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吗?我表示怀疑。

“124号公寓”:这个标题听起来很像一个悬疑犯罪题材的小说,根本不适合丢项链这样一个不轻不重的事件,倒更适合玛蒂尔德借来的项链在124号公寓的家中被盗抢以后发生的探案故事。

“舞会之后”:这个标题让人联想到托尔斯泰的《舞会之后》,可以像这部小说那样,用舞会上与玛蒂尔德跳过舞的某位男士的视角来叙述,但会受限于第三人称限知视角,无法详细描述罗瓦塞尔夫妇丢项链前后发生的事情,甚至无法得知真假项链的价值对比。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7个小时”:这个标题让人联想到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可以试着采用这部小说的结构,让老年玛蒂尔德在丈夫去世之后,跟旁人的闲谈中,用她的第一人称视角回顾当年7小时之内发生这件事的经过。这样的写法也很有意思,但是项链在整个故事中的作用会减弱,读者会更关注那7个小时对玛蒂尔德个人命运的影响。

由此可知,给小说取一个好的标题非常重要,标题自带信息。比如“项链”这样的标题,就跟“肥皂”一样,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平淡无奇。一般来说,越是平常的东西,越要在里面隐藏大的波澜,否则,就没法勾起读者的好奇心。

2、请划出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女主人公喜欢的家具、器皿、颜色、人,思考一下叙述者在开头就用直接描写的方式来概括讲解女主人公的性格,目的是为了什么?

这样的直接描写开门见山,可以说概括了世上某一类人(不仅限于女人),贫穷,不安分,有一副好皮囊,天生丽质难自弃,千方百计想爬到上流社会。放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也是如此,人往高处走,太正常了。爬上去了就是前程远大的《漂亮朋友》,爬不上去就是倒霉透顶的玛蒂尔德。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头脑。

可以说,玛蒂尔德是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她把上流社会想象成书中描绘的美好幻觉,看不到上流社会中的虚伪和丑恶。她是一个头脑简单、没有主见的女人,开头一句“只好听任家人把她嫁给公共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便可以看出,她甚至对婚姻的选择都是听天由命。

如果她一直听天由命倒也罢了,反正嫁了个对她宠溺得一塌糊涂的好丈夫,日子可以一直这么不好不坏地过下去。可是,她偏偏不甘于此,哪怕是借首饰盛装打扮,也要出一次风头;这跟包法利夫人借高利贷供养自己幻想中的爱情如出一辙,她们都没有意识到其中暗藏的风险。

莫泊桑在开头提到,“其实女人原本没有阶层和种类;她们的美貌、她们的丰韵、她们的魅力,就可以作为她们的出身和门第。”这句话,放到今天也依然适用。颜值即正义,尽管这句话不知会让多少当代简爱们跳起来造反,但现实就是如此。只是想要充分利用好颜值,还得靠智慧。

“她们唯一的分野,在于天生的机智、本能的优雅和头脑的灵活;有了这些品质,平民家的姑娘也能与最显耀的贵妇媲美。”莫泊桑这句话,简直就是草蛇灰线式的剧透。等着看吧,玛蒂尔德,这个没有头脑的漂亮的小傻瓜,注定要在人生路途中翻跟头。即使没有项链这个事件,也会有其他类似事件,性格即命运。

有了这些铺垫,我们对玛蒂尔德后面的种种表现都不会感到奇怪了。特别是在丢项链之后,她惊慌失措,完全没了主意,她的丈夫让她给她的朋友写封信说项链弄坏了正在修,玛蒂尔德没有异议,“于是他说她写”;等到项链真的找不到了,还是她丈夫出主意:“只好考虑买一串赔她了。”玛蒂尔德还是没有异议。读到这里,我真是替玛蒂尔德着急:你自己的脑子哪去了呀?

3、在这篇小说中,“项链”不只是一个道具,更是一个角色,直接推动和影响了男女主角的生活。请把项链出现的每一处细节划出来,仔细观察它在每个地方的角色存在价值,思考它在作品中所体现的象征含义。

细节1:她忽然在一个黑缎子的盒子里发现一串非常华美的钻石项链,顿时喜欢得心怦怦跳。

这就跟女人在大商场里看到让自己心动的衣物一样,一见钟情之际,根本不管是什么材质,到底值不值那么多钱,只因为售卖衣物的商场高级,衣物也跟着高级起来。其实,很多东西看上去华美贵重,还不都是依托其陪衬和包装吗?那串钻石项链若是不放在黑缎子的包装盒里,估计也不会显得高大上。

细节2:她对着镜子脱下披在肩上的旧衣裳,想再看看荣极一时的自己。但是她忽然大叫一声。原来她脖子上的项链不见了。

此处应有两个暗示:一是项链做工有问题,决不是价值上万的好货。二是项链的主人肯定也经常佩戴,以假乱真摆阔气,容易导致项链搭扣出问题。

细节3:“太太,这串项链不是我这儿卖出的,只有盒子是我这儿配的。”

这是珠宝店老板的原话,只有盒子没有项链,已经是假货的暗示,只是罗瓦塞尔夫妇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根本想不到。

细节4:他们在王宫广场的一家店里找到一副钻石项链,看样子跟他们寻找的那一副完全一样。这件首饰原价四万法郎。

知道了项链的天价之后,罗瓦塞尔夫妻俩本该第一时间与朋友协商赔偿,他们却硬着头皮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借高利贷偿还,我只能痛恨他们愚蠢和固执。哪怕是借的真项链,他们原本可以通过与朋友的坦诚相对,协商分期还款,至少不必去还那些额外的高利贷利息。因为高利贷利息极有可能比本金还高,他们夫妇俩十年内偿还的债务肯定远远高于三万六千法郎。所以,我真不想在此赞扬他们的信守承诺,欠债还钱原本是天经地义,莫非是当下世道欠债不还钱的多了,才让我们觉得这夫妇俩的欠债还钱是珍贵的信守承诺?诚实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可是,这两口子为了该死的面子,活活搭上了后半生十年的时光。

