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精神,不独立,而不读书,谈不上精神的独立。
爱书的人,没有哪一个没有书店梦的。
赶去拾房的那日,正是江南烟雨。阳山脚下,书院有着一来的静默与安然。直到夜色渐浓,静谧的山居之内,前往相会的各位书院主人才开始品茗畅谈。
读书,给人指引,而这个年代业已浮躁,形色匆匆的人们往往不知方向就已决意远行。独立书店,近年日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对于很多人,泡书店,似乎是属于童年的回忆了。坐在地下,摊开一本书,背靠着书架开始阅读,直到饥肠辘辘催人回家。
能赶上这一场关于独立书店的夜谈,实为幸事。不足三十平的小书院内,至午夜依旧灯火通明。那些关于书店的梦和坚守,让人动容。
每一家书店都有着自己的气质。不同的人,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让书店在城市的一角生根发芽,绽开属于各自的清新,因而独立书店,总是有种各自的格调。理想的书店,是动人的。听慢书房的店主讲如何鼓励读者拆封新书阅读,感慨的是书店在如此隔离的人间保留的温情细节。一个书店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便是对书、对读者真正的爱和尊重。
每一家书店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怀揣着理想垦殖在自己的园地,店主闲话书店的故事,如同父母絮叨孩子的童年。值得感念,不同的书店的背后,有的是店主同样对理想的坚持。阅读是私人的行为,应当具有独立的品味。独立书店在经营的过程中,各家店主往往都是依照自己的品味选择书籍,有着各自近乎严苛的标准,皆为保持书店的格调,让爱书之人值得造访。而经营书店,更多的是以书会友,知道了更多书的故事,亦结识了很多有故事的爱书之人,“繁华深处遇知音”,诠释了逛书店的真谛。结识一本书,又何尝不是知音的久别重逢?走进书店,一切的市井繁杂都已隔绝在心外了。时代在发展,实体书店遭受着电商巨大的冲击,书店的理想,在现实之中起伏跌宕。每一个成功的独立书店背后,都是店主的惨淡经营和默默坚持。
书店,表达着一个城市的气质。拾房书院的周先生说,独立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地标。的确,每一个独立书店,都是独特的样子。所售之书,是店主个人精神的表达;所成之店,更是城市气质与独立精神融合的完美呈现。这是一个缺乏阅读的年代,独立书店在街头巷陌坚守着最后的阅读空间,挽留着最后的阅读风气,让被网络架空的生活变得真实而富饶。灯塔一般,在暗夜里,正是这些星点于城市的书店,引领我们去阅读,让都市不再孤独。
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独立书店的坚持愈加困难。而正是因为难能,所以可贵。信息充斥着我们,因而思考愈加值得珍视。无精神,不独立,人如是,书店亦然。夜谈之余,不禁庆幸,我们都有各自的思考跟坚守,并且刚好在此刻此地,可以分享这些理想、坚守,诗意和远方。
惟愿这暗夜的灯光,为爱书之人长留。