细节5:他(罗瓦塞尔)深知未来会有无限烦恼,经受极端的贫困,物质上会饱受匮乏,精神上会历尽磨难;尽管对这种前景满怀恐惧,他还是把三万六千法郎放到那个商人的柜台上,取来了那副新项链。

这一段看得真是揪心啊!一方面痛恨罗瓦赛尔为什么要想出借项链、掉包偿还项链的馊主意,把年轻的妻子先宠上天堂再拉进地狱;一方面又为玛蒂尔德有这样一个有担当的男人而感动,他算是做到了基督徒婚礼誓词中所言:爱她、忠诚于她,无论她贫困、患病或者残疾,直至死亡。

细节6:罗瓦塞尔太太把首饰还给弗莱斯迪埃太太时,这位太太面带不悦地说:“你应该早点还给我才对,也许我用得着呢!”弗莱斯迪埃太太没有打开盒子看;她的朋友怕的就是这个。

归还项链时,弗莱斯迪埃太太连看都没看,表明项链并不值钱。可是,吓傻了的玛蒂尔德还是老样子,根本看不出来。事到如今,都倾家荡产了,还怕被朋友当作窃贼,可怜的穷人思维啊!另外一点,“面带不悦”表明,这位弗莱斯迪埃太太根本就不是玛蒂尔德真正的朋友,为了区区五百法郎的假项链就翻脸,哪里还有一点上流社会贵夫人的优雅?由此可以想象,她所在的上流社会都充斥着一些什么样的人!

4、请按照时间顺序画出小说的情节发展线索图,标注出开始-发展-高潮-下滑-结束等情节点;重点观察叙述者如何通过各种细节的铺垫把故事推向高潮的。提示:这篇小说虽然短小,却不止一个情节高潮,因此它最后的反转才显得特别有力量。

开始:介绍玛蒂尔德的身世、性情

发展:玛蒂尔德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为此心情抑郁不平

第一次高潮:收到舞会邀请

第一次下滑:没有衣服不愿赴约

起伏后继续下滑:有了衣服没有项链不愿赴约

第二次高潮:有了衣服借到项链,参加舞会大获成功

第二次下滑到谷底:项链丢失,借款买新项链

缓慢爬坡:十年辛苦还款

第三次高潮:还清债务,真相大白,戛然而止

5、请划出与数字相关的细节,进行对比,思考一下数字对比背后的含义,及数字为结局反转带来的冲击力。

小科员罗瓦塞尔的薪水:低于四百法郎(据文中攒钱买猎枪推测)

猎枪的价格:四百法郎

衣裙的价格:四百法郎

罗瓦塞尔父亲的遗产:一万八千法郎

真项链的价格:三万六千法郎

假项链的价格:五百法郎

玛蒂尔德购买日用品:一个苏一个苏地还价

罗瓦塞尔替人抄写账目的报酬:每页五个苏

1法郎=20个苏

分析:玛蒂尔德从原先敢于花费四百法郎购置衣裙,到后来一个苏一个苏地还价买东西;罗瓦塞尔从原先能够攒上四百法郎买猎枪以供闲暇时跟朋友去打猎,到后来整夜整夜地忙着替人抄写账目挣每页五个苏的小钱;这种极大的反差给人的感觉是,两人要想翻身重回原先的阶层生活,几乎没有可能了。文末的场景可以看出,十年的辛苦还债,他们甚至都没有财力生养自己的孩子。

一夜光彩照人的舞会

十年当牛做马的辛苦

分析:多年来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弗莱斯迪埃太太最终得知实情后,会不会把真项链归还玛蒂尔德?我从网上搜到了很多为《项链》续写的结尾,有些也很有意思,比如,弗莱斯迪埃太太十年间也从未识破真项链的面目,还不小心把真项链也弄丢了。这可就更加讽刺了,富人不仅以假乱真,也会以真乱假。其实,无论弗莱斯迪埃太太归不归还真项链,玛蒂尔德的十年青春时光是追不回来了。不过,以十年的辛苦生活换取一夜的光彩照人,如烟花一样灿烂升空而后熄灭,成为平庸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对玛蒂尔德来说,也不能说完全不值。至少这件事从此治好了她的公主病,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723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85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99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2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5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9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9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19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9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7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00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8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9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7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4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34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幕(道具两张桌子两张凳子一个汤盆(后上)) 柔和的背景音乐响起,玛蒂尔德上台。 淡黄色的光束包围着她,玛蒂尔德...
    过期周珊珊阅读 543评论 0 1
  • 旁白:她面容姣好,风姿绰约,但被造化安排错了,出生在小职员的家庭里,也就只好将就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她虽然地...
    璎鹭阅读 4,841评论 0 1
  • 第一幕 【这是一个极其朴素的家庭,摆着朴素的家具,客厅的墙壁甚至发灰,就连唯一的一套沙发也断了线,上面有几处老鼠的...
    素绯公子阅读 4,036评论 0 1
  • 《项链》学完,很多学生对路瓦栽尔夫妇用十年青春换取一晚风流的故事掬一捧同情之泪,于是师生乘兴对这篇小说进行续写。 ...
    鶑鵅阅读 2,586评论 0 3
  • 国人常说,旁观者清。我读书的经验是,旁观者未必清。有悲悯心,才能真正做到清,才能真正洞悉真相,才能真正领略到知识...
    雷多米诺阅读 51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